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趣笔记(1):一则烧脑的古老预言

文/李翼云
金协中彩绘《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插图,宴长江曹操赋诗。(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2560
【字号】    
   标签: tags: , ,

西汉末期开始,民间就流传着一则语意不明,扑朔迷离的预言:“代汉者,当涂高也。”

东汉初立,光武帝刘秀写信劝降在蜀地自立为王的公孙述,在信中刘秀也用这个预言揶揄公孙述:“都说‘代汉者,当涂高’,难道您会是‘当涂高’本人吗?”

信中,刘秀认为“当涂高”是一个未来会取代汉室的人,姓“当涂”、名“高”。

“当涂高”是人名吗?

《汉武故事》中详述了此预言的内容。

当汉武帝行幸汾河,与群臣宴饮之际,慨然吟作了《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四十余岁的武帝,接着说出了这个预言:“我们刘家天命会丢失后再得回,不知道哪位宗室子孙能担此重任,但是当‘六七之厄’来临时,‘当涂高’将取代我们汉室。”

大家都觉得武帝何必在此欢会之际,说出这种亡国的丧气话呢?但武帝也只是淡然的说:“我大概是醉了吧!不过,自古以来又有哪个家族能永久坐拥天下呢?如果我们刘氏不再是天下之主,也没有关系啊!”

故事中显然认为汉武帝刘彻中年时已经听说了这则预言。

无论如何,此预言一直流传在两汉之时,谁也说不清“当涂高”究竟是怎么回事。

东汉末年的谶纬大师

光武帝之后大约一百余年,深谙谶纬学的大儒周舒终于给出了一句解释。

有人请教周舒:“春秋谶书中说的‘代汉者,当涂高’是什么意思呢?”

周舒只是简短地说了一句:“当涂高者,魏也”。

从此,周舒的这句话就一直在社会上辗转流传,但是“当涂高”是什么意思?“魏”又是什么意思?“当涂高”为什么跟“魏”画上等号?

这个十分烧脑的预言,还是一样茫无头绪。

于是,一些野心分子开始东拉西扯的附会编造。例如,公元197年,妄图争霸天下的袁术(字“公路”),说他名字中的“术”是“都邑中的道路”的意思,字“公路”也与“路途”意义相近,所以“当涂(途)高”就是指他自己,以自己的名字与预言相符为借口,吹嘘自己有称王的天命。

不过,后来袁术死于非命,帝王梦成了一场空。

百年谜底揭晓

直到建安十八年(公元212年),献帝封曹操为魏公,这个预言的真正意涵才露出端倪。

建安十八年(公元212年),冀州牧曹操征讨南方的孙权有功,汉献帝下诏将冀州十个郡的土地封为曹操的领地,并赠予代表最高荣耀的九锡。领地中的一个郡称为“魏郡”,曹操因此被封为“魏公”。

然而,根据说文解字,“魏”的古字是“巍”,到了汉朝才去掉了上面的“山”,成为了“魏”。

曹操过世后,曹丕的太史丞许芝将手上的许多资料公开,指出“魏,同‘巍’,指的是道路两旁巍巍高大的宫阙”,于是,众人恍然大悟,原来“涂” 也就是 “道路”,通“途”,“当涂高”指的是“道路两旁巍巍高大的宫阙”,也就“魏”的本字“巍”,而曹操正好受封于“魏”,这预言正是意指:代汉而起的是“魏”公曹操的后代。

屈指一算,若从东汉光武帝立国起算(公元25年),到曹操封魏公(公元212年)为止,这则预言至少流传一百八十余年,谜底才接近揭晓。

有人说这个谜底是许芝等人为了合理化曹丕称帝而伪造的,不过,远在千里之外的西蜀大学者杜琼,居然也持相同的看法,这就奇怪了。难道杜琼也为曹丕造假?

