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一”宫殿:德国施莱斯海姆宫

文/阿丽亚娜‧特里布韦特(ARIANE TRIEBSWETTER) 翻译/陈遇
施莱斯海姆宫新宫面向大花园的立面。马克斯‧伊曼纽建造的这座单翼宫殿是17世纪欧洲宫廷建筑的典范。(Andrey Shcherbukhin/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500
【字号】    
   标签: tags: , , ,

什么比一座宫殿更好?当然是三座!到德国南部旅游除了欣赏著名的新天鹅堡之外,千万别错过附近的施莱斯海姆宫(Schleissheim Palace)。施莱斯海姆宫殿群位于慕尼黑的北部,曾是维特尔斯巴赫王朝(Wittelsbach dynasty)的夏季行宫。这座庞大的宫殿包含三座独立的宫殿建筑:旧宫(the Old Palace)、新宫(the New Palace)和卢斯海姆宫(the Lustheim Palace),是巴伐利亚规模最大、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宫殿之一,最初是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位选帝侯建造的居所。

1598年左右,巴伐利亚公爵威廉五世(Wilhelm V)在施莱斯海姆建造了一座乡间别墅和隐居所。他的儿子,马克西米利亚一世(Maximilian I)将其改建成一座文艺复兴晚期风格的宫殿,也就是现今的旧宫(旧施莱斯海姆宫)。

旧宫是一座单层楼高的宫殿建筑,以文艺复兴晚期风格建成。这座宫殿最初的规划是用作祈祷和沉思的场所,之后逐渐转变为住所。旧宫于1970年曾重新整建过,中央的大门和钟楼起源于最早的建筑阶段,其余的建筑结构则追溯至18世纪。

新宫对面的尽头是单层楼高的旧宫,以文艺复兴晚期风格建成。(Borisb17/Shutterstock)

17世纪后期,施莱斯海姆宫又画下了新的篇章,巴伐利亚选帝侯马克斯‧伊曼纽尔(Max Emanuel)希望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下一任帝王,因此开始计划建造卢斯海姆宫和与其连接的两座凉亭建筑。这是一座游乐用途的宫殿,原先的规模相当庞大,在缩小设计后宫殿的长度仍超过984英尺长。卢斯海姆宫的内部采用巴洛克晚期的风格,有大幅天花板壁画和大量的粉饰灰泥装饰。

马克斯‧伊曼纽时期建的单翼宫殿长度超过984英尺,原先的规划更为庞大。(imagoDens/Shutterstock)

除了这座单翼宫殿之外,当时的建造计划还包含一座依照意大利别墅风格设计的狩猎小屋,座落在施莱斯海姆宫花园尽头的一座人工岛上。这座小宫殿由砖砌成,在建筑设计上和意大利别墅相仿,共有两层楼,两侧的公寓分别为巴伐利亚选帝侯和妻子的住所。

卢斯海姆宫的狩猎小屋座落在施莱斯海姆宫花园尽头的一座人工岛上,在建筑设计上和意大利别墅相仿。(imagoDens/Shutterstock)

施莱斯海姆宫的新宫对面就是一座大花园。这座花园在过去三百多年来都没有变过,是至今欧洲少数仍保有正统巴洛克花园的地方。由多米尼克‧吉拉德(Dominique Girard)所设计,这座法式花园有几何形的花圃,皆以对称的方式种植植物,在花圃中央有一座大喷水池作为视觉的焦点。

施莱斯海姆宫的花园在过去三百多年来都没有变过,是至今欧洲少数仍保有正统巴洛克花园的地方。(Fotos593/Shutterstock)

这位野心勃勃的选帝侯并没有就此停止,他接着又委托宫廷建筑师亨利科‧祖卡利(Henrico Zuccalli)建造了新施莱斯海姆宫。新宫的平面格局是欧洲18世纪以降宫殿建筑的最佳典范之一。这座宫殿有典型的巴洛克特征,像是生动的天花板壁画、粉饰灰泥装饰、墙上的雕刻镶板,以及由巴伐利亚、法国和意大利艺术家制作的镀金家俱。宫殿里必看的景点包含巴洛克式的大楼梯、胜利大厅(the Victory Hall)和大艺廊。

新宫的大楼梯是宫殿中最引人注目的空间之一,充分展现了巴洛克建筑的特色。楼梯的表面有大理石和巴伐利亚艺术家科斯马斯‧达米安‧阿萨姆(Cosmas Damian Asam)制作的粉饰灰泥装饰着。亨利科‧祖卡利将一整段楼梯安排在宽敞大厅的手法后来成为德国建筑的标准设计。

这座雄伟的楼梯是新宫最引人注目的空间之一,充分展现了巴洛克建筑的特色。 (Andrey Shcherbukhi/Shutterstock)

新宫中的胜利厅是为了当时的选帝侯所准备的大厅,用来庆祝马克斯‧伊曼纽的军事成就。这座大厅同时也用做餐厅,有着摄政风格的镀金墙板。在宫殿大厅里,则有丰富的巴洛克风格粉饰灰泥装饰。这间两层楼挑高的房间有着缤纷的天花板壁画,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天花板壁画,描绘着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Aeneas)与图尔努斯(Turnus)为了争夺与拉维尼亚(Lavinia)结婚的战争。

