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坚持三民主义的小故事

作者:仰岳
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演讲,在场的还有蒋介石、宋庆龄、廖仲恺。(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840
【字号】    
   标签: tags: , , ,

在读中国近代史时,读到孙中山离世前一年的叙述,往往有这样一段:
1924年10月下旬,直系军阀冯玉祥发动政变软禁总统曹锟之后,致电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而孙中山在北上不久后却不幸病世,使得中国统一的事业功败垂成。

这段广为人知的历史中,还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反直三角同盟

许世英是清末民初的重要政治人物,是初代国民党创党的元老,曾于1916年起在知己好友段祺瑞的内阁任官,担任内务、交通总长。许世英相信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三民主义能救中国,因此任内不断地力劝时任国务总理的段祺瑞与南方的国民政府合作,共商国家统一大计,并以三民主义治国。但当时中国处于南北分裂对立状态,双方缺乏合作的契机。

在民国初年,以至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直系、皖系、奉系等各路军阀割据的状态,共产国际也看准时机趁虚而入。孙中山先生为了打破各地军阀争强的僵局,加上直系军阀对孙中山在广东的政府始终处于敌对状态。孙只得将直系军阀作为讨伐对象,并与其他军阀同盟。

自1920年开始,孙中山便派出代表与奉系的张作霖,皖系的段祺瑞谈合作,最后组成了反直三角同盟,同时也秘密与直系军阀冯玉祥联系,策动其反叛与国民政府为敌的直系军阀曹锟及吴佩孚。

在历经数年的军阀混战后,1922年,由直系军阀的曹锟暂时取胜,之后他更以贿选手段当上了总统。虽一时取得优势,但遭受几乎全国各地一致的声讨,反直三角同盟此时也渐渐地开始发挥作用。

1924年9月,由于江浙地区的军阀冲突,进而引发了第二次直奉战争,在南方的孙中山准备响应,他规划第二次北伐,让南北一致合作。这时下野中的段祺瑞准备日后复出,然而军阀出身的段祺瑞对国民政府却有着许多疑虑,这时许世英便起到了协调作用,一小段插曲也就由此而生。

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本质对立的对话

孙中山的盟友军阀们都一致反共,奉系领袖张作霖任内力阻苏共在东北的渗透。他的总司令部更悬挂着“推翻苏联共产主义”、“彻底摧毁共产主义”的标语。而皖系段祺瑞除了担心权位遭夺的问题外,也对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采取的容共政策有相当顾忌,因他坚决反对中国的赤化,这时许世英多方解释说:

孙中山是一心救国的革命家,不会想要争取权位,建国初让位给袁世凯就是例证;而容共政策是在消化共党分子,使其参加国民革命,而共产主义是没有国家民族观念,是剥夺人权的专制集团,尤其鼓励阶级斗争,与三民主义可以说是水火不容,所以统一后绝不会采取共产主义。

最后在多方协调后,北方的反直盟友们统一由许世英担任特使南下拜访孙中山,讨论如何对付直系军阀,南北一致进行战略计划。1924年10月4日,孙中山在广东韶关接见许世英,双方一见如故,彼此交流三民主义、建国方略,畅谈数日,最后许世英提出了段祺瑞的两个提问,孙中山都分别给了答复。

在执政问题上,孙中山答复说:

我一生奔走革命的目的在为国家争取独立自主,从不是为自己的权力打算…若段祺瑞愿意实行三民主义,吾愿意以政党领袖身份支持他执政。

在共产党的问题上,孙中山答复道:

国民党奉行的是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两者本质截然不同,今日的联俄与容共只是一时的政策,我和苏俄的代表曾经发表联合宣言:我坚持中华民国只能实行三民主义,而苏俄代表也承认共产主义不能使用于中国, 这个立场非常明显坚定,不容质疑。

