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政府?洛伦泽蒂壁画作品《善治寓言》中有答案

西恩纳市政厅壁画阐扬公众利益是治国方针
YVONNE MARCOTTE撰文/吴约翰编译
安布罗乔‧洛伦泽蒂(Ambrogio Lorenzetti)的作品《善治成果》(The Effects of Good Governance)(局部),1338─1340年创作。意大利西恩纳(Siena, Italy)。(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32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时间回溯到1340年代的西恩纳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iena)。九位当选的政府官员组成九人委员会(the Council of Nine)走进市政厅(Palazzo Pubblico),然后前往九人议会大厅(Sala dei Nove)。一进入会议室,仰头即见三面布满墙壁的壁画,提醒着他们应如何为人民谋福祉。

西恩纳(Siena)是意大利托斯卡纳(Tuscany)地区(包括佛罗伦萨、比萨、卢卡等)四大城邦之一,以近400年(1125─1555年)的繁荣及拥有宣示“自由”(ibertas)的盾形纹章(coat of arms)为荣。

西恩纳的历代领袖们希望保持这份荣耀,于是在1285年左右,委托在地艺术家安布罗乔‧洛伦泽蒂(Ambrogio Lorenzetti,1290─1348 年)于议会大厅绘制壁画,提醒人们何为好政府。

1338至1340年间,洛伦泽蒂在议会大厅的中央主墙面绘制壁画《善治寓言》(Allegory of Good Governance),也在相邻左右的墙上绘制另外两幅壁画。右墙呈现良善治理的成果(The Effects of Good Governance),左墙则是不良治理的后果(The Effects of Bad Governance)。

西恩纳市政厅议会大厅墙上的壁画《善治寓言》,1338─1340年由安布罗乔‧洛伦泽蒂绘制。意大利西恩纳。(Shutterstock)

洛伦泽蒂与乔托( Giotto, 1267─1337 年)身处同一时代,而洛伦泽蒂开始绘制壁画时,正逢文艺复兴揭开序幕。这几幅壁画描绘近300位人物,寓言角色位于较高的位置守护着西恩纳的百姓,这些在城市或乡下从事日常活动的百姓。

“正义”高于一切

议会大厅中央墙面的壁画上有二位核心人物:“正义”(Justice)与“公众利益”(Common Good ),他们的比例也比壁画中其他人物要大。“正义”位于会议大厅门口的正上方。她仰望头顶上“智慧”(Wisdom)的指导。“正义”努力平衡在座椅两侧的天秤,天秤上各有一位天使执行惩罚或奖励。

西恩纳市政厅中央墙面壁画,安布罗乔‧洛伦泽蒂作品《善治寓言》,1338─1340年创作。意大利西恩纳。(公有领域)

天秤左边的天使砍下作恶者的头颅,右边的天使给予礼物奖励好人。另外,坐在“正义”脚下前方的是一位身穿白衣的人物“和睦”(Harmony or Concordance),她将两条编织的绳索(concordes)递交给人民代表,希望他们和睦工作,共同为城市的福祉努力。

西恩纳市政厅中央墙面壁画,安布罗乔‧洛伦泽蒂作品《善治寓言》(局部),1338─1340年创作。“正义”(画面上方坐着的大型人物)向天上的“智慧”寻求指导。“正义”下方的人物“和睦”将绳索交给城市的政府官员,让他们考量城市利益优先,和睦工作。意大利西恩纳。(公有领域)

“公众利益”管理城市

掌管城市的官员名为“公众利益”,他所在的范围与另一边“正义”所属的政府官员(magistrates)互相连结成一排。

“公众利益”之上,可见来自天堂的美德天使:“信仰”(Faith)、“希望”(Hope)、“慈善”(Charity)庇护着城市。在他们之下,“公众利益”以崇高的精神领导朝臣。在他的统领下,可看见一些为他出谋划策的善政美德人物,他们头戴王冠,庄严肃穆。左边是“和平”(Peace)、“坚韧”(Fortitude)和“谨慎”(Prudence); 右边是“气度”(Magnanimity)、“节制”(Temperance)和“正义”(Justice)。

图:安布罗乔‧洛伦泽蒂作品《善治寓言》(局部),1338─1340年创作。意大利西恩纳。“公众利益”以来自天上的“信仰”“希望”“慈善”统领西恩纳,出谋划策的善政美德人物坐在两侧。(公有领域)

