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容易受伤的心灵 你必须留意3因素

作者: 施琪嘉

人气 371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些神话、童话或魔幻文学作品所创造的英雄形象大都是历经种种磨难,最终战胜恶势力,才能过上平静安稳的生活,这其实都隐喻了一个内在小孩成长的过程。

介绍了内在小孩的形成,以及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这一堂课我们将探讨内在小孩是如何受伤的。

譬如,一个孩子从小沐浴在父母的关爱之下,周围的人对他比较和善,环境也比较友好,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都用尽全力对他好,那么他就能形成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健康的内在小孩的特点

早期来自父母的爱和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能帮助孩子形成有安全感的内在小孩。他会对周围的环境特别信任,对周围的人也特别热情和友好,充满自信。跟这种人接触时,你也会觉得充满正能量。

这种人的内在小孩既勇敢又热情,既大方又单纯,为人坦坦荡荡。当真正的人格形成后,他会让人如沐春风。也就是说,跟他在一起时,你会感觉他从不做作,一言一行都非常自然。这就说明他拥有健康的内在小孩。

挫折并不一定导致内在小孩受到创伤。譬如,一个内在小孩在扮演过早期“上帝”这种角色后,就开始与现实接触。那么这个内在小孩就有可能耐受挫折,并且能认识到:“哦,父母有时发火并不等于他们对我就不好”,所以他就可以接受父母的不完美。事实上,他也逐渐接受了世界和自己的想像不一样的事实。

这种内在孩子就能够耐受挫折。偶尔考得不好、别人做的事不符合自己的愿望、跟别人在一起玩时,被别人占点小便宜,他不仅可以耐受,而且还可以比较宽容。这种人当然就会受人欢迎。

但是在受挫后,内在小孩也有可能发展出另外一面──“恶魔”。它到底是不是内在小孩的一个特征呢?有创伤的内在小孩当然有“恶魔”的一面,就像每个人的人性都有阴暗面。譬如嫉妒。一个内在小孩如果嫉妒心很强,就可能会想破坏别人所拥有的一切,认为“只要我自己没有,你也不能有”,最后害人害己。

正常、健康的内在小孩也会有嫉妒感,只不过他能把这种嫉妒感克制在一定程度内,在这个程度内,嫉妒感表现出来的是羡慕。

那么,嫉妒和羡慕有什么差别呢?嫉妒是:“如果我没有,我也不让你有,如果你有,我一定要破坏你”;而羡慕则是:“你有的东西我没有,也许我以后透过努力也可以有,可是现在,因为你有而我没有,所以我特别羡慕你,但我也可以赞美你”,这才是健康的内在小孩的表现。

内在小孩为什么会受伤

但是,如果在环境特别恶劣时,他也会朝有创伤的内在小孩的方向发展,这就构成了我们后续的话题—内在小孩是怎么受伤的。

简单地说,在形成的各个阶段,如果内在小孩的需求没有得到及时满足,他就可能受伤。

譬如,最早期的“上帝”般的内在小孩,因为要活下来,所以呈现出一个“上帝”般的形象,要求周围的人全心服侍他。这时如果父母对他足够好,使他产生了安全感,逐渐地,他表达需求时就没有那么急迫,他就会变成一个有耐性,能接受挫折,并且能够原谅别人、宽容别人的内在小孩。

但是,如果周围的环境特别恶劣,他可能就会把“上帝”般的内在小孩保持下去。现实中的这个孩子就会表现得对人颐指气使,说话口无遮拦,这正是具有“上帝情结”的内在小孩的外在表现。

如果年纪小的孩子有这种表现,我们还可以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状态。但是我们会发现,在成年人当中也有不少这样虚张声势的人。

有一些各方面都不具优势的人,但他们的姿态却好像自己大权在握,是一个“上帝”似的人。这种人的内在小孩其实是一个弱小的、自卑的、怕被别人瞧不起的孩子。所以他必须为自己制造出一个特别强的阵势来压倒别人,这就是一个有创伤的内在小孩的表现。

那么,有创伤的内在小孩是怎么形成的?

