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古鉴】

才能出众护国大将军 因一句话遭现世报而绝嗣

作者:怀忍忍
东晋名门望族谢将军,因何遭现世报而绝嗣?(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3080
【字号】    
   标签: tags: , ,

有一位晋朝名士将军,令诗仙李白追忆:“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夜泊牛渚怀古》节句) 李白到了牛渚这地方,即景思人寄情,回到往日时空,呼出镇西将军赏识白士咏史诗的往事。李白追忆的谢将军,就是谢尚

东晋名门望族  护国谢将军

谢尚(308年—357年)出身于晋朝高门望族的陈郡谢氏,正确地说,谢氏的望族地位是因为谢尚的成就而奠定稳固的根基。谢尚和王羲之(303年—361年) 是同时代的人,留给后人许多嘉言美谈与传奇。谢尚一生颖悟俊逸出众,享有功勋,但是却没有儿子能够继承;谢尚无子的因由也是一则警世传奇。

谢尚字仁祖,世称谢镇西(将军),是豫章太守谢鲲的儿子,东晋太傅谢安的堂兄。谢尚的曾祖父谢缵是中郎将,祖父谢衡官至国子祭酒,父亲谢鲲从小就知名,有高识好《老》《易》,且艺术天分很高,能歌善吹笛鼓琴。谢尚的天赋与嗜好,融合了祖先三代的才能于一身,允文允武,集众艺于一身,并且在仕途和武功上也有大建树,于北伐中为东晋取回传国印玺,进号镇西将军,为陈郡谢氏取得方镇实力。谢氏望族影响东晋至南朝二百余年的政治局势。

谢尚从小就展现纯厚的真挚性情,颖悟出众。七岁时丧兄,哀恸异常,纯真诚挚的本性自然流露,让亲戚异常感动。八时岁,父亲带着他陪宾客,有客人说:“此儿是我们座中的颜回呀!”谢尚应答说:“座中无尼父(孔子),怎能看出谁是颜回呢!”让宾客惊叹不止。

在他十来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后来他承袭了父亲咸亭侯的爵位,到府通谒拜见司徒(丞相)王导。那时王府刚好有盛会。王导便对谢尚说:“听说君能跳鸲鹆舞,座上的客人都倾心思慕这支舞蹈,不知能否得此佳缘?”谢尚说:“好。”便用布巾包裹头发,然后跳起鸲鹆舞(八哥舞)来。王导让座中宾客抚掌打拍子,谢尚在宾客中即兴而舞,率真自在,伸展挥舞,俯仰自如。才能与真性情兼具的谢尚一直深受王导器重。

谢尚坦率豪爽,聪颖绝伦,不从流俗,任性而不受拘束。他爱穿绣有花纹的裤子,受到长辈的责备后也就改掉了这癖好。《乐府广题》记载,谢尚当镇西将军出镇寿阳时,曾在市中门楼上弹琵琶,他身着紫罗襦坐在胡床上,作《大道曲》乐音飘扬到大道上,往来路人都不知道这位音乐家是个位列三公,出镇一方的将军。

朝中臣子曾经感慨陶侃没有留下遗言交待后事,都认为是一大遗憾。谢尚的见解与众不同,他说:“当时朝中没有竖刁(春秋齐人)这号乱国的人物,故而陶公就不用留下遗言了。”当时人听了之后,都赞赏谢尚见解深刻,这番话说得很好。

谢尚累官至散骑常侍,追赠卫将军、散骑常侍并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是位比三公的尊贵象征。虽然他生于望门,丧于尊荣,但是只生了二个女儿,没有儿子,收养的兄弟的儿子也同样步上死亡的命运。

谢尚无子 原由于未兑现誓言

苍天悠悠,誓言不落。 (Pixabay)

谢尚认为自己没有后嗣,是受到某种惩罚。当时有个夏侯弘跟人说自己能见到鬼,并能与鬼说话。谢尚就问夏侯弘自己为何受到惩罚?一些时日过去后,夏侯弘还是道不出原由,只是说:“这些日子所见的都是小鬼,必然不能知道原由。”

后来夏侯弘忽然遇到一鬼,穿着青丝布袍,乘着新车,还有十几个跟班的侍从。夏侯弘想这鬼本事大,就拉住了拉车牛只的牛鼻,车队顿时停了下来。
车中鬼发出声音道:“为何阻挡吾的去路呢?”夏侯弘说:“有问题想请问。镇西将军谢尚没有儿子。此君有名士美名声望,不可以让他绝了后裔,失了祭祀。”