得到孙中山明确的答复后,许世英满意地离去。临行前孙中山打趣的对许世英说道:三民主义为我首创,未料许君对三民主义研究之深,不下于我也。许世英北上回到天津后,将孙的回答如实回复了段祺瑞,段也不再抱着顾忌心理。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总统曹锟软禁,拥护段祺瑞复出执政,并与张作霖分别致电孙中山,请他北上共商国事,谋求中国统一。孙随即应允北上。

然而孙中山此时已身染重病,不幸于隔年三月在北京离世,其壮志未酬的遗憾,深为后世的人们所惋惜。也使得中国统一的时程向后延迟了三年,才由继任者蒋介石完成。

然而,更令人惋惜的是,当时许多的国民党人因对共产主义认识不清,不了解“容共政策”仅仅是一个权宜之计,反而受到中共混淆认知的宣传影响,结局是共党一步步的附体,侵蚀了整个国民政府,最终还夺取了中国政权,让中国超过八千万人因共党的统治而死于非命。这个后果,恐怕是孙中山先生当初所始料未及的。

参考书目:
《中国通史一百讲》 作者:陈致平 嘉年出版社1977年 印行
《我们的 国父》杜英穆着 名望出版 1987年 出版
《国父年谱》罗家伦主编 黄季陆增订 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 1965年 出版@*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台湾民主自由
    蒋经国先生是中华民国第6、7任总统。他知人善任,启用一批优秀的官员,将台湾建设成一个经济起飞的国家,成为当时亚洲四小龙之首。同时他晚年也解除了种种的政治禁令,让台湾走向民主化。曾有民调统计,有超过半数的台湾人民认为他是最受到怀念,也是对台湾贡献最大的总统。
  • 历史上的今天,林肯:失身草莽良亦寇,一朝称王贼亦雄。天地黑白早有定,是非成败转头空。独立自由血铸就,想拿走就拿走?不中!
  • 蒋介石是近代知名的领导者,大多数人普遍以为他是一位冷酷的军事强人,其实检视他的日记与过去侍卫的回忆录,可发现许多他个人在私底下与人热情互动、为人设想的小故事,这些故事在他“车游”期间最为多见,而“车游”则是他个人最喜欢的休闲活动之一……
  • 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攻向北京,这一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关键时刻,湖南名士唐才常与革命党领袖孙中山都在此年发动了大规模的起义活动,然而这些起义事件最后都以失败收场,这一年也是革命党人普遍感到最为低潮的一年,然而孙中山并不气馁,本文将述说他在惠州起义前后的小故事…...
  • 上海市,不单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自民初以来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同时它也是中国近代革命家孙中山驻足居留最久的地方之一。
  • 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1874—1965)不仅是20世纪叱咤风云的政治领袖,而且是激励人心的一流演说家、荣获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悠然自得的业余画家。其是非功过虽有不少争议,但这位在至暗时刻发出雄壮狮吼的前首相仍被民众选为“最伟大的英国人”。其危难岁月卓越的领导力,至今仍为英美政要们钦佩称道。
  • 在浩瀚的历史洪流中,东西方都很少有英雄人物能够像成吉思汗和亚历山大大帝那样脱颖而出,震古铄今。亚历山大(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3年)和第一位大汗成吉思汗(1162年—1227年)都有着史无前例的征服世界的壮举。但除此之外,他们还有着相似的价值观,对各自神的信仰以及对新文化知识的热衷。
  • 孔祥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稳健、厚重。无论他坐着或站着,就像一座小山。所以当时有人说,用这样的人管理国家财政,不会发生危险的事,不会祸国殃民。日军侵华,国难当头,民生艰难。孔祥熙身为财政部长,时常发表演讲,为国民打气。
  • 在蒋经国总统的一生中,面临过许多的考验,在年轻时留学俄国十二年的试炼,日后在抗战期间的江西主政、组训青年军,战后深入敌营与苏俄谈判,他都凭借着个人长期历练的智慧化险为夷,1975年父亲蒋介石过世,生死这虽然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命运,但对蒋经国而言这是一种无从形容的丧失,他传记中自述这一年是人生中“最长的一年”,然而也在这一年,他对于生命有了更深的体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