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罗姆派修道院 致敬发现与探索的时代

作者:Ariane Triebswetter 嘉莲 译
葡萄牙里斯本哲罗姆派修道院的曼努埃尔式外观。(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428
【字号】    

想像有一个地方,其中寄托了航海大国海员和探险家们的希望与祈愿,这就是哲罗姆派修道院(Hieronymites Monastery,葡萄牙语为“Mosteiro dos Jerónimos”,又译热罗尼莫斯修道院),它是16世纪葡萄牙最著名的修道院。

这座专门献给圣哲罗姆(St. Jerome,注1)的修道院,最初由“哲罗姆派”占据。这一隐修士团体的职责,是为国王及航海家和探险家们祈祷。僧侣们还为前来修道院的海员们提供精神信仰上的帮助。

葡萄牙的探险时代

葡萄牙航海家和探险家们的新大陆之旅,就从修道院附近──里斯本市贝伦(Belém)教区的塔霍河畔(Tagus River)开启。这些探险活动改变了十五六世纪人们眼中的世界。

巴托洛梅乌‧迪亚斯(Bartolomeu Dias)探索了欧洲南端以外的地区;费迪南德‧麦哲伦(Ferdinand Magellan)是横渡太平洋的第一位欧洲人;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Pedro Álvares Cabral)发现了巴西;航海家亨利(Henry the Navigator)绘制了新发现地区的世界地图。

罗克‧加梅罗(Roque Gameiro),《瓦斯科‧达伽马1497年离开葡萄牙里斯本港前往印度》,葡萄牙国家图书馆藏。(公有领域)

1498年,葡萄牙最著名的探险家瓦斯科‧达伽马(Vasco da Gama)从塔霍河出发,发现了通往印度的海上航线。他是第一个将亚洲与西方连通的欧洲人,从此巩固了葡萄牙在海上航线版图上的霸主地位。

葡萄牙大航海事业的象征

葡萄牙的大探险家们,特别是航海家亨利和达伽马,启发了这座修道院的建造,以此作为葡萄牙大航海时代和繁荣历史时期的象征。

航海家亨利(Henry the Navigator)在15世纪建造过一座献给贝伦圣母(Saint Mary of Belém)的教堂。1495至1521年摄政的国王曼努埃尔一世(Manuel I)——阿维斯王朝的第一位君主,则于1496年委托建筑师在贝伦当地建造一座修道院。

曼努埃尔想要纪念亨利,并表现他本人对圣母玛利亚和圣哲罗姆的虔诚。他还想纪念达伽马,后者体现了这些地理大发现及支持国王的重要性。达伽马于是被安葬在这座修道院里。

修道院费时百余年才建成。建筑工程于1501年开始,但在1521年国王去世后暂时停了下来。不过在1580年之前,建筑师们并未中辍局部施工。由于伊比利亚联盟(Iberian Union),西班牙在1580—1640年间统治了葡萄牙(注2),这项工程由此完全被放弃了。

哲罗姆派修道院主教堂和回廊入口。(公有领域)

葡萄牙于1640年重获独立后,修道院建设得以继续。许多年中,不同的建筑师都曾参与,包括法国出生的建筑师迪欧戈‧德‧博伊塔卡(Diogo de Boitaca)、葡萄牙建筑师若昂‧德‧卡斯蒂略(Joao de Castilho)和迪奥古‧德‧托拉尔瓦(Diogo de Torralva)。

独特的建筑和航海母题

这座修道院在葡萄牙独一无二,因为它在哥特式、晚期文艺复兴和风格主义(Mannerism,又称样式主义)之间架起了桥梁。它与欧洲其它的哥特式修道院很相似,有教堂、回廊、图书馆、花园和大殿。建筑设计的灵感来自浮华的北欧哥特式风格,同时也有摩尔人的影响,当时伊比利亚半岛刚刚摆脱摩尔人的统治。

