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人生】崔思兢设巧计破诬告案

作者:泰源整理
浮云不能永蔽日。(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893
【字号】    
   标签: tags: ,

崔思兢生活在武则天当政时期,为人聪明精细,有勇有谋。

平地起惊涛

有一年,一个仇家控告崔思兢的堂兄崔宣谋反,这个罪名可不轻,一经查实,就会满门抄斩。朝廷收到控告状后委派御史张行岌主持审理这件案子。张行岌接手后,先派人把崔宣看押起来,准备从事实入手进行调查。

就在这个时候,仇家为了使自己的诬告更真实可信,便想出一个计策,将崔宣家的一个侍妾骗了出来,并把她转移到一个秘密的地方藏起来,然后到处放风说:“崔宣家的侍妾发现主人图谋不轨,正要去官府告发,被崔宣杀死,将尸首扔进洛水。”这个消息一传出,一时舆论哗然,人们纷纷要求朝廷严惩谋逆凶犯。

御史张行岌不为舆论左右,仍然按自己定下的方案进行周密的调查。结果发现,崔宣并没有什么谋反的动机,更谈不上有何行动了。至于外界风传的杀人灭口一事,除了侍妾不见之外,也查无实据。对侍妾的失踪,崔家的解释是她自己走掉了,至于为什么走,走到什么地方去了,他们一点都不清楚。张行岌以崔宣不存在谋反行为结案,上报朝廷。

武则天接到结案报告,不禁大怒,立即下御旨一道,命张行岌重新审理。张拿回卷宗,把告发的人也抓来看押起来,仔细加以查问,没有发现什么新的线索。再审崔宣,供词和前次讲的完全相同。张行岌再次以崔宣无罪上奏朝廷。

武则天命人把张行岌带进宫里,很不满地对他说:“我本以为你办事老成持重,卓然有成,没想到你却如此懈怠不察,顽固不化。连审两次,案子仍然悬而不决,真令我失望。事情其实很简单,崔宣谋反的罪行和证据已经非常清楚了,而你却宽容放纵他,说他无罪。我如果命来俊臣审理此案,有了结果,你可不要后悔!”

张行岌听了这番斥责,心里很不是滋味,自己尽心尽意,着力调查访察,却落得这样一个结果。而且皇上还抬出来俊臣来加以威胁,大家知道,来俊臣是武则天时代有名的酷吏,以对待犯人手段刁钻、凶狠、残忍而出名。“请君入瓮”就是根据他的事迹而来的成语典故。

张行岌壮着胆子回答武则天道:“我承认自己审案子不如来俊臣,但陛下既然委派我办理此案,我就一心想据实办好,事情本来是什么样子,就应说成是什么样子,而不能根据上面一时的旨意,就轻率随便地将别人全家杀死,如果那样,还称得上什么执王法的法官呢?陛下刚才的一番话,我认为是对我的试探,看我是否能上承皇上旨意,秉公据实办案。”

武则天一听,更加恼怒,声色俱厉地说:“你不必辩解,崔宣如果真的杀死了自己的侍妾,谋反的事实就不容置疑,现在说他没有罪,有什么证据?找不到他的侍妾,任何借口都无法洗刷自己的清白!”说完,气冲冲地起驾回内宫而去。

张行岌这一下倒真有几分惧怕了,他急忙下令,催逼崔宣家赶快寻找侍妾的下落,否则,就没法交差。

巧计破案

茫茫人海,人证何处寻?(Shutterstock)

崔家更加恐慌,面对这无头无绪的寻人案,几乎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好。还是崔思兢首先想出一个办法,他说:“侍妾走时无声无息,一点踪影都没有,要在偌大一个长安城寻找她,无异于大海捞针。我们不如在繁华的中桥南北一带设几个点,用钱钞和布帛悬赏报告隐藏侍妾处或知道她下落的人,这样,也许会得到一点有价值的线索。”于是大家就依他的意见去分头行动。

可是,悬赏一连摆了好几天,都没有一个人来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全家人又陷入一筹莫展之中。崔思兢一连几天愁眉不展,苦苦思索。渐渐地,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们家暗中商量的事情,做出的什么决定,仇家很快就知道得一清二楚,并总是提前采取应对措施,使崔家的计划常常落空。

崔思兢意识到自己家里有仇家的同党,但想来想去,又不能确定是哪一个。于是,他心生一计。一天,吃过晚饭后,崔思兢当着家里众人的面大声对崔宣的妻子说:“我需要三百匹绢,请您给我。”崔宣妻问他要那么多绢干什么用,他说:“我要去雇杀手,将诬告我们家的那家伙杀掉。”说完之后,他装着漫不经心的样子把众人扫视了一番,没有发现谁有特别反应。

第二天一早,天刚朦朦亮的时候,崔思兢就躲在御史台门前。因为告发的人在结案之前要作证,所以也被收在这里关押,崔思兢想要弄清楚究竟谁是告密者。

正想着,只见他们家一个姓舒的馆客急匆匆朝这里走来。这位舒馆客是浙江金华人,为人沉静谦和,言谈文雅,举止得体,礼貌周全,在崔家生活做事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崔宣很欣赏他,也很信任他,总是像对待自己子弟一样委托他办事。

