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精品酒器 宫僚雅集杯

文/洪熙
清 乾隆 青瓷银彩花卉纹杯。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51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清朝康熙年间,有十位大臣制作了一套银杯,闲暇时互相邀请聚会饮酒,是康熙一朝的宫臣雅事。这套酒杯是用白银制成,根据不同的酒量,银杯容量大小不一。杯身镌刻“宫僚雅集”四字,并镌刻乌兽花草等图案,内壁杯底镌刻十位大臣的姓氏字号以及籍贯。

“雅集”一词源于中国古代著名的“西园雅集”。北宋年间,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李公麟,以及僧人圆通、道士陈碧虚等人相聚于驸马都尉王诜府邸西园。名宦名士品茶赋诗,其言行诗文之雅为一时之盛况。由此文人雅士集会,被称为“雅集”。那些承载人物雅韵的茶具成为“雅集”的标志之一。

“宫僚雅集”杯所镌刻的官员姓名,分别是:

1. 汤斌(1627年-1687年),字孔伯,号荆岘,晚号潜庵,是太子胤礽的首席讲师,官至工部尚书(从一品)。汤斌一生清正廉明,所到之处体恤民情,弊绝风清,政绩斐然。他去世多年后,乾隆帝赐其谥号“文正”。汤斌笃守程朱理学,是当时的理学家兼书法家。《清史稿》记载:“其教人,以为必先明义利之界,谨诚伪之关,为真经学、真道学;否则讲论、践履析为二事,世道何赖。斌笃守程、硃,亦不薄王守仁。身体力行,不尚讲论,所诣深粹。”

2. 沈荃(1624年-1684年),字贞蕤,号绎堂,别号充斋,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顺治九年(1652年)探花,授编修,累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礼部侍郎,谥号“文恪”。此人工书法,宗法董其昌、米芾,入直南书房,受到康熙帝器重。康熙皇帝曾对大学士李光地说:“ 朕初学书,宗敬(沈宗敬)之父荃实侍,屡指陈得失,至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

他去世后,由于沈家贫穷,康熙帝赐白金五百两作为奠金,安葬亡臣。

3. 王泽宏(1626年-1708年),本名王泽弘,为避乾隆名讳弘历,改名为泽宏,字涓来,号昊庐,湖广黄州府黄陂(今武汉黄陂区)人。顺治十二年,登进士,授翰林院侍读。

相传王泽宏进京赶考途中,夜宿于莲花宫。似睡非睡中,他看见自己坐在大殿上,听到僧众设斋诵经,就随手拿了几枚供桌上的枣子吃。醒来后,嘴中还有枣子的余味。这时,他隔窗看到房外灯火通明,众僧正在设斋礼拜,宛如梦中之景。经询问,方知当天是庵里已故长老净月上人的忌日,众人正在祭祀。更令王泽宏感到奇异的是,供盘中的枣子,顶上微有缺口,好像少了二三枚。他恍然晓悟,原来自已前身就是此庵的长老。因此机缘,王泽宏信佛虔诚直至终老。他也曾在康熙三十一年拜礼部左侍郎后,协助修缮栖霞寺。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王泽宏官至礼部尚书。当时有一位御史犯罪,廷臣商议将他谪徙至乌喇(今吉林境内)。王泽宏以为乌喇之地,人不可居,力谏不可。圣祖出巡乌喇时,深叹曰:“此非人所居,王泽宏其引朕于仁乎!”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王泽宏以年老辞归,回到南京休养。他晚年时居住在大功坊,“角巾散服,徜徉山水,若忘其为国老者”。

4. 田喜(1633年-1695年),字子湄,山西代州人,清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康熙三年(1664年)入翰林院,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官秩三品。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上元节,田喜与群臣共同赋和御制诗九十三韵,作“罘罳流影耀璧珰”之句。罘罳(音浮司),指宫阙中花格似网或雕镂的屏风,以镂木做成。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帝亲征噶尔丹,途经山西马邑,乡绅士民夹道迎驾。康熙皇帝勒马询问道:谁是田学士之子以及兄弟几人,诸子是否有授职。康熙帝聆听奏报,见到田喜儿子之后,帝对侍卫说:“若面庞何逼肖其父!”