它还结合了曼努埃尔式(葡萄牙语:Manuelino)建筑元素,这是16世纪初葡萄牙特有的奢华装饰风格,源自曼努埃尔一世统治时期。

曼努埃尔支持葡萄牙探索大西洋,并且扶植葡萄牙的商业。他在位期间,航海家发现了巴西,葡萄牙建立起了对海上贸易通道的垄断,达伽马则于1498年发现了印度洋航线。

曼努埃尔一世统治时期,葡萄牙的财富依赖海上贸易。由此,曼努埃尔风格通过使用航海母题来颂扬这一盛世。修道院融入了一些航海元素:雕花木饰的图案像似珊瑚、藤壶、海藻和海草;拱门呈半圆形,门窗雕刻有航海仪、十字架、锚,还有葡萄牙和王室的纹章盾牌,及浮标、沉石、缆绳等船舶设备。

哲罗姆派修道院回廊的曼努埃尔式装饰。(Shutterstock)

修道院中,曼努埃尔式风格最引人注目的范例是侧门(南门),系根据德‧博伊塔卡的设计,由德‧卡斯蒂略在1516至1518年间建造。此门是曼努埃尔时期做工最精细的大门之一,高达105英尺,宛如一座神龛,上面的宗教人物包括曼努埃尔王朝的守护神——天使长米迦勒,以及海员守护神和水手保护者──贝伦的圣玛利亚。

哲罗姆派修道院侧门,高达105英尺,宛如一座神龛。(Shutterstock)
哲罗姆派修道院侧门精细的雕塑。(Shutterstock)

门上也有细致入微的曼努埃尔式雕刻展现圣哲罗姆的生平,门中央是航海家亨利的浮雕像。除了奢华的雕饰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元素外,还有曼努埃尔一世的纹章和浑仪(译注3)。

哲罗姆派修道院测门旁外墙的大窗户。(Shutterstock)
哲罗姆派修道院西门。(Shutterstock)

葡萄牙王室成员的陵墓

在这一激动人心的时期,葡萄牙历任的国王资助了航海探险,在发现新土地和为葡萄牙积聚财富与实力方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很多年中,葡萄牙的王室成员都葬于这座修道院,当然,是从当时最煊赫的君主曼努埃尔一世和妻子开始,这并不意外。他的儿子、国王若昂三世(João III)也是葡萄牙称雄世界的关键人物,在其统治下,葡萄牙殖民巴西,海上统治权也扩展到了印度洋。若昂和妻子也一同葬于这座修道院。

当代葡国领导人同样将与这座修道院有关联视为荣耀。2021年,葡萄牙前总统若热‧桑帕约(Jorge Sampaio)的葬礼就在那里举行。

葡萄牙诗人与大航海时代

两位最著名的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德‧贾梅士(Luís de Camões,又译卡蒙斯)和费尔南多‧佩索阿(Fernando Pessoa)的墓就在修道院内,因为他们都通过自己广受赞誉的作品让葡萄牙大航海时代流芳百世。

受曼努埃尔之托,贾梅士随达伽马第一次出航印度洋,并加以记述。其著名史诗《卢济塔尼亚人之歌》(Lusiads,澳门译本题为“葡国魂”)因而问世,这是葡萄牙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该诗以荷马诗风写成,讲述达伽马的旅程,也结合古典神话和葡萄牙历史,为葡国文化奠定了基础,至今仍在塑造和影响着葡萄牙的民族特性。

佩索阿作为葡萄牙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对民族叙事做出了贡献。他的史诗《使命》(Mensagem)是对《卢济塔尼亚人之歌》的改写。佩索阿的诗作歌颂那一繁盛时期,同时融入了16至20世纪葡萄牙的历史。

世界遗产胜地

过去五个世纪中,哲罗姆派修道院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行者、艺术家和编年史学家。在19世纪,修道院的一部分辟为里斯本的海事博物馆,展示葡萄牙15至21世纪的海事史。

1907年,这座修道院被指定为国家纪念碑;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其为世界文化遗产

葡萄牙里斯本的贝伦塔(Belém Tower)是曼努埃尔风格最具代表性的实例之一。(Shutterstock)

