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家后院“遨游天际”:康斯特勃的云彩画

YVONNE MARCOTTE撰文/吴约翰编译
约翰‧康斯特勃(John Constable)的作品《白马》(The White Horse),1819年创作。油彩、画布;51 3/4英寸×74 1/8英寸。纽约弗里克收藏博物馆(The Frick Collection)。(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34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积云、层云、卷云、雨云。

上述这些有点陌生的名词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像一个桶子装了太多水溢出后化成雨滴或冰雪;伴随着风就会形成龙卷风或飓风;晴空万里时,又变换成各种造型装扮。它就像母亲的双臂,用爱环抱和保护这片土地。我们叫它“云”。

艺术家在作品中向我们展示云彩之美。约翰‧康斯特勃(John Constable)(1776—1837年)毕生致力于研究云,以近乎科学的准确度描绘变化多端的云。他称自己对云的研究为“遨游天际”(skying)。

户外写生专用工具和技法

康斯特勃喜欢描绘他在英格兰萨福克郡地区(Suff olk region)看到的云彩和大自然。他经常在户外写生,捕捉各种形状和不同天候条件下形成的云。完善的工具和技巧让他随时可以准备好画云。

在户外写生时,他会随身携带四个调色盘与一个木制画箱,里头有画笔、粉笔套、调色刀和玻璃小瓶颜料等。在方便挤出颜料的锡管发明以前,颜料都装在玻璃小瓶里。他还带一块白石膏(注),除了在纸上制造粗糙面还可以用来作画。

康斯特勃将三张纸粘贴一起,然后先上一层有颜色的“底色”,让画纸具备些许防水性。为了捕捉不断变化的光线与移动的画面,他通常直接在画纸上调色,而不是一般先在调色盘上调好色后再画在画纸上。

康斯特勃画了五十多幅各种云层变化的油画草图。在户外创作时,他使用厚涂技法(impasto technique),一种粗犷而自然的笔触来捕捉瞬息万变的天气。他偏好接近真实风景的大地色调,这与过去风景画使用“咖啡色”的惯例截然不同。

为了记住某个场景,康斯特勃经常在草稿的背面加备注,例如:“非常美的夜晚、望向东边─悬崖与没有光线暗灰色的天空─效果─背景─非常的白还有金色的光线。”

油画草图捕捉光影和变化

康斯特勃的草图呈现一整日天气的变化。他画的卷云草图仿佛看到风在云周围吹来吹去。背景天空的颜色从各种明暗的蓝色过渡到灰色。丝缕状的卷云还不足以下雨,但足够累积成上方更大块的卷层云。

一些较大朵的云层底部带点灰色,表示快要形成会下雨的雨云了。在画面较低处,康斯特勃以微微的光线衬托远方的云朵。虽然整个天空都是白色的云,却变化多端。

约翰‧康斯特勃的作品“卷云的研习”(Study of Cirrus Clouds),1822年创作。油彩、纸;4 1/2英寸×7英寸。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The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公有领域)

康斯特勃的“云的研习”(Cloud Study)让我们看到非常热闹的天空,不像一般“多云”的印象。天空原来这么多彩多姿:有白色、灰色、蓝色,甚至阳光照射到的地方还有金色。

约翰‧康斯特勃的作品“云的研习”,1822年创作。1952年泰德美术馆(Tate)匿名展出。(公有领域)

康斯特勃的油画草图“布莱顿海滩”(Brighton Beach)试图展示暴风雨是如何形成的。遭强风吹乱的云朵集结成情绪暴躁的庞然大物。滚滚乌云下起了满天的雨。很快地,乌云就会将天空最后一丝光线完全遮挡。一些较小朵的乌云反射出暴风雨前微弱的光影,以棕色调呈现于画面底部。

约翰‧康斯特勃的作品“布莱顿海滩”,1824年创作。油彩、纸;4.72英寸x11.69英寸。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公有领域)