胜利厅是新宫中为了当时的选帝侯所准备的大厅,用来庆祝马克斯‧伊曼纽的军事成就。(Andrey Shcherbukhi/Shutterstock)
新宫的大厅有着丰富的巴洛克风格粉饰灰泥装饰,天花板壁画描绘着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与图尔努斯的战争。(Andrey Shcherbukhi/Shutterstock)

新宫内部使用了大量的镀金装饰,然而有时候也会有不一样的巧思。这间由建筑师约瑟夫‧艾夫纳(Joseph Effner)特别为选帝侯所设计的公寓就独出一格。与新宫许多房间常用的金色相对,这间房间使用银色作为主色。这间房间有着浅黄色的墙壁,并有蓝色和灰色墙板和银色主题相呼应。

这间是特别为选帝侯所设计的公寓,与宫殿一贯的金色调不同的是,这间房间使用银色作为主色。 (Andrey Shcherbukhin/Shutterstock)

在新宫议事厅的另一端是马克斯‧伊曼纽的私人礼拜堂。这座小礼拜堂的墙壁是人造大理石拼花板,这种特别的技术源自17世纪的意大利,是一种非常精致的灰泥工艺,常用在建筑和雕刻上以模仿大理石纹理,可以取代较为昂贵的大理石材料。这种工艺在托斯卡尼地区蔚为潮流,在新宫的小礼堂中使用了这种技巧以彰显选帝侯的身份地位。

在议事厅的另一端是马克斯‧伊曼纽的私人礼拜堂。这座小礼拜堂的墙壁是人造大理石拼花板,这种技术源自意大利,使用灰泥镶嵌来模仿大理石纹理,用以彰显选帝侯的身份地位。(Andrey Shcherbukhi/Shutterstock)

尽管马克斯‧伊曼纽生前从未成功当上罗马帝王,并在新宫完工前就去世了,但他建造的宫殿成为了17世纪欧洲宫廷建筑的典范,而且他的遗产仍持续启发着今天的我们。

作者简介:Ariane Triebswetter是国际自由撰稿人,拥有现代文学和古典音乐专业背景。

原文:Schleissheim: 3 Stately Residences in 1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责任编辑:茉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理石屋(Marble House)静谧地坐落在纳拉甘西特湾(Narraganset Bay)沿岸,它是美国罗德岛纽波特(Newport)第一座大理石豪宅,将原本幽静的木屋改建成富裕的堡垒。取名“小屋”(cottage)是为了对早期木瓦风格(shingle style)避暑别馆的尊重。但事实上,这是一栋“适合王后”居住的顶级豪宅。
  • 哥特式雕塑家在创作每一件作品时心怀上帝。他们精心雕塑的作品描绘了圣经与圣徒们的生活,成为教堂建筑中重要的一部分──将上帝的讯息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 俄西俄斯罗卡斯修道院(Hosios Loukas Monastery)位在赫利孔山(Mount Helicon)西坡,靠近希腊中部古城斯泰里斯卫城(Acropolis of Steiris)。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群可说是十一世纪拜占庭建筑的瑰宝,公认是希腊拜占庭艺术第二个黄金时代(或称中世纪拜占庭建筑风格)最引人注目的典范。
  • 罗森堡城堡(Rosenborg Castle ,又译玫瑰宫)位于丹麦哥本哈根市中心,是为了休憩而建造的文艺复兴风格宫殿。这座城堡不但拥有精致的建筑特色,其悠久的历史长达400年,还一度是丹麦王室的住所。
  • 《岁朝图》是在新年元日赏玩的图画。它契合时节,又喜庆风雅,从宋代开始深受众家士子喜爱,就此一代一代流行开来。历代都留下许多精品的“岁朝图”“岁朝清供图”。立意清朗,内蕴高雅,为一年最重要的民俗节日——过年增添无限韵味和祥瑞象征!
  • 白厅宫(the Whitehall Palace)在1698年不幸遭祝融焚毁,唯一幸免于难的是建筑群里最具艺术与代表性的建筑──“国宴厅”(the Whitehall Banqueting House)。国宴厅于1622年完工时,白厅宫作为英格兰的主要王室住所已近一世纪之久,白厅宫有一千五百多个房间,是英格兰规模最大的世俗建筑群。
  • 哥伦布剧院(the Colón Theatre)以其卓越的声学设计(acoustics),公认是世界上音响效果极优的歌剧院之一。剧院以探险家克里斯多福‧哥伦布(西班牙文是Cristóbal Colón)命名,具有不拘一格的建筑元素与令人叹为观止的装饰。
  • 哥本哈根的阿马林堡宫(Amalienborg)建筑群腹地广阔,18世纪以来一直是丹麦王室的官邸,让人们得以深入了解丹麦王室丰富的历史和生活方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