“和平”坐在国王的最左边,她似乎不关心城市管理,一派轻松的向后靠坐在一个大又软的垫子上。这座城市在其他美德的协助下治理得很好,所以她无事可做。白色靠垫下方是她不再需要的盔甲。盔甲本来是银色的,因为年久没用,已褪成黑色。

这位是西恩纳议事厅中央墙面上的人物“和平”,她看起来一派轻松无是可做。安布罗乔‧洛伦泽蒂作品《善治寓言》(局部),1338─1340年创作。意大利西恩纳。(公有领域)

治理良好的城市

在洛伦泽蒂精心策划的壁画系列右侧墙面,我们看到城市治理良善的成果。洛伦泽蒂很了解他住的城市,而画里的建筑结构也充分展现城市刚走出中世纪时代的风貌。

令人振奋的文艺复兴初期即将展开,就像壁画《善治成果》(The Effects of Good Governance)所描绘的那般。场景愉悦,众人过着美好生活。例如,我们可见在街上跳舞的人群、一场婚礼正在举行等等。到处充满富足、活跃和喜乐。

艺术家将《善治成果》这幅壁画分作两部分:城墙左边是城市,而右边是土地富饶的乡村。城市繁华而美丽:人民穿着光鲜亮丽,骡子驮运来自田里的农产品,男士辛勤工作建设城市,孩童在教室里认真学习。

安布罗乔‧洛伦泽蒂,《善治成果》中的城市,1338─1340年创作。意大利西恩纳(Siena, Italy)。(公有领域)
安布罗乔‧洛伦泽蒂,《善治成果》中的乡村,1338─1340年创作。意大利西恩纳。(公有领域)

城市的画面呈现许多细节,象征富饶与繁荣。例如,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客人悠闲地坐在类似咖啡馆的酒吧里,女士在窗台上浇花,鸟儿在敞开的窗户边歌唱。

洛伦泽蒂准确地再现西恩纳的城市生活,而且与乡村的壮丽景色完美融合。源源不绝的农产品从城门运入。艺术家在西恩纳连绵起伏的乡村丘陵上,画出各式样田野、果园、农作物等。

治理良善的政府

不论是政治家或哲学家,早就意识到善治政府的重要性。洛伦泽蒂或西恩纳的政府官员很可能采纳了某位杰出希腊哲学家的建议。苏格拉底谈到他在古城邦雅典的经历时曾说:“当政府由一群具备最佳能力、知识、美德,并对自己有充分了解的人治理时,政府才能发挥最佳作用”。

几个世纪后,是政治家同时也是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参考苏格拉底的话以及西恩纳议会大厅的壁画说:“关心人民的生命和幸福,而不伤害他们,是好政府首要的目标也是唯一的目标。”

即使到了今天,大家仍会从洛伦泽蒂的壁画寻找答案。网站“有机城市”(Organic Cities)表示:“艺术家告诉我们,如果农、工、商互相交流、相互依存,城市与乡村保持对话才能实现真正的繁荣。唯有如此,才能迸发宏伟的城市建筑,塑造与美化城市设计。唯有如此,社会各阶层的人才能在建设完善的房屋、商店、学校和街道上工作、交流与休闲。也唯有尊重宁静的四季节奏,物产富饶的乡村才能滋养越来越多的人群,也才能保证他们的生活或工作环境祥和,平和地持续运作着。”

洛伦泽蒂治理基金会(The Lorenzetti Governance Foundation)成立于2020年,目的在提醒我们重回善政。基金会打算将洛伦泽蒂独特壁画的理念带进我们的时代,解决大城市的行政问题。今天,这三幅壁画仍然是检验治理质量的泉源,也是行政革新的灵感。良善治理(Good Governance)不是为了服务行政人员、州或城市,而是为了服务它们的人民”。

现今的人民,希望行政人员倾听当地居民需求,而当地居民也必须准备好积极参与政府。令人惊讶的是,由于这个小共和国(西恩纳)非常关注腐败,所以议会成员的任期只有两个月即换人。

洛伦泽蒂在左侧墙壁画上,表现出只为政治机会主义(political opportunism)和忽视公众利益是治理不善和暴政的根源。画面前方中心人物是“暴政”,他是位身穿黑色盔甲、头顶长角,控制人民的暴君。