修道院大部分结构在1755年里斯本地震后奇迹般地保留下来,那次地震摧毁了里斯本90%的建筑。贝伦塔(致敬大航海时代的另一建筑)是曼努埃尔式建筑的又一典范,也在提醒着人们铭记葡萄牙人航海的大发现。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哲罗姆派修道院和贝伦塔是15、16世纪文明与文化杰出的见证。它们反映出葡萄牙人在巩固其地位和洲际贸易通道版图时的力量、知识与勇气。”

哲罗姆派修道院至今仍然是葡萄牙整体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它是葡萄牙人引以为豪的历史时期的缩影。

作者简介:Ariane Triebswetter 是国际自由撰稿人,拥有现代文学和古典音乐专业背景。

【译注1】圣哲罗姆(St Jerome,又译耶柔米、杰罗姆等,公元约347—420年),西方教会四圣师之一,最广为人知的事迹是将希伯来文《圣经》译成拉丁文。
【译注2】当时葡萄牙发生王位继承危机,作为曼努埃尔一世外孙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发动战事,宣布兼任葡萄牙国王腓力一世。
【译注3】曼努埃尔一世即位前,浑仪是他的个人纹章。他在位期间,这枚纹章成为代表葡萄牙王国、特别是其海外帝国的国家符号。

原文:A Tribute to the Age of Discoveries and Exploration: The Hieronymites Monastery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责任编辑:茉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雕塑通常用来纪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来,雕塑流行的题材包括神话场景、政治领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个最特别的主题并不在上述类别里。人物雕塑《斯皮纳里奥》(Spinario)或称《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现的是一位坐着的裸体男孩,全神贯注地在拔他脚上的一根刺。几千年来,这座雕像给艺术家带来非常深刻的启发。
  • 英国威尔顿庄园(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义与英国美学,堪称独树一格。外墙采用当地石材建造,与英格兰威尔特郡(Wiltshire)乡村融为一体。古典比例、强调对称、矩形特征等设计,符合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安德里亚‧帕拉迪奥(Andrea Palladio)的美学原则。外墙没有石柱,最初的构想是为了让人们可以待在户外,同时还能屏蔽来自地中海炙热的阳光,这样的设计适合北方的地理与气候。
  • 大理石屋(Marble House)静谧地坐落在纳拉甘西特湾(Narraganset Bay)沿岸,它是美国罗德岛纽波特(Newport)第一座大理石豪宅,将原本幽静的木屋改建成富裕的堡垒。取名“小屋”(cottage)是为了对早期木瓦风格(shingle style)避暑别馆的尊重。但事实上,这是一栋“适合王后”居住的顶级豪宅。
  • 哥特式雕塑家在创作每一件作品时心怀上帝。他们精心雕塑的作品描绘了圣经与圣徒们的生活,成为教堂建筑中重要的一部分──将上帝的讯息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 俄西俄斯罗卡斯修道院(Hosios Loukas Monastery)位在赫利孔山(Mount Helicon)西坡,靠近希腊中部古城斯泰里斯卫城(Acropolis of Steiris)。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群可说是十一世纪拜占庭建筑的瑰宝,公认是希腊拜占庭艺术第二个黄金时代(或称中世纪拜占庭建筑风格)最引人注目的典范。
  • 罗森堡城堡(Rosenborg Castle ,又译玫瑰宫)位于丹麦哥本哈根市中心,是为了休憩而建造的文艺复兴风格宫殿。这座城堡不但拥有精致的建筑特色,其悠久的历史长达400年,还一度是丹麦王室的住所。
  • 《岁朝图》是在新年元日赏玩的图画。它契合时节,又喜庆风雅,从宋代开始深受众家士子喜爱,就此一代一代流行开来。历代都留下许多精品的“岁朝图”“岁朝清供图”。立意清朗,内蕴高雅,为一年最重要的民俗节日——过年增添无限韵味和祥瑞象征!
  • 白厅宫(the Whitehall Palace)在1698年不幸遭祝融焚毁,唯一幸免于难的是建筑群里最具艺术与代表性的建筑──“国宴厅”(the Whitehall Banqueting House)。国宴厅于1622年完工时,白厅宫作为英格兰的主要王室住所已近一世纪之久,白厅宫有一千五百多个房间,是英格兰规模最大的世俗建筑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