1822年,康斯特勃在布莱顿海滩创作的另一幅油画草图《雨云的海景研习》(Seascape Study with Rain Cloud),右边深灰色的滂沱大雨从画面上方看不见的云层高处倾泻至大海。左边蓝黑色的乌云也在酝酿着一场即将倾泻而下的大雨。不过,这只是一场局部的降雨,因为后方依稀可见稀薄的云层。尽管密密麻麻的乌云会下大雨,但很快就会雨过天晴。

约翰‧康斯特勃的作品《雨云的海景研习》,1824─28年创作。油彩、纸;8 3/4英寸×12 3/16英寸。英国伦敦王家艺术学院(Royal Academy of Arts (RA),London)。(公有领域)

作品《风景上方的积云》(Cumulus Clouds Over a Landscape)中,暴风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当暴风雨从画面的左上角离去时,乌云也渐渐散去,大块大块的积云占满了天空。向右边望去,云朵上点缀着不知是日出还是日落的阳光,跟随着它的伙伴风快速地移动着。

约翰‧康斯特勃的作品《风景上方的积云》,1822年创作。油彩、纸、帆布、板材。英国国民信托组织芬顿庄园(National Trust, Fenton House)。(公有领域)

“六英尺巨作”

康斯特勃绘制平流层草图不是目的,是为了大型风景画做准备。他创作一系列描绘萨福克郡各地的巨幅风景画,称“六英尺巨作”(six-footers)。在这些画作中,他描绘的天空特别出众。

《白马》(The White Horse)是这些大型作品中的第一幅。根据当代艺术家查尔斯‧罗伯特‧莱斯利(Charles Robert Leslie)的说法,“无论如何,《白马》算是康斯特勃画过最重要的作品,因为该作品让他得以获得财务自由,画自己想画的东西。”1819年创作的《白马》更让他在英国王家艺术学院赢得一席之地。

约翰‧康斯特勃的作品《白马》,1819年创作。油彩、画布;51 3/4英寸×74 1/8英寸。纽约弗里克收藏博物馆(The Frick Collection)。(公有领域)

作品的构图并没有吸引我们看向画面左下方的白马,反而是笼罩大地的壮丽云彩。场景描绘的是一艘泊船载着一匹马到对岸,但观众看到的却是满天壮丽的云彩。平静的河面上空,白云正在上演着热闹的活动,而地面上的树木仿佛受到上空的影响开始骚动起来,以此回应白云。蓝天极力想摆脱白云的覆盖,我们看到一些呈灰色、粉红色与白色斑驳的云彩。

倍受青睐的风景画

康斯特勃看似简单的风景画,现正倍受推崇。2021年11月,纽约艺术杂志《ArtNews》报导一幅名为“格勒贝农场”(The Glebe Farm)的画作,当时以为只是复制品,今已证实为原作。去年以5万4千美元的价格在辛辛那提售出;这幅风景画即将在苏富比拍卖,预估最低起标价为403万美元!

康斯特勃的故居英国萨福克郡,当地一个画廊最近刚结束一个名为“造就康斯特勃”(Creating Constable)的展览。由于展览适逢他著名风景画《干草车》(The Hay Wain)完成200周年,伦敦国家美术馆(London’s National Gallery)将《干草车》出借给该画廊展览。

属于自己的云彩

风景画家的作品能使人们沉思、关心及反思这个世界。许多看过康斯特勃风景画的人回头看自家后院时,无不感受到沐浴在宁静和喜悦之中。

约翰‧康斯特勃的作品《多云的天空研习》(Study of a Cloudy Sky),1825年创作。油彩、纸、硬纸板;10 3/8英寸×13英寸。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Yale Center for British Art),保罗‧梅隆收藏(Paul Mellon Collection)。(公有领域)

而有些人只是在散步时偶然瞥见美丽的云彩,立刻就能感到振奋不已。知名博主米歇尔‧莫奈(Michelle Monet)说:“现在每当我外出,尤其是在每年这个时候,我几乎都会不由自主地抬头观看云层,感觉超凡脱俗、触及心灵、无拘无束,很神奇吧?!或许觉得自己和宇宙有某种联系。我不太清楚,只是觉得云彩很有意思!令我感到快乐和平静”!

