见利思义 这两人竟为互让财产惊动官府

文/刘晓
赵甲邀请众乡亲作证,呈报官府,求访李家子。(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1102
【字号】    
   标签: tags: , , ,

清朝雍正年间,山西人李某在京师帮助一个典当商人做事,一年的收入是三百缗。一缗是一千文铜钱,这收入还是不错的。(在《续客窗闲话》作者成书的那个年代,一两银子大概是两千文,三百缗约为一百五十两银子。)

李某有个同乡赵甲,想要开一家杂货店,但苦于没有资本,就向李某求助。李某慷慨解囊,给了他一百贯(当时约合五十两银子)先试着干,并说如果营收好,两人可以合伙一起做,这百贯就算自己的投资。两人只是口头约定,并无任何文书,也没有第三人知晓。

没过多久,李某突然染病去世,典当商人找来李某的儿子,李家子扶棺回乡。当时赵甲恰好去外地购货,回来后才知道李某已经去世了,非常难过,为李某设灵位祭奠。

由于赵甲经营有方,不到十年,杂货店就十分兴隆,赚了数万两银子。而李家则家道中落,衣食不足,亲戚朋友都劝李某的儿子外出谋生。李某的儿子找人算了一卦,说是大吉。恰好有人要去京师,他就与那人相伴而行。

李某的儿子来到了昔日父亲受雇的典当行,想求人将自己引荐给商人。有人知道赵甲与李某是故交,现在赵甲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李家子去赵甲那里求职,一定会被录用的。于是带着李某的儿子前往赵家。

明仇英《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当铺等店家。(公有领域)
清朝雍正年间,山西人李某在京师帮助一个典当商人做事。图为明仇英《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当铺等店家。(公有领域)

赵甲听说是故人之子来了,非常高兴,热情地款待了李家子,并对他说:“我是因为你父亲的缘故才有了今日,我已经找了你很久了,奈何一直没有你的音讯。如今你主动前来,真乃神助我也。”遂让李家子做主账目,为他管理账目,但没有和他说酬金几何。李家子安心学习,也不计较报酬,只是尽心极力做好工作。

过了几年,赵甲见李家子辛勤刻苦、出入无私,做事踏踏实实的,便笑着对他说:“你已过了及冠之年,可以自立门户了,应该考虑娶妻生子之事了。”李家子道:“侄儿依靠伯父为生,并无任何额外的收入,哪里敢娶妻增添负担呢?”赵甲说,“这事暂缓缓也行。不过你身为主帐,应该帮我计算一下我的总资产有多少。”

数日后,李家子查完账目,告诉赵甲他的现金和货物合起来值六万多两银子。赵甲听后,对他说:“我将分一半给你,这是你应得的。”李家子惊讶地说,“伯父何出戏言?侄儿在此数年,伯父周给衣食,侄儿内心已是无比感激。况且作为小辈,我本不应得酬金,纵使伯父怜恤,给我数十贯钱的年例就已经足够了,哪里要给这么多?伯父子孙繁盛,并非是无人继承,侄儿绝不敢有非分之想。这笔钱侄儿要恭敬地拒绝您了。”赵甲笑道:“你无需推辞,我这么做自有道理。”

几天后,赵甲摆下盛宴,将乡里长者等有身份的人全部邀请过来,李家子亦在坐。三杯酒饮过后,赵甲对众人说:“当年我落魄京师,遭尽白眼。李故友与我,其实不是旧交,之前也无瓜葛。在我一言求助后,他慷慨相助百千钱,且不立契券,是相信我能诚实守信。我由此起家,但是李兄却逝去。当时李兄与我有合业之说,既然有此约定,我所获的利润理应与其均分。我在刚看到李家侄儿时,本想将事情经过跟他讲清楚,但担心他少不更事,拿到手的钱财就挥霍掉了。如今我看他勤俭能独自经营,我又怎能辜负李兄的信任?”