5. 张英(1637年-1708年),字敦复,号乐圃,又号倦圃翁,安徽省桐城人,张廷玉之父。

在清朝文士的记载中,说起张英的字敦复还有一段来历。原来明朝末年,桐城秀才张秉彝梦到一位自称“王敦”(东晋初年权臣)的金甲神说要投胎到张家做儿子。张秉彝通晓历史,知道王敦在史上是乱臣,留下的名声不佳,因此拒绝他转生到张家。

金甲神说:“我只是按照上天的安排行事。当年天意定下晋朝衰败,我被安排做了晋朝的乱臣;如今天下即将清明,我此次前来是奉天意作良臣,辅佐圣主明君。”

但第一次金甲神转生后又匆匆离开,表现在人间就是张家小婴儿出生后又夭折了。几年之后,金甲神再次进入张秉彝梦中,他表示在观察了江南几个世家的福泽后,知道张家福泽最厚,所以下定决心来投胎,不再离开了。因为这些经历,张家为新生婴儿取名张英,字敦复,王敦又来了的意思。在康熙一朝,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忠心耿耿辅佐康熙皇帝,被时人誉为贤臣良相。

其余几位是:郭棻、耿介、李录予、朱阜和王士祯。这十位清朝官员,在当时均为同官坊局讲读官。

清朝道光朝官员梁章钜听说富海帆督部(军事官名)家中收藏了一只雅集杯,于是修书一封,询问雅集杯的梗概。富海帆回复书信,说杯子由乾隆朝重臣那彦成(1764年-1833年,谥号“文毅”)所赠。酒杯制造古雅,其光黝然。仿制不难,惟独杯底题名,是于白银上作黑字,虽历久亦不灭。当时的银工匠不晓得此制作的工艺,难以仿制。

梁章钜在温州同孙雨人闲谈,得知他也有一只雅集杯,和富海帆描述的正好符合,于是取来欣赏。后来,梁君还为孙雨人作了一首五言古诗文,曰:

“名流作雅集,或传或不传。此杯奚足多,重在姓字镌。当时十君者,一一官僚联。酒户有大小,杯亦随差肩。潜庵实领袖,名德当开先。渔洋杯独小,翻疑最少年。华亭与桐城,声望齐凌烟。余亦卓荦徒,风雅相牵连。经今百余载,家世多推迁。后尘景芳躅,神往觥筹边。君家几何时,得此封酒泉。武林盛耆彦,风采殊蹁跹。人新物则旧,事往情弥鲜。颇闻樽簋间,击钵多名篇。豪饮复豪吟,何论名位偏。转笑渔洋集,此题俄空焉。吾曹生愈晚,感故兼怀贤。良辰追古欢,摩挲亦良缘。愿君慎守宝,灵光同岿然。引满为君寿,当歌《宾初筵》。”

梁君很想仿制一套,孙雨人告诉他说:道光丁亥年,杭州太守命银匠仿制,最后也以失败告终,除非能找到像朱碧山(元朝金银器物雕刻铸造工艺家)一样的人,或者才有可能仿制。

源于康熙朝的这套雅集杯,如今已佚失不全,只剩下六品被收藏于博物馆中,但从制作工艺角度来看,仍为现存银胎嵌漆器中的精品。

参考资料:
《浪迹续谈》卷4
《郎潜纪闻二笔》
《清稗类钞·物品类》卷102
《清史稿》卷265/卷266/卷480@*#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未解之谜】解决以巴冲突的最和平方案竟然是这样……失落的神器约柜被找到了?!征兆越来越明显,弥赛亚即将降临?
  • 你见过以雕红漆的方式呈现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吗?那是18世纪中期──乾隆时代的一件剔红漆器,安静地陈列在亚洲文明博物馆中,不知当年是哪位达官贵人的书斋砚屏。
  • 在纸张出现之前,书的形式与材质因时因地而异,与其承载的内容共同展现出古文化的独特魅力。
  • 在人类创造文明的各种器具中,有一件沉默的乐器,奏出人心中无声的韵律。千代之下,我们还能听见它的音乐。然而,它却是小巧,一点儿不起眼的。它就是笔。
  • 从远古到现在,日出日落,月升月落,给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带来了光明,让人安居在大地上。甲骨文中的“明”一边是日,一边是月,日月是上天赐给人的不灭的两盏明灯。要说这大地上最早的两盏灯,无非是日月,这两盏最浩大的天灯了。
  • 西瓜
    台湾故宫博物院正在展示清代历史文书珍品,包括皇帝批示过的奏折,其中就有雍正皇帝对有关台湾进贡西瓜的奏折所做的批示。这让人不禁惊叹,日理万机的雍正皇帝不只管国家大事,连进贡的西瓜也会过问。
  • 铁达尼号
    铁达尼号(Titanic,或译泰坦尼克号)是一艘号称“永不沉没”的英国邮轮,它在一个世纪前的处女航中因撞上冰山而沉没,导致大约1,500人丧生。随着书籍、电影等流行文化的流传,铁达尼号已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船舶之一。不过,很多人可能没看过铁达尼号遇难前后的真实历史画面。
  • 孟秋的金门,依然烈日炎炎,这座拥有战地风光的小岛,历经烽火洗礼,如今处于和平盛世被重新赋予任务,在观光与文化资产保存之间,传递着战地坚忍不拔的精神。
  • 一般认为,释迦牟尼佛传授的佛法是在其圆寂千年后,于东汉明帝年间才传入中土的,但根据记录唐代道宣律师与天人问答内容的《感应录》看,周朝时期汉地就已有佛法流传,甚至还有佛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