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闹不愿上学 当心社交情绪障碍

文/大纪元记者李郁玫
font print 人气: 95
【字号】    
   标签: tags: , , ,

4岁的小臻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也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在还没上幼稚园之前,都是妈妈全职在家带她。直到满4岁之后,才开始到附近的幼儿园就读,可是才去了两个星期,每天早上起床就一直哭闹,不肯去上学,于是小臻的父母询问老师,她在幼儿园里的适应情况。

父母从老师口中得知,小臻在学校都不太敢与同学或老师讲话,也不太喜欢和同学一起玩,总是自己一个人玩,对班上的团体活动没什么兴趣,有时不太听从老师的指令;如果有同学拿了她喜欢的玩具,就会动手打人,好像变成另外一个人似的。

父母因此非常担心小臻的状况,决定带她前往医院,请医师进行评估。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忠孝院区小儿科主任杜戎玨说,经过仔细评估之后,确认小臻有一些“社交情绪障碍”。

因此建议父母从以下5个方面给予帮助:

1.在家里演练社交情境:父母可以在家里和孩子玩学校模拟游戏,演练一下在学校可能发生的状况,借此来教导孩子学会社交技巧。

2.鼓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父母要每天询问老师,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如果孩子有好的表现,例如:愿意分享玩具给同学,父母应该给予鼓励,以强化孩子这些行为。

3.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学习本身有兴趣的才艺,例如:钢琴、舞蹈等,并给予孩子在公共场合展现才能的机会,当孩子因为好的表现而被赞美时,也就能增加自信心。

4.为孩子建立交友圈:父母如果能与有同龄孩子的家长成为朋友,就能创造让孩子一起游戏、玩乐的机会,孩子也能与几个比较熟悉的小朋友建立亲密交友圈,学习人际互动技巧。

5.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长要让孩子有机会学习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照顾能力,不要因为孩子做得慢就忍不住帮忙完成。此外,当孩子有任何需求时,也要让孩子练习表达自己的需求。

杜戎玨补充说,小臻的家长在建议之下,加强与老师沟通,也尝试让小臻学习更多生活自理技巧,适时赞美她的好表现,并且与班上同学的家长一起合办野外郊游和露营活动,进而让她慢慢的结交许多好朋友。现在的小臻懂得与朋友一起分享玩具,也可以和同学一起聊天、唱歌,以及开心的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欧洲中世纪采用“苹果或硬币”来测试孩童,当他们成熟到懂得延迟享乐,能抽象的推理选择了金钱而不是水果时,那么就应该送他们上学了;在15-16世纪的德国,父母会在小孩开始有理性行为后送他们去学校;而现代的美国,小孩是否够资格上幼稚园是根据日历上一个武断的日子---入学截止日,也就是由州政府或该学区决定小孩是否够成熟能上学了。
  • 日本的学前教育是把孩子的健康身心放在第一位,培养孩子健康和安全生活的能力,让孩子学习必要的生活习惯和态度。
  • 编者按:对子女无私的爱,做父母的都能体会,但养育孩子的现实生活却总是波涛汹涌。看到孩子哭闹耍赖、常规脱序、手足吵架、逃避功课作业、不负责任……心中的怒火总是一秒引爆,脱口而出各种责备或负面的话语,看到孩子受伤的眼神却又懊悔万分。这几乎是养育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写照。
  • 成功教育真的有规律可循吗?虎妈教育法,是成功宝典,还是个骗局?
  • 对孩子来说,要开口讨论焦虑感并不容易,但协助他们面对烦恼永远不嫌晚。
  • 编者按:情感忽视会演变成情感虐待,但忽视与虐待之间的关系如何界定?父母与孩子之间亲子关系是人生中的一门重要课题,这一篇章,让我们与《欠缺母爱的孩子,你的伤好了吗?》 一书的作者来探讨,如何在过与不及的情感中,取得应有的平衡。
  • 教养孩子是条长远又辛苦的道路,不需要独自埋头苦恼,本书从生活习惯、教育观念、沟通、心态等多角度提供解说与提案,为亲子找到良好、健康的相处模式!
  • 编者按:如何拿捏管教孩子的方式?训斥方式与表达方式有什么技巧?怒气涌现时又该怎么办?教养孩子是条长远又辛苦的道路,不需要独自埋头苦恼,本书从生活习惯、教育观念、沟通、心态等多角度提供解说与提案,为亲子找到良好、健康的相处模式!
  • 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就是韧性。这包括克服逆境的能力。 如今,韧性对于一个人的意义,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由于新冠病毒对学生的教育、社交、家庭和工作生活所产生的干扰,今天的年轻人一直在多方面处于逆境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