安布罗乔‧洛伦泽蒂的作品《治理不善的后果》(The Effects of Bad Governance)(局部),1338–1340年创作。意大利西恩纳。(公有领域)

在“暴政”的脚下前方,有位被击败遭捆绑的人物“和平”。旁边另有一人用绳子牵制“和平”,与中央壁画上呈现来自“正义”的“和睦绳索”形成对比。治理不善的社会已经陷入停滞,画面暗沉。当一个社会由暴君统治时,就没有繁荣或幸福可言。

现代社会也一样,良善的治理是在其统治范围内,维护所有人的福祉。

原文:Sound Stewardship: Lorenzetti’s ‘Allegory of Good Governance’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的立场。

责任编辑:茉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中国画领域,王蒙和齐白石的作品缔造了现代史上最昂贵画作的拍卖纪录。画家王蒙是元代四大家之一,其画作创作于十四世纪,他的名作《葛稚川移居图》以葛洪为主角,表现了什么内涵与精神境界呢?
  • 身处维多利亚时代,许多人渴望回归简单的生活方式。1870年前后,一位荷兰画家来到英国,他想像中的古代文化正是这样: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Lawrence Alma-Tadema,1836—1912)精心研究千年前生活的细节和场景,娴熟地展现了罗马帝国时期的日常生活,让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可以感同身受。
  • 奥地利画家费迪南‧乔治‧华德米勒(Ferdinand Georg Waldmüller)非常推崇大自然。他在1846年写道:“大自然一定是人类研习的唯一来源和答案;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永恒的真理与美。艺术家不论在哪个造型艺术( plastic arts)领域,最终的目标一定是表现大自然。”
  • 卡拉瓦乔将扫罗描绘成犯过许多大错的年轻人,然而正如画中的他伸出双臂拥抱新的使命,在他前方还有多年的传教生涯。卡拉瓦乔没有选择像其他艺术家那样让扫罗的脸隐而不见;而是让扫罗在观众眼前变成了保罗。
  •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喜欢描绘精神信仰人物,而且将人物摆放在人间自然环境的场景之中。乔托‧迪‧邦多内(Giotto di Bondone,1267–1337年)是引领这项潮流的艺术家。他的创作能引起一般人的共鸣,鼓励大家相信神与尊重自然,就如同高速公路上的路标,引领着你前方的道路。他擅长描绘神迹场景,展示信仰的力量,以及经由“相信”而实现看似不可能的事。
  • 对喜爱艺术和历史的人来说,安东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的名字与英格兰国王查理一世(King Charles I)的宫廷可说是分不开的。历史上也很少有像范戴克这样的艺术家,具备影响某一时期“流行形象”的能力。尽管范戴克与国王的关系,理当只是艺术家生涯故事的一小部分,但他多样的职业生涯和博大深远的艺术造诣却经常遭到忽略。
  • 寻找完美的云彩不必环游世界。英国艺术家约翰‧康斯特勃喜欢在英格兰萨福克地区自家附近绘制风景。他1821年写信给好友约翰‧费舍尔(John Fisher)说:“我应当把我熟悉的家乡画好。”康斯特勃在试画和绘画作品里呈现的云彩滋养了我们的身、心、灵;而且,只要在自家后院抬头就能找到。
  • 唐初到盛唐的书风以俊逸妍美的王羲之风格为尚,到了盛唐、中唐之际,楷书书风展开圆浑壮阔、遒劲雄伟的新貌,其中汲取古风推起晋代以来的第二座翰墨高峰的代表书法家是谁呢?他成熟的代表作是什么,有什么特色呢?
  • 古希腊的“缪斯女神”到底是谁?宙斯——挥舞雷电的众神之王和记忆女神谟涅摩叙涅(Mnemosyne)生有九女,合称“缪斯九女神”。缪斯是公认带来灵感的女神,她们启发了人间的音乐、诗歌、舞蹈与知识。
  • 都铎王朝对后世的影响,不仅是英格兰本土也是国际性的,这可追溯到亨利七世已有潜在的国际观与恶名昭彰的豪夺、杀戮,但同时他们敬神、宣扬神,因而造就了后来的日不落帝国。莎翁之后的英国文学、戏剧、电影给世界带来遗泽是不可抹灭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