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采风】镜饼开鸿运 纸牌怀古风

作者:脩实
记述江户城内年中活动的绘画《千代田之御表》系列的“御镜开图”。扬州周延,明治30年(1897年)绘画。(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305
【字号】    
   标签: tags: , , ,

正月过后,天增岁月人增寿,年神了愿返天庭。在日本,人们将门松等正月饰物烧掉,恭送年神,还要把供奉的年糕撤下“开镜”。至此,正月相关祭祀礼仪正式结束,人们的生活恢复正常。但是,正月里红火的传统纸牌游戏“百人一首”,却不会就此止步,还要继续玩下去,甚至以此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开镜

将正月里贡献给神佛的镜饼撤下,切开食用,是正月里的一道仪式,叫“开镜”。

古时,将圆镜敬献给神佛,是日本独特的传统礼仪。“镜饼”据此得名。所谓“镜饼”,就是将年糕做成像圆镜形,贡献给神佛。这一习俗,古已有之,早在奈良时代,就将镜饼献给神佛。现在常见的镜饼形状,起源于室町时代。镜饼上的饰物,不限于橙子,海带、虾等,无论何物,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祈愿。

日本镜饼。八田与一纪念园区元旦的装置,洋溢日本过年的气氛。(嘉南农田水利会提供)

镜饼是供奉给神的圣物,也是年神栖身之所,因此人们认为镜饼具有神之灵力。另外,镜饼也象征家庭和睦美满。将镜饼切开,为什么不说切镜饼,而叫开镜呢?原因大致有三。镜饼原本就制作得较硬,加上经过数日搁置,愈加坚硬,用一般的刀具无法切割。过去,需要用凿子加上木槌凿击,才能将其切开。这一动作,不是切,而是开。此外,切这个字不吉利,不无与年神割断缘分之嫌,故避之。而开就颇吉利了:镜饼本为圆满,开则是开运、开启美好而长远之未来。再者,武士时代,人们忌讳用刀具切割东西,而切镜饼易使人联想到自刃、杀戮,故避之。

传统的镜饼吃法是,将镜饼切割成小块后做成年糕汤“御杂煮”,或加入小红豆做成红豆年糕汤“善哉”。人们吃时,要带着感恩之心,祈愿新的一年阖家健康、平安、幸福美满。还要一点不剩,全部吃下。开镜的日期,各地不尽相同,关东1月11日居多,关西1月15日居多。

这种风俗起源不详,但江户时代确已流行。当时,商家要借此举行开市庆典,武家也藉其举行相关庆祝活动。例如,记述江户城内年中活动的绘画《千代田之御表》的“御镜开图”(扬州周延,明治30年),就描绘了这一仪式,从中可见仪式十分庄重、神圣。

记述江户城内年中活动的绘画《千代田之御表》系列的“御镜开图”。扬州周延,明治30年(1897年)绘画。(公有领域)

日本在举行祭神、庆典等仪式时,都要将日本酒奉献给神,参加者也一同举杯共享,祈愿健康平安、事业兴旺。开木制酒桶盖时,人们是用木棰子将酒桶盖砸开,而这一动作不叫打开酒桶盖,也叫“开镜”。这一习俗,也是基于上述信仰,文化意义上具同源性。

正月里玩纸牌

正月期间,人们会玩多种游戏,其中“歌留多”(Karuta)纸牌 ,是较为普遍、颇受欢迎的传统文化游戏。“Karuta”本为葡萄牙语,意为卡片,实为纸牌。如今日本的纸牌,种类颇多,就内容而言,有传统文化(故事、俗语、和歌等)、历史、地理等方面的,也有世界文化以及现代文化等。

纸牌一般用长方形的厚纸或塑料制作,每张上面印有图画、和歌、数字等,一套数十张。传统的是“百人一首”和“いろはかるた”(Iroha Karuta)。“百人一首”稍后介绍,而“いろはかるた”是用48个假名(日本古假名)开头的48首七五调和歌或俗语等。

纸牌分为书写文字的“読札”(读札)和解析文字的绘画“絵札”(绘札),一副共96张。吟诵纸牌诗文者用“読札”,摆在竞赛者面前的是“絵札”。

玩法有多种,最普通的是:洗牌后,将印有绘画或文字的一面朝上摆好,当吟诵诗文者念出某一诗文后,竞赛者便寻找面前相应纸牌。发现后,口喊“はい”(嗨)并用手压住那张纸牌,或将其打出界外,以此证明自己最先发现并拿到了这张纸牌。如此反复,直至纸牌被抢光,获牌多者胜。

百人一首与纸牌

古时,宫廷贵族们就玩类似今日纸牌的游戏,用的是贝壳等器物。据说,这是纸牌游戏的雏形,而最早的纸牌游戏,其内容就是流行至今的《百人一首》。

《百人一首》又名《小仓百人一首》,是镰仓初期藤原定家(1162-1241年)编撰的和歌集,收录了史上百名诗人的百首优秀和歌。每首和歌皆有序号,大致按时代排列,自天智天王(626~672年)开始,至顺德院(1197~1242年)完结。

百人一首和歌纸牌图例。推定是日本江户时代的和歌纸牌。(公有领域)

现存最早的《百人一首》纸牌,是元和年间(1615~1624年)由道胜法亲王书写的。元禄(1688~1704年)时期,开始有了木板印刷的彩色纸牌,并逐渐在社会普及,今昔玩法大体相同。当时,纸牌游戏用于教育的作用较大。自明治时代以后,该游戏愈加普及,在东京还成立了相关协会,并举办了全国比赛。战后,这种游戏曾一时冷淡,后来又复苏,热度保持至今,且成为正月期间必不可少的文化游戏。

《百人一首》纸牌共200张。与其它纸牌不同,竞赛者用的牌上没有绘画,只有文字,并且只有诗的下半句。当吟诵者唱出上半句时,参赛者即刻寻找、抢夺面前写着该诗下半句的纸牌。常常,吟诵者刚刚唱出第一个音,纸牌就被抢走了。其速度之快,反应之敏,竞争之烈,令人啧啧称奇。这种场面,在举行的各类相关竞赛中司空见惯。

“百人一首”纸牌历史悠久,品味高雅,老幼皆宜,备受欢迎。不但人们在自家玩,学校也作为教育用途,社会上还成立了相关组织,定期举办地区、全国大型比赛,并通过比赛评定等级,授予初段到十段不等的段位。

这种游戏寓教于乐,通过游戏、比赛,人们不但能获得快乐,增强记忆,训练机敏的反应能力,还能培育文学修养,体味古韵,回归传统。《百人一首》被用于游戏后,日本国民的和歌修养得到了普及、提升。在日本文化史、教育史上,其作用可谓别具一格,影响独特。

《百人一首》第66首歌,为平安时代后期歌人行尊(1055~1135年)所作。在吟咏风花雪月居多的和歌中,此歌凸显修行者之孤高志趣,如今读来也颇令人沉思。歌曰:

深山野樱花,勿忘惜我身。
今此知吾者,舍汝别无人。

@*
责任编辑:古容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 震区有个小山村,爱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窑内排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非缠着爷爷领他去看戏,爷爷背着孙子刚挤入窑内,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又说害怕,闹着要回家。爷爷拗不过孙子,带着孙子转身刚出了窑洞,地面就突然抖动,崖窑瞬间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 怎么才叫做“好学”呢?本章讲了三条。 首先,“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食求饱、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况下,食不饱、居不安,你将如何?对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来说,因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顾不得吃饱、顾不得安居了。如果一个人将吃饱、安居当作头等大事,还能有鸿鹄之志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