谁知车中鬼动容地说:“君所说的正是吾儿。年少时,他与家中女婢私下通好,并发了誓约不再与他人结婚,却违了约。如今那个女婢死了,她向天告诉,谢尚因此事而没有儿子。”

夏侯弘就把问鬼的经过和内容一五一十告诉了谢尚。谢尚说:“我年轻的时候,的确作了此事。”终于,谢尚明白了自己是因何缘故而受到绝嗣的惩罚。

谢尚后来有个侍妾叫阿妃,有国色天香般的美貌,也非常擅长吹笛。谢尚死后,阿妃立誓不改嫁。当时的北中郎将郗昙看上阿妃,利用权势,设计得到阿妃为妾。但是,阿妃一生都不和郗昙讲话。由此事可以推知,谢尚对女子的吸引力。年轻时,他和婢女两情相悦私定终身,婢女的死虽然和他无关,但是他发的誓言却不能烟消云散,惩罚也不能豁免!

《隋书》有记载卫将军《谢尚集》十卷,但如今都失传了。只有少少的断卷残篇留在人间。他的乐府诗《大道曲》吟:“青阳二三月,柳青桃复红,车马不相识,音落黄埃中。”人生亦若是!人生二、三月天,柳青伴桃红,青春正好时光;人生匆匆,马蹄答答,一生遗音终归消失在凡世黄土尘埃中。但那誓约被上天收去了,必定要兑现,不兑现的人必定要付出代价!

资料来源:《晋书》《搜神记》《乐府广题》《乐府诗集‧七十五》

─点阅【救世古鉴】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本章“最孔门言礼之精义”。中国古代,礼是区别尊卑贵贱的,不同的人采用的礼节有所不同;但若片面强调差别,则易离心离德;而且,礼的目的乃是建立和维持秩序──一种和谐、太平的状态。儒家的礼治观,是让人互不混淆而又和睦相处。换句话说,“别”是礼的手段,目的还在于“和”。有子讲“礼之用,和为贵”,含义丰富,直指核心。
  • 地球的“成长史”竟然是这样的?!科学家终于承认,史前大洪水真实存在,难道《圣经》中记载的是真的?
  • 焚香静心,佛图澄和尚竟然还可以用香来救人……真的假的,琴技高超空中竟然飘香?
  • 孝悌是孔门教人的起点。《孝经》讲,“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简单的说,最基本的孝,是赡养父母,“朝夕色养”,做子女的要爱护自己、修养品格,否则“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进一步,有条件、有机会的,子女做一番事业,为国为民效力,光宗耀祖。最高的,子女能立身行道,成圣成贤,父母也因此享大福分。
  • 金丝桃的这个花语浮现眼前的是这样的画面:一边毫无保留绽放烟花般的绚丽光华,一边发出防御的警讯威慑──非诚勿扰!邪祟勿近!别看我如此纤柔娇美,但我是味微苦、有小毒的,要是欺人太甚,将承受我报复的后果。
  • 为什么“夫子温、良、恭、俭、让”就能得之?这里援引一段张居正教小皇帝的话,有这五者德容之盛,感动于人,所以各国的君,自然敬之而不忽,信之而不疑。都把他国中的政事,可因可革的,来访问于夫子,故夫子因而闻之耳。”也就是说,孔子之闻政,是因为其德行的感召力。
  • 与其它文明相比,中华文明的一大特色,是对家、祖先、孝道的高度推崇。本章就是鲜明的体现——曾子说:“敬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祭历代的祖先,老百姓的德行就会归于淳厚了。”在亲情中,人心有了依归,人生有了温暖,社会道德由此奠基,社会秩序由此扩展(古代中国是家国同构),所以说“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 天灯, 放天灯, 天灯节, 台湾, 平溪
    黄历正月十五夜称“元宵”,又称“上元”“元夕”“灯节”。这一天里,人们闹元宵,吃元宵、猜灯谜、结伴赏花灯,古代词人也把赏灯会情景写进诗词。写元宵灯会的词,不计其数,而南宋辛弃疾的一阕《青玉案‧元夕》,则千古长在人心。词中有元宵的胜景,词中对灯节寄情,更有人生的深意。
  • 在古代留下许多龙的故事;对现代人来说,有人认为“龙”只是一个概念,也有人认为龙的故事只是一种神话传说。有意思的是,为何自古以来每个民族都离不开神话故事呢?岁逢甲辰龙年,我们也来回味一些龙的故事。
  • “不重则不威”。君子一定是自重的,否则就没有尊严、威严。这里的“重”,始自内心, “正心诚意”,修为到了一定程度,“威”就表现出来了,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相反,如果一个人不自重,言行轻佻,势必招来侮辱,所谓“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