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采风】为何撒豆驱邪“立春大吉”?

作者:脩实
二十四节气中,立春是一年之始。(Pixabay/大纪元后制)
font print 人气: 626
【字号】    
   标签: tags: , , ,

日本二月雅称“如月”,意为御寒需加衣。诚然,虽入二月后,春意渐浓,却又不时春寒料峭,为防御春寒,不时地尚需加衣。然而,余寒毕竟挡不住盎然春意,寒冷逐日消退,山地冰雪消融,并展露出娇嫩的春绿。故此,二月就又有了这般美名:小草生月、华朝、仲春、初花月、梅津早月、令月、丽月等等。

立春与二十四节气

2023年2月4日立春。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冬尽春始。

我们从地球上看到的,太阳在天球上一年的运行轨迹称为“黄道”。以360度的黄经来量度,从春分点将黄道做24等分,于是就有了二十四节气在黄道的落点,每个节气相差15度。春分时黄经为0度,清明黄经为15度,以此类推,至立春时是315度,雨水330度,惊蛰345度,然后又复归至360度的春分原点。按季节划分亦然:将一年分四季,各季分初、仲、晚,再分别将其划分出两个节气,形成二十四节气。

值得注意的是:史上在二十四节气排序时,不是将春分作为一年之始,而是始于立春,止于大寒。二十四节气,包括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中气和节气相间排列。如今,日本一般对此不作划分,概称二十四节气。室町时代(1338~1573年),明确将立春当作冬春之分的节点,如同迎新年一样,颇为重视。

二十四节气雏形产生于殷商,完善于春秋战国,定型于汉代。在刘安《淮南子》(西汉)中,今日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已一应俱全。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产物,主要反映的是黄河中下游一带的气象及自然状态。日本原封不动地使用了二十四节气,故存在些许错位,不能准确地反映日本的气象与自然状况。

日本民俗 自创的节气

二十四节气传至日本的具体年代不详,最迟在平安时代即已使用。因二十四节气不能准确反映日本的气候状况,因此,为了便于农耕、生活,民间就对二十四节气做了一些补充,创造出了适合日本气象、农耕及信仰、习俗的“杂节”来,如“节分”、“彼岸”、“八十八夜”、“入梅”、“半夏生”、“土用”、“二百十日”等等。1873年,日本开始使用西历,同时也废除了一些被认为不具科学性的杂节,但是“彼岸”、“节分”等至今尚被传承、使用。

中国古时,在二十四节气基础上,再将每个节气划为三候,于是一年就有了七十二候,每候5天。譬如,立春所含的三候为: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江户时代,为了更能准确地反映日本的自然气象,便将中国的七十二候加以改造,确立了“本朝七十二候”。如:将中国立春的第二侯“蛰虫始振”改为“黄莺𪾢睆”(黄莺开始鸣叫)等等。

撒豆驱鬼

日本节分日,千叶县成田山新胜寺里人山人海,人人都伸手接福豆。(曹景哲/大纪元)

节分是日本自创杂节,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称作节分,意为季节之分界,一年四次。

古人认为,在节气、季节尤其是新年更替之际容易产生阴气邪鬼,因此要举行仪式,除邪驱鬼。所以,即便今日,每逢立春节分,人们依然要吃一种叫作“惠方卷”的寿司、抛撒炒熟的黄豆等来免灾、驱邪。撒豆习俗,也是从中国传来的。

奈良时代,正月里用桃木剑驱鬼的中国习俗传至日本。据史料记载,文武天王(683~707年)时代的庆云3年(706年),首次在宫中举行了这种仪式。平安时代,在宫中举行的诸多仪式中,有一项就是撒豆子。江户时代后,将昔日的桃木剑驱鬼换成撒豆子驱鬼,并在民间普及开来,延续至今。

立春之日,有的人家还要贴上“立春大吉”字符驱邪。这四个字,要写得工整对称,正看反看都是“立春大吉”。昔日,将字符贴在糊着窗纸的房门上,鬼进家门后,再回头看到的还是“立春大吉”,于是就想:这家已经来过了,返回吧……于是这家便平安大吉。

“立春大吉”字符要贴在门的右上方,这是鬼忌讳的东北方位。字符要立春早晨贴,并贴一年,直到来年贴新符时再将旧符换下。

日本商家举行的节分表演(章妮妮/大纪元)

