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疫苗后出现新发精神分裂病例 3大天然方法改善

讲述/董宇红(欧洲病毒学及传染病专家)朱厚伊整理

有两份研究报告,探究了打新冠疫苗后出现新发精神疾病的案例。(Shutterstock)
有两份研究报告,探究了打新冠疫苗后出现新发精神疾病的案例。(Shutterstock)
人气: 1806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截止到七月初,全世界已经有66%的人接种了新冠疫苗。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疫苗也不例外。随着接种面积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不良事件,甚至是副作用的报道也在慢慢地增加。有两份研究报告,探究了打新冠疫苗后出现新发精神疾病的案例。

健康人接种疫苗后出现新发精神疾病

2021年10月,《精神病学研究》(Psychiatry Research)杂志发表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是由美国纽约石溪大学精神病和行为健康系以及纽约北港退伍军人管理局医疗中心专业人士共同撰写的[1]

报告中描述了一名31岁西班牙裔单身男性,他没有任何精神病史。在接受第一剂mRNA新冠疫苗后,他出现了古怪和不可捉摸的行为,主要表现为:焦虑、警惕、脱离现实、浮夸,出现幻视、幻听现象。他把同事误认为是情人,还在病房里面自言自语,说脑电图机正在与他通信。

三周后,这名男子接受了第二剂疫苗,而后症状出现明显恶化。

这个病例显示出发病状况与疫苗剂量、时间的关联性。这二点提示人们,这名患者的精神症状与疫苗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31岁打mRNA疫苗后出现精神疾病。(健康1+1/大纪元)

除了mRNA疫苗外,也有接种其它疫苗诱发精神病的案例[2]

有一名51岁的白人男性,他没有精神病史,也没有神经发育迟缓、家族疾病史。他早年生活非常在一个充满关爱和支持的家庭环境中,没有重大创伤,平日性格足智多谋,还有一份成功的工作和一个稳定的长期生活伴侣。

这名男子于2021年3月中旬接种了第一剂AZ疫苗。几天后,他出现了类似流感的症状,还有严重的“分裂性”头痛——感觉自己被分成几个人。

接种疫苗十天后,他的妻子观察到他出现了认知障碍,在时间和地点上感到认知不清,无法写出有意义的东西,并且幻听。他的行为发生了奇怪的变化,甚至停止进食、饮水和交流,于是被救护车送往急症。他的CT头部扫描和常规血液检查结果皆未发现异常,随后转到精神科。

医生没有发现其它病因解释,而疫苗接种和精神病理学发作时间间隔短暂。之后,患者的症状在没有使用精神药物的情况下自行消退了,因此初步判断这名患者的精神疾病是由新冠疫苗诱发的,也不完全排除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可能性。

疫苗后出现精神疾病的可能原因?

“新发精神病”,指的是病人以前没有过精神病历史,第一次发生的精神病。以上两个病例都是属于新发精神病,他们的发病时间都与接种疫苗的时间非常接近,发病跟疫苗有因果关系可能很大。

疫苗为什么会导致新发精神病呢?

2021年《欧洲神经病学杂志》上刊登了一份系统分析,在23项研究中共统计了129,008 名新冠感染患者,其中出现了138名脑炎患者[3]

这些患者从确诊新冠到发作脑炎的平均时间为14.5天,发病率为0.2%,平均死亡率为13%。而脑炎的常见症状就包括:意识丧失或降低(77.1%)、精神状态改变(72.3%),以及癫痫发作、头痛虚弱等。

新冠病毒会引起人体强烈的免疫反应,释放大量促炎细胞因子,而这些炎症因子则可能损伤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增加精神病的风险。

2016年发表在《分子精神病学》(Molecular Psychiatry)上的一份荟萃分析指出,精神疾病患者的血液细胞因子具有共同特征性改变——在急性发作期血液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特别高[4]

精神疾病者促炎因子大增。(健康1+1/大纪元)

新冠流行初期的病毒致病性很高,目前所有的新冠病毒疫苗,都是根据旧病毒设计的。

另一方面,接种疫苗后也有可能会导致人体免疫功能紊乱,诱发自身免疫反应,直接或间接地损害精神功能。

目前的流行株致病性已经大幅减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建议权威部门理性衡量疫苗带来的利益和风险。

精神为什么会有“病变”?

人体的器官发生病变,这个好理解;但是精神看不见、摸不着,究竟为什么会出现“病变”呢?

其实人的精神是一种非常微细的物质,虽然无法被肉眼所见,却有很多的研究证明,精神具有独特的物质属性。

1. 精神能被检测

现代科学发现,脑电波记录仪能够检测到人的精神、意念。精神和意念还被应用到脑控技术。

2. 精神能被感知

亲朋好友之间会存在心灵感应;当人发出善意的念头,能够被其他人感知。

3. 精神能被身体记忆、转移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指出,有很多精神疾病与童年的创伤性记忆有关,记忆会被储存在身体细胞里面,影响人成年之后的性格、情感。

如果精神不是一种物质,又怎么能被身体的细胞所记住呢?