西蜀大儒杜琼悟天机

在西蜀任官的大学者杜琼是东汉谶纬大师杨厚的再传弟子。

当时,弟子谯周问杜琼“当涂高者,魏也”是什么意思,杜琼解释:“魏(巍),本义是高大的宫阙的意思,高高的立在路途旁。预言中以‘当涂高’暗喻路旁巍巍高大的宫阙,也就是现在的‘魏’字”。

同时,他还提出一个有趣的观察:“古代讲官职都不用‘曹’,但是自汉以来,大家都会说‘吏曹’、‘官曹’,‘侍曹’,这大概是天意啊!”言语中惊叹“曹”氏将代汉而起的天意。

公元220年,汉献帝禅位曹丕,两汉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220年,历时422年,正好应了所谓的“六七之厄”(六七四十二,四百二十年),两汉于此正式落幕。

天命因果

一则流传百余年的古老预言,预示了曹魏建国的必然性。

汉献帝禅位,曹丕在诏令里也深明其中因果,他称自己:“薄德之人,何能致此,未敢当也!斯诚先王至德,通于神明,固非人力也”,感念是因为父亲对汉室的功德昭著,因此他才有此福分继承汉室的宝位。

王安石赞叹曹操“功名盖世知是谁,气力回天到此休”,盛赞曹操力挽狂澜于乱世,是个成就盖世功名的英雄,可谓深识曹操功业厥伟。后人屡屡批评曹氏父子篡汉,实则是“悠悠天命因果在,何必纷纷道短长”!

参考资料:

《后汉书·公孙述传》
《太平御览》卷88
《三国志》
《三国志(卢弼)集解》
《说文•行部》
《唐宋八大家大全集》@*#

阅读【三国趣笔记】相关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枫桥镇,坐东朝西,面对古运河,在晨曦一抹或暮色苍莽之时,于湖水岸边听得入耳的木鼓钟声不觉令人感叹天地悠悠的怀古幽思,人人不由自主的吟唱唐代诗人张继的千古大作《枫桥夜泊》
  • 倘若欣赏一个人,应当如何赞誉?在众多的誉美之辞中,诸如:以玉树临风形容倜傥之士;以云中白鹤形容隐士高洁;以璞玉比喻有潜质而未经雕琢之人;亦或如瑶林琼树,比喻一个人容貌才智出众,犹如风尘外物……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赞誉,即以镜喻人,百代流芳。
  • 在水浒故事中,每当豪杰出场,必有诗文介绍其名号与绰号。唯独武松出场时,绰号一直空悬未着。
  • 古代的史家并不避讳将神奇的预言采撷入史,三国相关的史料中,关于预言的记载很多,其中不乏采自谶纬之言。
  • 齐国左相出访鲁国,他那豪华的车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鲁国大夫叔孙豹善于预测,当即预料了左相的结局。宴会上,齐国左相举止失礼,叔孙豹辛辣地讽咏道:“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看那老鼠都还有张皮,这人却没有礼仪,不死还等什么?如此辛辣的讽谏,齐国左相做出了怎样的回应?
  • 《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观点,概说东汉末年由一统江山分裂为三国鼎立的局势。然而,历史大局的演变,真的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结果吗?
  • 汉灵帝熹平五年(公元176年),一日,沛国谯县的天空中,一只散发着金黄光芒的黄龙,轻盈矫捷地遨翔天际。百姓们纷纷举头注目,大感惊奇,消息也不迳而走,传到了京城。
  • 西游记
    八戒相貌欠俊,怕吓着众人,于是嘴拄着墙根,死也不动。悟空见朱紫国挂了皇榜,于是念声咒语,揭了皇榜,悄悄塞到八戒身上。国王久病不愈,难道需要“八戒”?悟空进宫给国王治病,他的孤拐脸把国王吓得战战兢兢,为何悟空说他一千年也好不了?悬丝诊脉、三折肱又有怎样的含义?重温西游故事,试探其中寓意。
  • 西游记
    经过繁华的闹市,向来嘴馋的八戒却与美食失之交臂,这其中有哪些寓意?悟空与八戒携手买调和,看似日常生活化的描写,是否有什么隐喻?换个角度看西游,会发现不一样的义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