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澳洲“好邻日” 邀您一同来庆祝

澳洲“好邻日”的目的为了鼓励民众,鼓起勇气去跟邻里打招呼、串门,在社区内建立尊重和支持的关系。(Jenny Evans/Getty Images)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23年03月24日讯】(大纪元记者卢晓雨澳洲悉尼编译报导)邻居送来自家种的有机蔬果、在你度假时帮忙收信;当你正做料理时发现油盐没了,去邻居家借来以解燃眉之急;亦或是邻居在你喜获麟儿时送上“百纳被”,这些“好邻居”的温暖举动说明了“远亲不如近邻”的缘由。

现今人们生活节奏忙碌,或许你对这样热情友善的邻居已经很陌生。从今天起,我们可以踏出第一步,一起来庆祝“好邻日”,让你和邻里之间热络起来,守望相助。

澳洲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周日为“好邻日”(Neighbour Day),目的为鼓励民众鼓起勇气去跟邻里打招呼、串门,在社区内建立尊重和支持的关系。

今年的“邻里日”主旨为“创造归属感(create belonging)”,呼吁每个人(包括个人、社区团体、企业以至政府)都能付诸行动,创造社会联系(social connection)和促进彼此尊重的关系。

“好邻日”的创立可追溯至2003年所发生的事件,当时75岁的Elsie Brown在墨尔本家中去世两年后才被发现。令人深思之余,也促使非营利组织Relationship Australia的创始人Andrew Heslop设立了这一特别的日子。

Andrew Heslop在Relationship Australia网站上表示,“在山火、水灾和紧急事件发生时,我们知道邻居有多重要。然而,日常中,例如,借出花园工具、收邮件、把垃圾桶收回来或带小孩去学校,这些小事通常被遗忘了。”

Relationship Australia的首席执行官Nick Tebbey接受大纪元记者采访表示,“研究显示,有归属感的人感到更安全,有助于心理健康,并且保障个人的福祉。”

该网站表示,归属感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家庭对这个社区或团体抱持的凝聚力,它得知不易。归属感需要我们去实践真正的包容,以及保持相互间的情感联系,让他人感受到热情(友好),并且营造出尊重谐和的人际关系。

Tebbey进一步说,与邻里保持良好关系的人,在疫情封锁期间“拥有更好的支持,不易觉得孤独”。

一些原本周末去酒吧喝酒的人们,在疫情期间改到在车道上来一杯,不仅跟邻里之间增加更多互动,也让彼此感到“你并不孤单”(我就在你身边)。

居住12年都不知道邻居名字的Mohajerin夫妇,疫情后主动向邻居提供自己的联系方式并提供帮助。

Tebbey指出,Relationship Australia机构的服务处遍布全澳,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它不仅是要解决孤独和社会疏离的议题,他们也为在个人关系上遇到困难的人提供免费咨询,经费由政府提供。

另外,“好邻日”推动的社会关系,除了你的邻居,也拓展至家人、朋友和同事间情感的维系。

Tebbey最后呼吁民众积极参与“邻里日”的各项庆祝活动并上网注册。他建议,你可以在邻里办个“街道派对、在公园野餐或是只是开始向邻居说哈啰”,都是让社区热络起来的开始喔。

主动出击 从你开始

成为好邻居,或许可以从Relationship Australia网站提供的以下建议开始:

* 害羞的你可以从和邻居打招呼开始;
* 你也可以在邻居的邮箱中留下自己的联络讯息,可能会很意外的发现,热情的他很快就来电了;
* 在社区做义工,也可以要请你的邻居或朋友同行。在一个轻松的环境,共同分享经验和参与活动是开始了解对方的不错方式;
* 带上你的咖啡(茶)和点心,在街上或自家花园“巧遇”邻居。也可以定期邀请邻居带上下午茶一起在门口聊天、话家常;
* 邻居在挖土种树汗流浃背之际,提供一些小小帮助,邻居一定会很感激你伸出援手;
* 拿出你不看的书,不穿的衣物或不用的器具,送给有需要的邻居;
* 每周一两次,跟邻居一起出去遛娃、跑步或健身,一起去有趣的活动;
* 偶尔给他人善意的惊喜,在咖啡店帮隔壁桌的人买单。这种善意的举动会在社区间循环下去;
* 虽然每个人每天都很忙碌,给久未联系的家人、朋友打通电话,这种关心会让人感到温暖。

增强归属感7个小窍诀

* 倾听:聆听是增进他人归属感最有力的方式。这并不意味你完全同意他的意见,而表示尊重他人说的话以及他们的感受;
* 给予:给予可以联系赠与者和收受者两人之间的情感,这样的情感联系能增强个人的归属感;
* 做自己:真实的归属感是在对这个世界展现真实的、不完美的自己时出现。个人的归属感取决于自我接纳(self-acceptance)的程度;
* 付出:归属感是由付出努力获得的,并需要身体力行。参与自己有兴趣的团体、参与各种活动,以及接触不同志向的人,并尊重他们的想法;
* 接纳他人:多看与他人的相同处,而不是不同点。对于新的想法保持开放的态度;
* 富有同情心:倾听、保持距离和联系情感,并且不批评,向对方传达出“你并不孤单”的讯息;
* 交流而不是挑战:别人有不同看法时大声地公开质疑,这样会让人们感到受到评判、丢脸和无法交心。而交流则是欢迎对方进行深入的讨论、并且制造出倾听和谅解的友善空间。

责任编辑:刘颂恩

了解更多澳洲即时要闻及生活资讯,请点击 dajiyuan.com.au
(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网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