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结草衔环 生者与死者都不忘感恩图报

作者:容乃加
结草衔环,知恩图报。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918
【字号】    
   标签: tags: , ,

知恩图报是中华文化中珍贵的一环。古人说感恩报德至死不忘!阴间的鬼也知恩图报,史书上有记载。从另方面来说,人做的好事、善事,也不会白做,可能在什么关键时刻、或关键的事情上就得到令自己意外的好回报。

鬼结草报恩

《春秋左传》鲁宣公·传十五年记载了一段鬼结草报恩的事。

在晋公子重耳出亡的19年间,有几位贤士追随在他左右,魏犨(音同抽)也是其中之一,以勇力闻世。重耳回国当上了国君——晋文公,封魏犨为大夫,后人称他魏武子。魏武子的长子,叫魏颗,为人明礼敦厚,担任晋国将军。

魏武子有个宠爱的妾叫祖姬,祖姬虽受宠但没有儿子。平日,当魏武子生病的时候,就叮咛儿子魏颗说:“我死后要选个适合的人家,把祖姬嫁出去,祖姬是我心爱的妾,不要让她流离失所,我在九泉下才能安心瞑目。”后来,魏武子病情沉重,临终前告诉魏颗:“要让祖姬为我殉葬,好让我在地府有个伴。”

在魏武子死后,魏颗为祖姬找了合适的对象,把祖姬嫁了。有人问他:“你怎么没有遵照父亲的遗言去做,怎么把祖姬嫁了呢?”魏颗说:“人在病重时,脑袋就昏乱了。所以我按照父亲脑筋清楚时所说的遗言去做。”

鲁宣公十五年初秋,秦桓公出兵伐晋。秦国的人马进入晋地,在辅氏(今陕西省辅邑县)这地方扎营,领军的猛将杜回是个大力士。魏颗受命反击秦兵。两军在辅氏交战,结果晋国打了胜仗,缔造惊喜的战绩。

当时在战场上,魏颗将与杜回交手的时候,忽然看见他的前方有一个老人把地上的草打结(结草)。杜回快速来到他前方,突然脚下一个踉跄,颠倒在地,马上就被魏颗生擒了。秦国士兵看到主将不战而败,瞬间泄了气,溃不成军。

那天夜里魏颗梦见一个老人,一看就是白天在战场上结草的那个老人。老人对他说:“我就是祖姬的父亲,你采用你父亲早先的遗言救她一命,我是来报恩的。”

衔环报恩

“衔环”是活着的时候报恩的故事,和“结草”结合成“结草衔环”的成语,都是讲感恩图报的故事。

“衔环”的故事发生在东汉太尉杨震的父亲杨宝身上。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记载,杨宝是弘农人,很有爱心,对动物也很爱护。他九岁的时候在华阴山北面,看到鸱枭攻击一只黄雀,黄雀被啄伤坠落在树下飞不动,转而又受到蝼蚁侵袭,爬满它全身。

杨宝将黄雀置怀中带回家,放在屋梁上养护。夜里听到黄雀啼声凄切,一看原来是被蚊子咬得很惨。于是他把黄雀移置巾箱中,日日用黄花喂它吃。过了十几天,黄雀毛羽长成了,能飞翔了。它朝去暮来,夜里就宿在巾箱中,就这样过了一年时光。

忽然有一天,黄雀和群鸟一起飞回来。黄雀遶着杨宝家飞翔,边飞边哀鸣,数日才离去。那晚,杨宝读书到三更,忽然来了一黄衣童子,对他说:“我是王母的使者。昔日出使蓬莱,遭到鸱枭攻击,蒙君仁爱救了命,现在受命往南海。”黄衣童子与杨宝告别,拿出四个白玉环送给他,说:“令君的子孙为人高尚洁白,将会登三公,往后的事将如这四个环。”东汉经史大家蔡邕论云“昔日黄雀报恩而至”,意指杨宝的这一故事。

杨宝隐居不仕,孝顺的声名远播,他的儿子杨震在东汉为太尉,掌军事居三公;孙子杨秉,曾孙杨彪,都是东汉的名公,一家四代声明高洁受人尊仰,结局果然如那四个白玉环预示的一般。

后人说“生当衔环,死当结草”,就是说衔环是活时报恩,结草是死后报恩,来自上述的两个故事,合成“结草衔环”一词,用来比喻至死不忘感恩图报,展现温良诚朴的可贵人性,也回应了行善得好报的天理。

资料来源:《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十四,《续齐谐记》

─点阅【成语故事】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月到中秋分外圆!黄历八月十五日围绕着月亮的许多民俗传说,尤其是中秋节的神奇事儿纷纷涌上记忆的时空,让人回味中秋节的神奇时空!它们跨越了几千年的记忆,搭起仙凡之间的桥梁。
  • 秋天多变的风貌往往容易触动人心,诗人咏秋的诗篇很多,其中有些在诗情画意中对应了秋天的季候典故,让秋的印象更深深印入人心田。我们来看一篇咏早秋的诗,体会其中简单二十个字中蕴含的丰富文化意境与深永的意味。
  • 人们讲“靠山”是指人的后台撑腰的人事力量,“靠山”这一名词是怎么来的?它来自一段历史中的真实故事。故事晓谕我们:不论居太平乡或处乱世,作人能把住“良心”,不为名所俘,不被利益所诱,不畏强权欺压,不惧邪恶逼迫,就是处世最好的靠山!
  • 在中华文化的川流中,“虚室生白”是中华文化的思想观之一,它出现在道家思想中,也被历代不同的人事物取用,历来受到重视未有间断,成了一种处世智慧。“虚室生白”出自何处?我们的先人怎样用生命去实践这种精神?
  • 从《列子》引出的这则故事,后来演变为“蕉叶覆鹿”,用来比喻世间的荣辱得失犹如梦幻,一切宛如镜花水月;另有解读则是比喻把真事看作一场梦而一再判断失误。
  • 如果您听说谁家刚刚诞生了一个“千金”,当即知道这家的新生婴儿是个女孩。说起千金的话题,这里边还有不少趣闻,不仅指货币,也曾指男孩,那什么时候专称发生了改变?
  • 母亲节让人想起康乃馨。在中国历史上,其实早就有代表母亲的花了,比康乃馨更是悠久,那是什么呢?中华文化的母亲节很有特色!
  • 常言形容人“病入膏肓”,或说“病在膏肓”是指一个人已经无药可救了。病势已入膏肓,命将危矣!膏肓是在人体的什么地方?为什么“病入膏肓”就无药可救?这成语是出自哪本古籍?
  • 满族,格格,清朝,夏琼芬
    华夏民族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着古老的记忆,这记忆来自秦汉三国、唐宋明清。五千年间,每一朝代都遗留下丰富的文化,镌刻在华夏民族的基因里。您或许曾想穿越时空回到过去,看一看历史的朝代中是否有您前世的身影,那么在此之前,您应当获得适量的知识储备,以免在古代社会里不小心冒犯了君子、唐突了佳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