早期恶劣的环境和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可能会让孩子形成有创伤的内在小孩。在各种不当的教养方式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疏离。如果父母不太理孩子,这个孩子就会感觉到危险,因为父母不讲话、不陪伴,又不抚摸,他就无法摆脱“我活不活得下来”的疑虑和恐惧。

其次是“太强烈的刺激”。有很多父母亲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对孩子不满,譬如,他们想要男孩,生的却是个女孩;或者想生一个健康的孩子,但这个孩子却是身障;又或者父母想离婚,却因为孩子不能离……在这样的亲子关系中,孩子就常常不能从父母那里获得足够的关爱,相反,他常常会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敌意,甚至是语言上或身体上的暴力。

除此之外,成长环境也可能存在不当的刺激,例如哥哥姐姐态度恶劣等。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母亲因为全心照顾新生儿而忽略了稍微大几岁的哥哥姐姐。哥哥姐姐感觉被母亲冷落了,就可能偷偷掐弟弟或妹妹。

总而言之,周围的环境对个人的生存特别不利时,他也容易形成一个有创伤的内在小孩,把自己的内在小孩臆想成具有无所不能的神力形象。

你可以看到电影“蜘蛛人”、“钢铁人”里的主角,都具有一个特点,无论怎么打都打不死。这种内在小孩的英雄形象也常常出现在中国文学作品中,例如孙悟空。

孙悟空的身体可以任意变幻,可以变大,可以变小,可以变成山石草木,他还有金刚不坏之身,无论是被放在炼丹炉里烧,还是被砍头劈身,被压在大山底下,他都不会死。这就是一个内在小孩的表现,只是这个内在小孩具有极强的神力。

恰当、稳定和持续的教养方式

上文提到的不当之处,主要是对孩子照顾和爱护不足,没有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现代人常有的现象:父母爱子之心太切、太强烈,给予孩子太多的关注。这种爱往往使父母给孩子的东西不是孩子需要的。

对于哪种教养方式是不恰当的,哪种方式是恰当的,我们可以从下面例子中体会。

两三岁的孩子在公园里爬楼梯。我们可以看到三种类型的母亲的不同反应。

第一种类型的母亲,看到孩子爬楼梯,马上过去把孩子抱走,说这个太危险,你不能爬。这种母亲会紧紧盯着孩子的一言一行,不让孩子越雷池半步,这是过度敏感的母亲。

第二种类型的母亲,她的孩子已经都快爬到顶了,要摔下来了,她还在旁边跟别人聊天,根本没有注意到孩子的情况,这就是特别疏远的母亲。这种孩子可能会外伤不断,他的内在小孩体验到的就是过于自由,没有管束,但是经常因此受到身体伤害,各种摔伤、骨折。

第三种类型的母亲,看到孩子在往上爬时,她边跟别人讲话,边用余光看着孩子。当孩子爬到一定的高度时,她就过去扶着孩子,并且鼓励孩子继续往上爬。这种方式就是“恰当”的教养方式。恰当的教养方式是避免孩子形成有创伤的内在小孩最重要的环节,除此之外, 还需要保持教养方式的稳定和持续。

稳定的意思就是,母亲要经常出现在孩子面前,并且和孩子有固定的仪式。早上几点起床,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然后晚上几点钟睡觉,睡觉前要讲故事,要亲一下……稳定对于孩子的成长是特别重要的,尽量不要让孩子频繁变换生活环境。

同时,对孩子的态度要有“持续性”,比如,你夸孩子要发自内心、稳定持续,不能因为他成绩不好,就不夸他了。

综合以上,恰当、稳定和持续是对孩子的内在小孩的形成非常重要的三个因素。如果这三个因素有缺失,就容易形成创伤的内在小孩。

<本文摘自《疗愈你的内在小孩:心理医师陪你跟自己和解的成长课》,境好出版提供>

●孩子总是予取予求? 临床心理师谈五个教养策略
●不再焦虑的深层教养:让自己慢下来
●每个孩子都很独特 个性不同教养无法复制

责任编辑:曾臻◇

相关新闻
名次是一时的 教养是永远的
【爸妈必修课】全家交流育儿经 达成教养共识
不再焦虑的深层教养:情绪智商的重要性
不再焦虑的深层教养:培养慈悲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