“赏云协会”(The Cloud Appreciation Society)(不开玩笑,真的有)在2016年举办了康斯特勃的云试画展览。协会在网站上写道(点这里):康斯特勃描绘的云彩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好的礼物,他应该也会认同赏云协会的信念:“请抬头,赞叹那转瞬即逝的美丽,别忘了生活要多一点天马行空!”

寻找完美的云彩不必环游世界。英国艺术家约翰‧康斯特勃喜欢在英格兰萨福克地区自家附近绘制风景。他1821年写信给好友约翰‧费舍尔(John Fisher)说:“我应当把我熟悉的家乡画好。”康斯特勃在试画和绘画作品里呈现的云彩滋养了我们的身、心、灵;而且,只要在自家后院抬头就能找到。

注:18世纪之前的画家大多在纸张、木板或金属上面作画。传统上先打上石膏底料(Gesso),再上一层有颜色的基底(咖啡色),再用白石膏在上面构图。

原文:Constable’s Clouds: The Artist Goes ‘Skying’ in His Own Backyard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的立场。

责任编辑:茉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文徵明以“白描法”钩出娉婷玉立的莲花,用极婉约匀称的细线来钩勒。为了显现花瓣的精气有神,画瓣尖,下笔时先以书法中的“顿笔”为之,再提笔上来,一上来就见真章了。我们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线条是那么细致温和,好像随手不经意地就画出来似的,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显得韵味无穷。
  • 南梁 张僧繇《雪山红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轮廓线以外,不添加任何线条也就是没画皴法。 这幅画怎么和常见的中国山水画迥然不同呢?
  • 来自比利时的法兰德斯风格画家安东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公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画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所绘的肖像画,优雅地呈现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宫廷样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师,他善于运用色彩和大胆的笔触来表达光线、物体的移动和布料质地。这项特长也让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绘出高度精准却仍具有绘画特点的蕾丝质地。蕾丝这种非常精致又复杂的布料是16至17世纪时富有的艺术赞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饰配件。
  • 华丽夸张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简单的情节、即兴对白和户外表演,是即兴喜剧(Commedia dell’Arte,又译艺术喜剧)的核心特征。其幽默剧情常围绕着年轻恋人的种种考验。演员们不受台词限制,可以根据观众的反应调整表演。这些喜剧常含有对时政的讽喻和接地气的幽默,可以巧妙避开查禁。这种意大利民间戏剧形式也成了18世纪洛可可(Rococo)艺术运动的理想题材。
  • 冬天多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沉闷些,有些人觉得天空乌云密布缺少阳光令人提不起劲来。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里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馆里望向天空,当天刮风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现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带点细微的灰色、蓝色甚至紫色。
  •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宝藏之一是位于帕多瓦(Padua)的斯克罗维尼小礼拜堂(Scrovegni Chapel)。是什么让小小的斯克罗维尼神妙不凡,且意义重大?
  • 丁托列托在自己画室的墙壁上写有这样的座右铭,作为灵感之源的提醒:“米开朗基罗的造型与提香的色彩”(Il disegno di Michelangelo ed il colorito di Tiziano)。《创造动物》这幅画是向两位大师致敬之作:丁托列托动态地描绘了神体,并满怀愉悦地赞美自然界。此画如今收藏在威尼斯学院美术馆(Gallerie dell'Accademia)。
  • 美国作家史丹利‧霍洛维茨(Stanley Horowitz)写道:“冬天就像蚀刻版画,春天是水彩画,夏天像油画,而秋天是综合四季的马赛克(镶嵌画)。”几世纪以来,诗人与作家用笔歌颂四季,而画家用色彩使之流传千古。
  • 聚会宴饮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在古希腊,有一种称为“会饮”(symposium)的特殊宴会,是当时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随后,宴饮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十分盛行,并以不同的形式传承至今。
  • 早在1855年,也就是多雷(Gustave Doré)二十三岁时就计划为但丁《神曲》着手绘制插图。他的艺术才能大多体现在为文学作品创作插图上。除了神曲之外,他还为其它文学名著制作精美的插图,如《圣经》、《失乐园》、《唐吉柯德》等等,而神曲插图的面世,即被大众认为文学结合视觉艺术的一大杰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