另外,器官移植接受者往往会出现个性的变化,出现已故捐赠者的个性和才能。

亚利桑那大学教授、心理学家加里·施瓦兹(Gary Schwartz)曾记录过74 名患者的病例,发现其中有23 名心脏移植受者获得了捐赠者的一些特征。

比如,一名 47 岁的白人男性移植了一位小提琴演奏家的心脏后,对古典音乐产生了兴趣;一位不会绘画的退休经理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后,突然发展出了艺术天分,而捐赠心脏的人是一位艺术家。医生们把这些现象描述为“细胞记忆”[5]

2020年发表于《医学假设》(Medical Hypotheses)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讨论了心脏移植对人格变化的影响,探讨了接受者获得捐赠者人格特征的特点和原因。文中提到接受者可能产生四类人格变化为:喜好的变化、情绪和气质的改变、身份的改变、捐赠者生活的记忆[6]

4. 精神能被遗传

精神病人通常有家族病史,有一些特定的基因突变位点,还可以一代一代遗传下去。

2014年,《自然》(Nature)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精神疾病基因组学联盟(PGC)完成了一项近4万曾被诊断思觉失调症(精神分裂症)的病人,与11万人进行对照,发现了108种与精神疾病显着相关的基因[7]

科学家发现精神疾病相关的基因。(健康1+1/大纪元)

发表于《欧洲精神病学和临床神经科学档案》杂志(European Archives of 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一项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有非常显着的遗传特点,亲属关系越近,影响力越大[8]

比如,如果同卵双胞胎中一人有精神疾病,另一人得病的概率是44.3%。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同卵双胞胎拥有相同基因组,但两人都得病的概率小于50%,这表明精神分裂症也不完全被基因所决定。除了基因之外,还与许多遗传和环境因素,以及更微观的因素相关。

3大天然方法改善、治疗精神疾病

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没有身体上的病理变化,只有精神层面出现问题,因此,医生能够使用的药物非常有限。这些患者需要特别的照料,除了生物层面,还需要心理、社会和整体治疗方案。

● 避免诱因

疾病都是由内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促发的结果。精神疾病也是一样,本身有遗传缺陷的人受到外在的负面打击就更容易会诱发精神疾病,因此需要避免诱因[9]

精神病发作的2大原因。(健康1+1/大纪元)

● 药物治疗

多巴胺是大脑兴奋的神经递质,现代医学通过药物把多巴胺受体强制性阻断住,来抑制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状。但药物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耐药,最终使病情演化成难治性精神病。考虑到药物的局限性,我们需要考虑其它疗法。

● 心理治疗

通过对话等方式改善患者看待事物的方式,学习处理情绪。

● 电休克疗法

给予大脑短暂的电刺激,诱导大脑皮层广泛放电,使大脑功能恢复正常。这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确实有成功的案例。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天然方法可以帮助精神疾病的患者更快恢复。比如从精神层面上进行改变,多接触精神健康的人事物,包括书籍、文艺作品、音乐,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建立自信。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些方法:

1. 无私之爱

亲人、朋友对无私的照顾和关爱,是协助病人康复的重要力量。

美国精神科医师大卫·霍金斯(David R. Hawkins)曾经描述过人体精神能量的层级,其中不求回报的无私的爱、恩义之爱带有非常强大的正能量,这是一种能够带来疗愈的力量。

大卫霍金斯的能量层级。(健康1+1/大纪元)

另外,经常与善良,思维理智、强大的人沟通对精神比较弱的人也有益处。

2. 园艺疗法

某知名教授在年轻时曾罹患忧郁症。当时遍寻名医治疗无效,束手无策。

爱女心切的父亲读到研究称绿色植物可以帮助治疗忧郁症,纾解病情,便带着女儿去看盆栽展览,买很多盆栽,让女儿跟植物对话,之后症状竟逐日减轻,两年后不药而愈。

这一段“绿色奇迹”至今仍为亲友津津乐道,也证明自然与艺术不仅能抚慰人心,还能战胜病魔。

发表于《医学中的另类疗法》(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期刊的研究,让二十名适应不良的小学生从事三种园艺活动,包括插花、种植和压花,发现他们唾液中皮质醇的含量比起参加活动前至少减少了37%[10]

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皮质水平显着升高,接受精神病治疗之后会逐渐下降,说明皮质醇水平与精神病的病情呈现负相关[11]。而园艺活动能够降低皮质醇水平,这提示园艺对精神疾病有帮助改善的作用。

3. 营养疗法

世界生物精神病学学会联合会(WFSBP)和加拿大情绪和焦虑症网络 (CANMAT)由来自15个不同国家的精神病专业学者和临床医生团队组成,他们大量分析了营养保健品对人的精神层面的治疗作用,发现一些营养品可以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从高往下排,包括:

● 甲基叶酸

● N-乙酰半胱氨酸

● 维生素D

● Omega 3脂肪酸(并非起治疗作用,而是预防高危因素转化为精神病)

未来随着人们对精神和未知领域认识的不断更新,人们可能会对人体、生命、物质产生更深刻的认识,也会有更多治疗和控制精神疾病的方法。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研究:缺乏维生素B12等营养增加抑郁症风险

· 13%成人吃!抗抑郁药不只增自杀风险 有大副作用

· FDA首次公开辉瑞疫苗数据 不良事件1,291种

责任编辑:李清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