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完美地诠释了姑嫂之道

文/刘晓
古人是如何诠释姑嫂之道?图为清 改琦绘 《金鼎和美图》局部。(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426
【字号】    
   标签: tags: , ,

常听很多当代人说,除了婆媳关系难相处外,姑嫂关系也很难相处。或许现代人已习惯于当代社会的思维惯性,很少想到站在另一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不妨看看古人是如何诠释姑嫂之道的。

欧阳氏待小姑胜过亲生女

宋朝有个叫廖忠臣的人,娶了欧阳家的女儿为妻。欧阳氏过门一年多后,公公婆婆就因染疫而亡,留下了只有几个月大、仍在吃奶的女儿闰娘。彼时,欧阳氏也刚刚生下女儿,于是她同时哺乳两个孩子。如此几个月,欧阳氏的奶水不够两个孩子吃的,她便将亲生女儿拜托邻居喂养,自己专心喂养闰娘。

两个年岁相仿的孩子渐渐长大,欧阳氏对于闰娘的疼爱远远超过对亲生女儿。亲生女儿很不理解,就问母亲是何原因。欧阳氏说:“你是我的女儿,小姑是你祖母的女儿。你还有母亲,小姑却已没有母亲,对你们两个怎么能一样呢?”说罢,流下了眼泪。女儿明白了母亲的用心,从此凡事亦礼让小姑,从不争抢。

后来,廖忠臣到清河县为官。两个女孩也到了及笄年龄,当地富贵人家纷纷派媒人前来求聘廖忠臣的女儿。欧阳氏对媒人说:“小姑尚未出嫁,我的女儿怎么敢先许配人家呢?”

因为欧阳氏有这样的想法,最终有富贵人家求娶了闰娘。欧阳氏为小姑准备了丰厚的陪嫁,从配饰到衣服到日常应用,应有尽有,并且都装在精美的匣子中陪送过去。在后来自己的亲生女儿出嫁时,欧阳氏准备的陪嫁却远不及也。

欧阳氏一生都是如此厚待小姑,闰娘常常对人说:“我的嫂子,就是我的亲娘啊。”

欧阳氏百年后,闰娘心痛不已,甚至哭至呕血,并因此病了一年多。她对嫂娘的深情也让人动容。据说听到她哭泣之声的人,莫不落泪。

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吕坤在编撰的《闺范》中评价道:“世之为嫂者,诚如欧阳氏贤,则举世皆闰娘矣。”

邹媖引过

宋朝有个叫邹媖的人,她的母亲邹氏是继室。她有个哥哥是正室所生,娶妻荆氏。因为长子非自己亲生,所以邹氏连带着荆氏也不喜欢,常常刁难她,甚至不让她吃饱饭。

邹媖并不认同母亲的做法,便时常偷偷将自己的食物给嫂子吃。如果母亲罚嫂子干活,邹媖会与她一起做。荆氏出了错,邹媖总是将过错揽到自己身上,不让母亲怪罪到嫂子头上。

一次,母亲要责打荆氏,邹媖跪在母亲面前哭泣着说:“女儿他日也要嫁为人妇,如果遇上这样的婆婆,母亲高兴吗?将心比心,您为何要让嫂子的父母日日因担忧女儿而愁眉不展呢?”母亲听了大怒,想要鞭打邹媖,邹媖说:“我愿意替嫂子挨打。嫂子根本没有罪,请母亲体察。”

后来,邹媖嫁给了一名读书人为妻,公婆妯娌姊妹听说她是贤德之人,都非常敬重她。全家上下一团和气。

一天,邹媖带着数月大的婴儿回娘家,嫂子将婴儿放在床上,但一个不留神,孩子滚落到地上,摔破了额头。母亲很生气,邹媖去替嫂子辩解说:“是我在嫂子的床上休息,不小心让孩子滚下床的,嫂子不知是怎么回事。”

没想到,孩子竟然很快死了,荆氏悲悔不已,不饮不食。邹媖忍住内心的悲苦和眼泪,好语劝慰嫂子:“嫂子不要这样。我昨夜做梦,梦见儿子当死,否则于我不利。”就这样勉强嫂子吃下了东西。

邹媖一次生了很重的病,感念小姑子情义的荆氏为她吃素三年。而邹媖的母亲得知女儿在婆家上上下下都受到尊重,心有所触动,后来也成为了一位慈母。

有邹媖这样的母亲种德,她的儿子又怎能不出色?邹媖所生的五个儿子中,四人荣登进士,而邹媖则享寿93岁离世。

吕坤评价邹媖道:“其多寿多男多贵子,殆天所以报善人欤。”的确如此。

大度高义的“陈堂前”

宋代汉州雒县(今四川广汉县北)有个王氏女,未出嫁时,就很有节操,大度而重义。

王氏18岁时,嫁给了同郡的陈安节为妻。谁知天有不测风云,结婚刚一年多,陈安节就去世了,留给王氏的是襁褓中的孩子、年迈的公婆和幼小的妹妹。

感受到生活重压的王氏含泪对公婆说:“人家养了儿子,本是希望他能奉养双亲、持家过活的,如今到了这步田地,也实在是无可奈何。我愿意像二老的儿子在时那样,撑起门户,奉养双亲,培养小姑和我的儿子。”公婆大喜道:“果然如此,那我们的儿子仍然像没有死去一样。”

