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新年祝愿:开拓眼前路,不忘身后身

香港民意研究所社会政策名誉总监。曾经于香港理工大学从事社会政策、公共行政及社会教育达三十年。2021年退休后加入香港民意研究担任副行政总裁。钟博士一直关心公共事务,积极投入社会。长期以公共知识分子的身份评价社会,倡议公义及变革。

人气: 24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3年02月02日讯】移民外地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也是一个代价高昂的决定。在一个原本生活开的地方连根拔起,放弃原有的工作及社会联系,告别亲朋戚友,去到一个自己本来无根的地方重新开始,会面对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去重新建立自己的人生与生活。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机会成本十分高,也是对个人适应能力的严峻考验。但在香港情况持续恶劣的情况下,有移民念头的,最终会把意念转化成为行动的可能性,显然也会比一般情况高。因此,这一波移民潮看来还会延续几年。

我在2022年2月中之前,都没有移民的打算,最终不得不离开香港,其实不尽然是个人的意愿与优先选择,主要还是因为客观形势变得实在太恶劣,太难承受、太难容忍;也衡量到自己面对的风险,考虑到要保存自己的个人意志自由,要保留自己的声音,才不得不作出离开香港的决定。

对于移民这个课程题,我以前在学院研究过,写过一些文章,教学上也有讲到人口政策及移民问题。但当这个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产生的震撼、疑虑及挣扎,仍然是刻骨铭心的。

由决定离开香港到正式起行,其实大概只有两个月的时间。来到英国之后在哪里落脚,可以做些什么,如何维持自己的生计,只得自己一人又可以如何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这些问题直至起行之前都没有时间详细考虑,因为我直到上飞机前的两天,还在香港民意研究所上班,还在主持当天的最新民调结果新闻发布会。幸好有不少已经在英国的朋友,知道我要过来,都主动伸出支援的手,提供各种利便,令我就算在毫无仔细准备或详细规划之下根拔基移,也能很快便在英国安顿下来。而且,只要自己能够放开怀抱,不拘泥于小节,愿意作出适应,在到埗至暂且安顿下来这个过程中,虽然烦扰及琐碎的事很多,还是可以应付的,过程也不会孤单。

无奈要成为避秦男女的一员,当然可以选择头也不回,过不知魏晋的生活。这个世界没有桃源,去到哪里,都要落地生根,都要为自己的生活张罗,要适应不同的文化及生活方式,要投入社区,要在一个陌生的社会及社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对于一个已届退休年龄的人来说,我知道这些一点都不容易,但我也肯定,只要用一个开放的心态与无惧挑战的意志来面对,这些都不会难到人。

直到起行前的一天,我告诉自己,去到哪里都好,无论如何都要不失本色,要继续自己的人生职志,要继续追求令香港成为一个更好的社会。这是我在上大学的年代已经确立的志愿,也是我的人生及我的事业的主要内容。我不能因为要无奈离开香港而否定过往的足迹,还要继续把那段路走下去。

来英行程刚开始,我在机场写的文章讲得很清楚,我会继续以一种“离土不离乡”的心态,在英国建立我的正常生活,同时延续我在香港的人生职志,继续为香港保留一种声音。我不敢肯定这种声音能代表几多人,但我知道很多如我般地地道道在香港土生土长,在香港接受教育,得到发展机会,受惠于过去几十年香港从难民社会发展到一个国际社会的香港人来说,我们作为一个社群的共通性,在于这个历史过程奠基下来的,再向未来延伸投射的愿景,仍然常留在我们的心。这个愿景曾经被承诺过,很多人仍然坚持;我们都有责任为自己寻求一个公道,也要为香港的下一代及再下一代的香港寻求一个出路。我知道吾道不孤。

一个自由的社会,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让人人作出不同的选择,走上不同的道路。来到英国八个多月,我发觉很多留在英国的香港人都很努力,去建立自己的新生活,也愿意调适自己。在香港曾经拥有专业资格的专业人士,或者曾经是担当机构中高层管理的,在英国这边安顿下来之后,一般都没有耽于对过去的缅怀。朋友中,有曾经做新闻工作的,在这边转行揸巴士,依然自得其乐;有在福利机构做到社会工作督导主任的,在这里找到一份超级市场的收银员工作,但乐得有机会可以与更多当地人接触,还盼望可以练就好一套更地道的英文口语;有在学校做到科主任的,来到这边之后只能担当教学助理,但也享受这边充满启发性及鼓励创意的教学环境。也有传媒工作者来到这边之后,组成了新的媒体,继续关心世界,关心香港;继续为海内外的香港人,提供最大可能多元、客观、公正的新闻资讯,填补香港今天的缺陷。也有人走在一起,组织公民教育网上平台,要保存真相,要与北京当局今天加诸香港人身上的洗脑教育及政治宣传抗衡。在英国这边,虽然千差万别,也水远山长,但仍然可以不时感受到那种似是抽象又像是具体的香港精神。

在英国的香港人,很多都离散而不离群。各人分布于英国的土地上,散居的平面空间可以拉得很阔,但心理空间却不因此而变得疏远。这几年移民到英国的,都可算是避秦男女,不少人都仍然保留着一种共通的社群认同与精神。对于初来乍到的,大家都不吝啬于主动伸手迎迓;安顿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总会有人愿意帮忙;以前不相识的,在这边都可以很容易建立新的交情;就算不是交往中的,总会有人愿意为你提供各种生活上的资讯。只要不自我封闭,不自己躲起来,在这里还是很容易交到新朋友的。有不少人仍然继续关心香港,继续为香港人及香港社会过去几年面对过的不义,及今天仍然无处不在的邪恶作出各自能力所及的抗争。无论作用几微弱,都显示出对香港的未来不失的盼望,也是对香港人持续的呼应。

在香港,有一些喉舌传媒不断说“移民海外会变成二等公民”,但这一波移民到海外的香港人都清楚,究竟是谁意图令香港人变成二等公民。当代中国人其中一个最大的不幸,是无可选择地要面对一个几十年来不断要令人民走上他乡路上的政治集团。由立国之初到经济改革开放之前,是掀起一连串的政治运动,是搞到国民经济濒临崩溃,令很多人不得不大逃港。到改革开放之后,就连在经济改革过程中分赃了国家资源的贪官污吏及革命二代,或者腰缠万贯的富二代,也用尽一切方法远走他乡,好让自己及其家族可以安心享用收割得来的国家财富。而曾经因为一段被视为耻辱的历史而分割百多年,从而发展起现代文明的香港,最终也不得不在主权移交25年之间就由一个本来是庇荫难民之地,变成一个难以再让人安身立命的秦疆暴域。香港的未来会变成怎样,不同人有不同的估计。有人悲观,有人保持盼望,而想保存一点乐观的人也好像越来越难找到继续保持乐观的理由。

一年已尽,新年又至。新年可以是对未来盼望的一个开始,也可以提醒我们要继续努力去延续未竟的盼望。电影《一代宗师》中有一句对白说,“不能只有眼前路,没有身后身”,我也记起另一部电影《未来战士》完结前那一句“未来还未被定下来”(The future is not set)。仍然相信,香港的未来还未被定下来,香港的未来也不会这么容易就让那一个政治集团以如此的粗暴定下来。但愿来自香港的避秦男女,在开拓眼前路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的身后身。去到哪里都好,如果继续视香港为家,或者起码珍惜香港这个根,就继续携手,互相扶持,努力投入生活之外,也可以尽力而为,在海外巩固香港人的社群,各尽所能,为香港发声,呼应香港,让香港人曾经有过的梦可以延续下去。

钟剑华

2022年12月29日

责任编辑:陈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