崔思兢看到他的到来,不禁大吃一惊,他还没回过神来,就只见馆客已到御史台门里,从口袋里掏出钱来,送给守门的人,守门人放他进去,不一会儿他就出来了。御史台内立即就听到那控告者的喊声,声称要见御史大人,并说,崔家要雇人杀他,要守门的人向上报告,采取措施,保证他的生命安全。

崔思兢一向很敬重那个姓舒的馆客,从来没有怀疑到他头上。没想到,告密者居然是他,崔思兢又惊又气,暗中跟随着他。到了天津桥的时候,估计他无法再去御史台,就喝住了他。那馆客大惊失色,崔思兢怒不可遏,骂道:“你这个无赖阴险的家伙,居然这样忘恩负义,我家有什么地方亏待于你,你做出这种阴险狠毒的事来?我们崔家破败,一定会牵扯你为同谋,到时候,你逃脱得了吗?现在,你听好了,有两条路由你选择:其一,你供出我家侍妾的下落,我给你五百匹双丝细绢,你回家乡富足地过一生。其二,不与我合作,继续与我崔家为敌,那我一定会杀掉你。”

那馆客满面羞愧,不停地向崔思兢谢罪,连声说“莫怪,莫怪。”并立即将他带到告发的仇家,在那儿搜出了被他们隐藏的侍妾。侍妾的出现,使得仇家控告崔宣谋反的一切言词均不攻自破,崔宣得以无罪释放了。

资料来源:唐 刘肃《大唐新语》@*#

─点阅【古道人生】系列─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浙江海宁地区有一姓查的人,在科举考试上一直很不如意,考到了四十多岁时还没有考上,家中十分贫苦。有一天,他来到了关圣祠祈祷,随后求得一签,签诗中有“南贩珍珠北贩盐”一句,于是打算放弃科举考试,进入都市去经商。经商无着,因缘际会,因为帮助了他人,助成了他的事业。
  • 王皇后与永历帝感情非常好,在颠沛流离的日子里,他们患难与共,相互扶持,将风雨飘摇的南明苦苦撑了十六年。示意图。(公有领域)
    一个书生遭丧父之痛时,未婚妻被改嫁,赴考之日正是他失婚之时。后来他幸逢贵人,竟然帮他找回了未婚妻,挽救了婚姻。这事是怎么发生的呢?
  • 何医生给两人病情相似的人开了同样的药,结果却大不同。他茫然若失地说:“今天才知死生在命,不在药的功效,也不在医生的技术啊。”从此闭门谢客,许多年不再谈医术了。
  • 粤语中有这样一句方言:“财来自有方,唔使咁彷徨。吃几多,着几多都系整定噶。”意思是说:一个人发起财来自有它的方法,无须你煞费苦心地去筹谋。吃多少,穿多少,用多少,都是注定的。本文的故事就能反映出这一点道理来。
  • 成公为人耿直,性好善良,老了就在水边建了一座茅庐,以捕鱼为生。有一天,天快黑的时候,有个穿着湿衣服的人,哭泣着走来,成公以为他是个掉落水中而爬上来的人,于是就叫他进来,准备办了酒饭,要招待他吃一顿,暖暖身子。后来这两“人”发生了一段“超人”而感人的故事。
  • 父亲欠下巨债忧闷丧命导致家庭变故,一个豆蔻年华的女孩子和母亲被骗入“瘦马家”,等待她的是养肥后被出售的命运。直到“买主”来“挑货”那一天,她才豁然明白!面对艰苦余生,她怎样选择?屈从偷生?还是“宁做乞丐而死,而不受辱而生”呢?
  • 平日作人做事不贪不取、一尘不染的人,对人存一份厚道、一份好心的人,可能在经历人生坎坷之后,得到丰厚的回报。请看本文讲的两个这样的故事。
  • 乱世中,有人看似强盗,却是地道的好人;有人看似好人,却是真正的强盗。看故事吧!
  • 明末清初著名诗文作家王猷定说:“古往今来,因为琵琶弹得好而闻名于世的人多了,可没有一个人能与汤(应曾)先生相比!人如果没有至性,情感就不会深入专一,那怎么能流传后世呢?”汤应曾弹奏琵琶怎般地感人呢?
  • 清朝未年时,武昌事发,北京大乱。书生吕居翰家住北京,请求母亲去避乱,他的母亲说:“人心瓦解,清室固亡。但是也没有什么地方可去。假如革命军是救民的,就不用避;假如是害民的,到哪里也不能幸免。皇宫里,京师内都还算安静,我们家又穷,没有必要去匆忙避乱。”吕生也就顺从了母亲的意思,后来乱兵来打劫,吕生怎样在乱世中保住一家人和邻人的平安又缔结了良缘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