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故事 “四徳公”钟仪

【汉典集锦】楚囚有四德 助二国结盟修好

文/杜若
春秋时期蟠虺纹鼎。(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544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春秋时期,楚军战败,一名楚国战俘被囚禁在晋国二年。一天,晋景公视察时发现了他。经过一席之谈,在范文子的建议下,景公决定释放楚囚回国。在这名楚囚的协助下,晋楚罢战,二国结盟修好。

春秋时期,楚共王七年(前584年)秋天,楚国令尹子重攻打郑国,乐官钟仪随之出征。楚军战败,钟仪也被俘获。郑国把他献给了晋国,钟仪就被囚禁在军府二年。

楚共王九年(前582年),有一天,晋景公视察军府,看到了钟仪,惊奇地发现在晋国地界上,还有人戴着南方的冠帽。于是景公问官吏:“那个戴着南方冠帽又被囚禁的人是谁?”官吏回答说:“是郑国人所献的楚国战俘。”

晋景公命人先把他放出来,并亲自召见他。钟仪向景公叩首行礼。晋景公问他在楚国的族人,他回答说:“泠人也。”

泠人,也就是乐官。《左传正义》记载,“黄帝使泠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断两节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昭三十一年传,景王铸无射,泠州鸠其之。是泠氏世掌乐官也。”“泠官,乐官也。泠氏世掌乐官而善焉,故后世多号乐官为泠官。”泠氏是世代掌管音乐的乐官,后世就以“泠”作为乐官之名。比如《国语》记载,“景王铸无射,泠州鸠其之”。周景王打算铸造无射大钟,向乐官泠州鸠询问音律。

晋景公得知钟仪是乐官,就问他是否能奏乐?钟仪回答说:“这是先父的职责。小人岂敢从事其它职业?”景公令人递给他一把琴。钟仪抚琴,弹奏的是南方乐调。景公问他:“你们的君王怎么样?”钟仪回答说:“这不是小人所能知道的。”

在景公的坚持追问下,他这样回答道:“当他(楚王)做太子时,师保事奉着他。每天早晨,太子向婴齐请教,晚上向侧去请教。其它的事小人就不知道了。”

《左传正义》曰:“楚王既为君矣,不言为君时事,而远称大子者,若言为君时事,嫌为君隐恶,或疑已在君位,矫情为善。舍其当时近事,远称大子少小者,未为君时不须隐蔽,以示王性自然。言其从小如此,以明己之至诚,无所私也。”

楚王既已是国君,如果评论楚王现在的时事,可能涉嫌心存私念为楚君开脱,有意隐瞒不好的事。所以钟仪没有评述楚共王的为人,只讲述了楚王还是太子时的一些事,对晋君表示楚王从小就是如此,王性自然,同时当着景公的面,表明自己对国君心地至诚,没有私心。

钟仪还提到了两个人名:婴齐和侧,都是楚共王的叔父。婴齐,即楚国令尹子重,芈姓,熊氏,名婴齐,即公子婴齐,子重是他的字。侧,指司马子反,芈姓,熊氏,名侧,即公子侧,司马是指他的官职,子反是他的字。由于是当着晋国国君的面回话,钟仪就以名字称呼这二人,以表示尊卿敬老,尊敬晋君的意思。

这番谈话时间并不长,但给景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于是景公就把钟仪说的话告诉了范文子。

范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称先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称大子,抑无私也。名其二卿,尊君也。不背本,仁也。不忘旧,信也。无私,忠也。尊君。敏也。仁以接事,信以守之,忠以成之,敏以行之。事虽大,必济。君盍归之,使合晋、楚之成。”——《左传‧成公九年》

范文子认为,这个楚国的囚犯,真是个君子。说话中举出先人的职官,这是不忘本;抚琴弹的是楚国乐调,这是不忘故旧;问他楚君的事,他只说楚王做太子时的事,这是没有私心;称呼二卿的名字,这是尊崇国君。不背弃根本,这是仁;不忘记故旧,这是守信;没有私心,这是忠诚;尊重晋君,这是敏达。用仁来接洽诸事,用信来守事,用忠来成事,用敏来行事。

范文子认为钟仪具备仁、信、忠、敏四德。一个人能具备这四种美德,哪怕遇到再大的事情,也必然能成大事。所以范文子建议晋君放他回去,让他结成晋、楚之好。晋景公采纳范文子的建议,郑重地礼待钟仪,放他回楚国,以使晋楚二国交好。

钟仪回到楚国后,向楚共王转达了晋国愿与楚国交好之意,并建议两国罢战休兵。楚共王采纳了钟仪的建议,与晋国重修于好。

王粲在《登楼赋》中歌颂钟仪:“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唐朝诗人杨炯在《和刘长史答十九兄》一诗中以“钟仪琴未奏,苏武节犹新”咏赞他。

钟仪被囚,身处异地,仍坚守着为臣和为人的美德,令晋君、范文子称道。因此典故,钟仪被世人尊称为“四徳公”。

参阅资料:
《左传‧成公九年》
《左传正义》卷二十六
《毛诗正义‧简兮序》卷二

点阅【汉典集锦】相关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中国古代,“画麟阁”或“入麟阁”代表著作为臣子的卓著功勋或最高荣耀。李白诗云“功成画麟阁”,杜甫抒怀“志在麒麟阁”。这一典故因何而来?这要从汉宣帝甘露三年说起。那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起辅佐有功之臣,于是命人在未央宫麒麟阁绘制了十一名功臣的图像。
  • 本世纪罕见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记者对日食如此反应?科学研究表明,观看日食可以强烈影响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发原始的归属感。
  • “年”的古字写作“年”,从古来字形的演变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余”,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们共同的祈愿是什么?这个成语典故的本事起源于夏朝末年,源远流长。
  • 门楹上挂上春联,将冬天的气氛一转成新春,千门万户立即焕然一新。除夕前,什么时候换上新春联好呢?在中华文化史上,当前的这种遍及百姓家的纸春联是何时开始黏挂的呢?
  •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们就送走了温顺可爱的玉兔,迎来了瑞气万千的祥龙,这儿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龙腾虎跃,好运连连。
  • 冬至:夜从今夜短,日从今日长!冬至日阳光达到南至点将要北返,阳气从地底升起。你对“冬至”的内涵文化知多少?在此盘点冬至的重要的文化光彩与典故。
  • 汉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兴之君,而他第一道诏书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于公于私,汉宣帝都显露了真挚又深刻的仁爱之心。
  • 月到中秋分外圆!黄历八月十五日围绕着月亮的许多民俗传说,尤其是中秋节的神奇事儿纷纷涌上记忆的时空,让人回味中秋节的神奇时空!它们跨越了几千年的记忆,搭起仙凡之间的桥梁。
  • 秋天多变的风貌往往容易触动人心,诗人咏秋的诗篇很多,其中有些在诗情画意中对应了秋天的季候典故,让秋的印象更深深印入人心田。我们来看一篇咏早秋的诗,体会其中简单二十个字中蕴含的丰富文化意境与深永的意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