在埋葬了丈夫后,王氏亲自掌家,而且很有章法。公婆看在眼中,心下十分安慰。

王氏除了侍奉公婆外,还亲自教育儿子和年幼的小姑。小姑及笄后,王氏为她寻得亲事,并准备了丰厚的陪嫁。

而在儿子年纪稍长后,王氏聘请了当地的名儒教导他。二十岁儿子及冠后,进入太学学习,但未料他三十岁骤亡,王氏再次遭到打击,但她依然选择了坚强面对,继续抚育两个孙子陈纲、陈绂。后来,这两个孙子都笃学而有声望。

公婆去世后,出嫁的小姑请求分得家产,而这些家产大部分是王氏辛苦操劳挣来的。王氏却不以为意,将家中大部分资产给了小姑子,没有丝毫舍不得。

然而,不到五年时间,小姑子所得的财产全部被其丈夫败光,小姑子只好带孩子回到了娘家,心中充满了悔意。对于小姑子的归家,王氏还是很大度,为她买田置屋,并协助抚育外甥,视同亲生孩子。从始至终,她都没有任何埋怨之语。

王氏对于亲戚中贫穷无法生活下去的人,也伸出了善意之手,尽力给予帮助,受过她帮助的,竟有三、四十人之多。甚至相距百十里外有一家姓甘的亲戚,因贫困而迫不得已将自己的小女儿卖给酒家,王氏知道后,也出钱将甘氏小女儿赎了回来。

王氏的诸多善举、义举,感动了乡亲们,并为乡亲们所敬重,大家都不喊她的姓氏,而尊称她为“堂前”。“堂前”本是子女在家中对母亲的称呼,乡人为了表示对王氏的无比尊敬,就以母亲辈的称呼尊称她。

王氏之行对后代产生很大影响。她去世以后,子孙们遵照她的遗训,五世同居,和睦相处,并以孝友、儒业之家著称于当地。朝廷也知道了王家的事迹,特意下令旌表。

吕坤的评价是:“堂前孝养舅姑,教育子孙,周恤宗族,广施阴功,砥砺名节,无一不善者。而姑嫂之情,尤世所希。”

看完上述这些小故事,不知读者是否从古人身上体会到了什么相处的道理呢?

参考资料:
闺范》@*#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有许多大预言,预言了一、二千年的朝代大事,像是《推背图》、《黄檗禅师诗》、《马前课》等等,事后验证妻准确度非常惊人,这不是“神启”吗?!当下也有二个预言图谶,对应的是当前的中共。
  • 朱举人看画看得很出神,恍然中他感觉自己轻飘飘地,如同腾云驾雾一样,瞬间竟飞入墙中的世界。只见里面殿堂楼阁重重叠叠,看起来根本不像人间。
  • 刘公一生下来就能开口说话,无论文章还是书史他都能过目不忘,后来很轻松地就考中了举人,成了一个有功名的人。几次转生的经历,使他切身体会到,即使身在畜生道的动物,也会有疼痛的感知,所以这一世善待动物,不去伤害它们。
  • 却说王氏数日前刚做一个梦,梦中有一匹白马,异常神俊,白马来到她的饼店,把所有的饼都吃光了,王氏急了,拿面杖赶马,不知不觉中骑到了马背上,那马嘶叫一声,化作火龙,飞天而去,王氏连着数日思量此梦,却不知其所以然。
  • 岳阳大观
    从明朝永乐三年开始,郑和7次奉命下西洋,航程横跨十万余里,时间跨越28年。在海上,郑和的船队风帆高张,日夜不停穿越于狂涛之间,他们为何能够如履平地般一次又一次完成历史的大使命?
  • 本文以明清时代的杂剧、白话小说情节为基础,为读者讲述民间故事中,带着使命下世的马周,由迷于人世落魄潦倒,到得知自己的使命,走上辅佐唐太宗治政之路的经过。
  • “一花一世界”意味着每个微小事物皆包含无限宽广之世界的可能性,反映宇宙广大多元层次的存在。然而人受限于现实之眼,往往看不见它们的存在,但有时会有机缘见到一点神迹,可能藏在葫芦里,或是出现在地洞中。
  • 钱谷 白岳游图册 白马夫人庙
    中国古代有许多神话传说,记载着虔心求道之人,上山下海求仙学道,最终偶遇神仙,或入仙山仙洞,最终修得圆满。《广异记》里就有这么一段误入仙地的故事,但闯入者却是一群盗贼。他们最终的结局会是什么呢?
  • 古今中外奇特的避疫方式,是神话还是更高的科学?生物学家的发现颠覆令人大开眼界。原来这样做,才不怕瘟疫找上门。
  • 孟良是杨延昭手底下的一员勇将,他身负家传武学,力大无穷,擅长使用一对大板斧,在战场上罕逢敌手。在评书、小说描述中的的孟良仅是个勇猛的战士,缺乏将才,然而在传说中的故事的描述却是粗中有细,一度还单独擒住辽军的大将大鹏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