纪元节

2月11日是日本建国纪念日。建国纪念日依何而定,各国因历史、国情不同而依据各异。日本史上虽多内乱、外战,但始终为单一独立的国家,且无明确的建国记载。因此,基于日本的历史与文化,明治5年(1873年),日本政府便将第一代天王即位之日定为日本建国纪念日。

据《日本书纪》(720年)第三卷记载,“辛酉年春正月、庚辰朔,天王即帝位于橿原宫。”这里所言天王即神武天王,为天照大神之五世玄孙,于公元前660年1月1日即位。用明治当时使用的格里历换算,即位日为2月11日,于是日本建国纪念日便据此而定。

《古事记》、《日本书纪》等相关记载,一般被视为神话传说,抑或神话传说与史实相杂,但无论据何观点,从中都可清晰地看到较完整的历史脉络与较合理的文化诠释。据此解读,神武便是大和民族以人身在人世行人事的第一代天王,而将其即位之日作为建国纪念日也就顺理成章了。

但是,制定当初,是将此日定为日本的纪元,名曰“纪元节”,至昭和23年(1948年),皆为国家祭日。战后,在联合军司令部的干预下,以王室与神道关系过深为由,于昭和22年(1947年)废止了国家祭日。其后,呼吁恢复“纪元节”的呼声颇高,于是便将此前的“纪元节”更名为“建国纪念日”,并于昭和41年(1966年)定为日本国民节日。

王纪

目前,世界上一些国家,除通用的西历纪年外,还有各自的纪年方式。如日本,除西历外,还用天王元号(亦称年号)来纪年,施行纪年双轨制。日本飞鸟时代(592~710年)开始使用元号,最初为“大化”(645~650年),并延续至今日“令和”,凡251个。其中,南北朝时代的“元德”、“建武”、“明德”为蹈袭昔日年号的重复使用。

史上,除了元号纪年外,还有“王纪”纪年。明治5年,日本政府还规定:以神武天王即位的公元前660年作为“王纪”元年,并以此延续。

同年,为了与世界接轨,日本政府也宣布使用公历(格里历)。但公历真正普及是二战以后,此前皆用元号和王纪。譬如,查看二战前日本的对外公文,其日期记载大多并非公历,而是用王纪与元号。而对国内的文书,一般只使用如明治、大正等元号。虽然昭和时代较多使用过王纪,但战后以来,王纪渐次从公众视野消失,只是在史学界、神道等相关人员中依旧被继承着。依照日本王纪,今年为王纪2683年。

现用的公历,是将耶稣诞生之年作为公历元年,今年即为耶稣诞生2023年。中国也有以黄帝登基(公元前2697年)为元年的黄帝纪元等纪年法,依此纪年,中国今年为黄帝纪元4720年。

参考文献:

日本的年历(国会图书馆网站)https://www.ndl.go.jp/koyomi/index.html

日本文化研究 https://jpnculture.net/kigensetsu/

@*#

─点阅【东瀛采风】系列─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 震区有个小山村,爱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窑内排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非缠着爷爷领他去看戏,爷爷背着孙子刚挤入窑内,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又说害怕,闹着要回家。爷爷拗不过孙子,带着孙子转身刚出了窑洞,地面就突然抖动,崖窑瞬间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 怎么才叫做“好学”呢?本章讲了三条。 首先,“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食求饱、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况下,食不饱、居不安,你将如何?对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来说,因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顾不得吃饱、顾不得安居了。如果一个人将吃饱、安居当作头等大事,还能有鸿鹄之志吗?
  • 在《列子‧汤问》中有一则奇技的记载,说在西域之国有一个巧工匠偃师造出了一个“俳优”送给周穆王。这个“假人俳优”能动能言,能歌能舞,在周穆王眼中怎么看就是个“真人”!后来它的一个动作引得周穆王勃然大怒,非要处置它不可。这个“假人俳优”有什么奇特之处?
  • 张居正解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天下之事,必须谨之于初,而后可善其后。如与人以言语相约,本是要践行其言,但其所言者,若不合于义理之宜,将来行不将去,则必至爽约失信矣!故起初与人相约之时,就要思量,必其所言者皆合乎天理之宜,而与义相近,则今日所言的,他日皆可见之于行,而自不至于失信矣。所以说言可复也。
  • 在一年中只有两个日子得天地之和气,一是春分,一是秋分,而从春分开始,阳气蒸蒸日暖,正是化育万物、给予新生的最好时机。所以春分养生有很大的作用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