说罢,将罗列的财产清单给众人看,希望在大家的见证下均分。众人纷纷对李家子说:“你的赵伯父实属世间难得之人,你有福气了。一个贫穷之人突然变成富人,我们借这个酒祝贺你。”

几天后,赵甲摆下盛宴,将乡里长者等有身份的人全部邀请过来。示意图,图为清 袁耀 绘《山水楼阁图》局部。 (公有领域)

李家子却站起来道:“诸位长者且慢恭喜,请听我一言。赵伯父所言并无凭证,他是想做一位重义之人。我虽然年幼,但也不敢取不义之财。即便亡父确实存了百千钱,算上利息,我拿二百贯足矣。多取即是不义,我不敢做这种事。”

此时赵甲命仆从拿着三万零几百两的银子进来,并说:“今日交清,卸下了我肩上的重担,你快拿走吧。”李家子只拿了一百两就离开了,赵甲派人追赶他,却没有追上。

赵甲便邀请众乡亲作证,呈报官府,求访李家子。官府在知晓前因后果后,觉得这案子比较特殊。于是先发公文到李家子的老家,将李家子请到官衙,又叫来赵甲,当庭要将赵甲拿出的一半财物判给李家子。

李家子却道:“小人实无功德,不劳而得多金,暴富乃是不祥之事,所以我不敢收下。”官员建议说:“如今某寺庙年久失修,你用这笔钱去修缮,不也是功德吗?”赵甲和李家子于是叩谢而去。

此后,两人争相布施,修缮寺庙,很快庙宇焕然一新。官府将寺庙的名字改为“双义庙”,并赐给赵甲“重义轻财”的匾额。

芗厈(《续客窗闲话》的作者吴炽昌,字芗厈)评论说,最近听说有骨肉至亲因为分家不均,甚至去官府争讼。从没听说过有像李家子这样因为推让财产而逃走的,也没听说过报官找恩公的。我倒想起之前有类似的案例,有记载说,雍正六年,河南人崔世有捡到秦太丢失的银子一百七十两,将其物归原主,一点酬金也不要。当时的制军田文镜听说这件事后,上奏给了朝廷,皇帝下旨给了崔世有七品顶戴,并赏银百两,以表彰他的善行。赵甲的事在这件事之后,当事者应该援引此例去处理,可惜他们没想到这么做。

而在笔者看来,一边是重信义誓要报答“一饭之恩”,另一边是坚持“无功不受禄”的仁厚之人,二人一推一让之间尽显见利思义的令人称颂的德行,尽管没受到更多的表彰,也可算得上一段流传后世的佳话。

参考资料:《续客窗闲话》

责任编辑:李婧铖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人重视德行,重视“修身”,男女皆是如此。如女子未出嫁时,要敬重兄嫂,友爱弟弟妹妹;出嫁后,到了夫家,则要亲睦妯娌,慈爱小辈,尤其以调和兄弟间的矛盾为首要之事。如此,才能使长辈心安,大家庭和睦。
  • 《列子‧黄帝篇》中颜回关于划船技术请教孔子的一段对话发人深省……
  • 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吕坤曾编撰了《闺范》一书。“闺范”,意指女子应遵守的道德规范。书中专门讲了为母之道,在他看来,身为亲生母亲,最为重要的是懂得如何教育子女,而不是溺爱姑息;但身为继母,最为重要的是慈爱,而不是嫌弃厌恶继子女。因此,古往今来,“慈母不传,而慈继母传”。
  • 古人重德行,各行各业都是如此,如医生要讲医德,商人要讲商德,官员要讲官德等。东汉名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围绕“医乃仁术”进行了精辟的阐述。
  • 有人为毕从古家的境况感到担忧,他就告诉那些人:“如果我子子孙孙都是德行出众的人,即使没有田宅,也不会饿死;如果他们无德无才,即使我留下再多土地和财产,他们也会悉数败光的。”他一生与诗书为伴,亦留下了诗文不下二百篇。
  • 人体的精妙远胜任何科学仪器,自然能够产生出远超科技力量的各种人体功能,只是现代人迷失在无神论等各种邪说与利益中,完全忘记了自己曾经的超常。
  • 九品莲花众生都有怎样不同的生活?如果他们思念人间家人,会发生什么事?极乐世界无男女之分,为什么会有女孩子,而且所有人都长一样?
  • 天上一日,地上千年?!高僧游历天界佛国,回来已过去六年。南天门上有中文?八个字可概括佛教前景?
  • 郑帝王世充留得住的瓦岗名将是单雄信。演义小说和评书里讲,因李渊误杀了单雄信的哥哥,与李唐有仇的他不会投唐。王世充招单雄信为驸马,是君臣加翁婿的密切关系。
  • 一般认为,佛教是在两汉时期由西域传入中原的,而南北朝时期,则是佛教在中土的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既有像“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所描写的南朝佛教之盛,也有如云岗石窟所体现出的北朝佛教之兴旺,还出现了诸如:佛图澄、道安、达摩、鸠摩罗什、法显等众多高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