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典集锦】有一种美誉 似明镜照人

文/杜若
图为在湖南长沙出土的一面西汉铜镜。(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375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倘若欣赏一个人,应当如何赞誉?在众多的誉美之辞中,诸如:以玉树临风形容倜傥之士;以云中白鹤形容隐士高洁;以璞玉比喻有潜质而未经雕琢之人;抑或如瑶林琼树,比喻一个人容貌才智出众,犹如风尘外物……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赞誉,即以镜喻人,百代流芳。

1.“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淸流惮于惠风?”——《世说新语·言语》

宁康三年(375年)九月九日,晋孝武帝司马曜讲《孝经》。《孝经》是儒家十三经之一,主要阐述孝道和孝治思想。由于《孝经》开宗明义,阐述了帝王至德要道,可“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对维系普世道德起到了很大的补益之效,因此受到历代天子推崇。

孝武帝讲《孝经》,由仆射谢安陪坐,吏部尚书陆纳、侍中卞耽宣读,黄门侍郎谢石、吏部袁宏手持经书(从师受业),中书郎车胤、丹阳尹王混摘录文句。用今日思维理解,无疑是一场高级专员读书会,参与授书讲学者是晋朝一代君臣。

为了准备这次侍读会,谢安、谢石兄弟两人和众人就在自家庭院讲读温习《孝经》内容。看样子犹如现代的辅导班、补习班。中书郎车胤也在此列。

车胤,即后人所熟知的那位藉由萤火虫之光读书的名人。可能有些内容,车胤没有理解透,但又不敢冒然去问,他悄悄地对袁羊(即袁乔,字彦升)说:“不问吧,怕精彩的内容有所遗漏;问吧,又怕劳烦谢家兄弟。”

袁羊非常肯定地说谢家兄弟不会嫌麻烦的。车胤反问他说:“你怎么知道?”袁羊说了一句非常漂亮得体的话:“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意思是,你何时见过明镜照人会照到疲惫,清澈水流会惧怕柔风吹拂的呢?

形容一个人能像镜子一样愿意始终付出,不疲于照人,不得不说这是很高的赞许了。

2.“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若披云雾睹青天。”——《世说新语·赏誉》

在《世说新语》故事中,还有一位被誉为明镜的人,即乐广(?-304年)。

卫伯玉担任尚书令时,一次他听见乐广和名士们淋漓酣畅地谈论著,内心着实感到惊讶。他对乐广说:“自从昔日的诸位名士去世以来,我常担心清谈快要绝迹了。如今竟然从您这里听到了这番清谈妙论!”

于是卫伯玉令自家子弟去拜访乐广,说:“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若披云雾睹(睹)青天。”在他的心目中,认为乐广像是能照出人们品行优劣、人生得失的一面水镜。能见到他,就像拨开云雾看见青天一样,让心思清明。

水镜,犹如明镜,能清晰地映照出人和事物的本貌。后世常以水镜比喻能洞见事物之人。

在三国史上奇人司马徽(?—208年),道号水镜。他是东汉末年名士,精通道学、经学、奇门和兵法。裴松之为《三国志·庞统传》作注,引用东晋习凿齿所着《襄阳记》说,庞德公(东汉末年隐士)称诸葛亮为卧龙,侄儿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

在《三国演义》故事中,这位水镜先生未卜先知,对天下事预测奇准。他预言刘备日后“龙向天飞”;推荐奇才诸葛亮,一言道破他“得其主,不得其时”,均是一一应验。司马徽识人精准,善于品鉴人才。他料事如神,看待世间凡事像水一样莹然透澈,或许因此被庞德公称为“水镜”吧。

3.“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徵传》

魏徵(580年-643年),原本是隐太子李建成的亲信。李世民还是秦王时,屡建功业,威震四海,成为天下民心所向。魏徵曾建议太子尽早定策,有所图谋。后来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兵败。秦王李世民胸怀仁厚,器重魏徵有经世之才,并未与他多做计较。

秦王登基后,是为唐太宗。此后,魏徵与太宗相处了十七年,一位是以直言进谏著称,一位是以虚怀纳谏誉满千秋。有时魏徵犯颜直谏,忤逆天子圣颜。事后,唐太宗依然从善如流,采纳他的劝谏,大加恩赏,并接连提拔魏徵,让他参与朝政。这一君臣之义,在史上颇为罕见。

大唐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去世后,“太宗登苑西楼,望丧而哭,诏百官送出郊外。帝亲制碑文,并为书石。其后追思不已,赐其实封九百戸。”

唐太宗追思贤臣,不仅亲制碑文,又下诏赐封。每当临朝听政时,太宗对侍臣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为防自己犯下过错,唐太宗一直器重这三面明镜。但自从魏徵去世后,太宗说他失去了一面镜子,为此慨叹感伤。

太宗以明镜赞誉魏徵,或许这是历代贤臣中享有的最大哀荣,最高的美誉吧。

参阅资料:
《世说新语·言语》
《世说新语·赏誉》
《旧唐书·魏徵传》卷七十一
《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卷六四@*#

点阅【汉典集锦】相关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枫桥镇,坐东朝西,面对古运河,在晨曦一抹或暮色苍莽之时,于湖水岸边听得入耳的木鼓钟声不觉令人感叹天地悠悠的怀古幽思,人人不由自主的吟唱唐代诗人张继的千古大作《枫桥夜泊》
  • 在水浒故事中,每当豪杰出场,必有诗文介绍其名号与绰号。唯独武松出场时,绰号一直空悬未着。
  • 古代的史家并不避讳将神奇的预言采撷入史,三国相关的史料中,关于预言的记载很多,其中不乏采自谶纬之言。
  • 齐国左相出访鲁国,他那豪华的车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鲁国大夫叔孙豹善于预测,当即预料了左相的结局。宴会上,齐国左相举止失礼,叔孙豹辛辣地讽咏道:“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看那老鼠都还有张皮,这人却没有礼仪,不死还等什么?如此辛辣的讽谏,齐国左相做出了怎样的回应?
  • 《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观点,概说东汉末年由一统江山分裂为三国鼎立的局势。然而,历史大局的演变,真的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结果吗?
  • 汉灵帝熹平五年(公元176年),一日,沛国谯县的天空中,一只散发着金黄光芒的黄龙,轻盈矫捷地遨翔天际。百姓们纷纷举头注目,大感惊奇,消息也不迳而走,传到了京城。
  • 西汉末期开始,民间就流传着一则语意不明,扑朔迷离的预言:“代汉者,当涂高也。”
  • 西游记
    八戒相貌欠俊,怕吓着众人,于是嘴拄着墙根,死也不动。悟空见朱紫国挂了皇榜,于是念声咒语,揭了皇榜,悄悄塞到八戒身上。国王久病不愈,难道需要“八戒”?悟空进宫给国王治病,他的孤拐脸把国王吓得战战兢兢,为何悟空说他一千年也好不了?悬丝诊脉、三折肱又有怎样的含义?重温西游故事,试探其中寓意。
  • 西游记
    经过繁华的闹市,向来嘴馋的八戒却与美食失之交臂,这其中有哪些寓意?悟空与八戒携手买调和,看似日常生活化的描写,是否有什么隐喻?换个角度看西游,会发现不一样的义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