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唐诗】

王维《息夫人》一诗赐福一家人破镜重圆

作者:踏雪飞鸿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表达了两个女子受迫于现实,然而坚贞不移的心意。(容乃加/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570
【字号】    
   标签: tags: , , ,

人们称王维是“诗佛”,说他的诗妙悟造化之妙和人生的禅机。王维有一颗悲悯又勇敢的心,他写了《息夫人》一诗,救了一家人,带给一个贫贱家庭想都不敢想的好结局。

王维息夫人

在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王维诗名如日中天。他宦游长安、洛阳,两都中的王公、驸马和豪门贵族,都想要宴请王维,都把王维的登门造访当作一大荣幸。当时唐玄宗的长兄宁王李宪、五弟薛王李业对待王维有如师友一般。

王维《息夫人》一诗就是在宁王府中写成的。本诗为性格坚贞但是命运多舛的女子传递了心声。诗中时空转换,从唐代上跨春秋时代,用了息国息夫人的夫君被楚王所杀的故事代言女主角的心意,虽然诗境婉转含蓄,诗意则表现得一清二楚。

《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今时一作今朝。难忘一作能忘。满眼一作满目。)

宁王宴请贵客,这一天座上客十余人都是当时文士。王维是贵客中的贵客,当时才二十岁。陪侍的宁王的宠妓,个个姿色出众,人人怀有绝艺。其中有一个长得纤柔莹净的和其他人的气质显然不同,她沉默内敛,却是妩媚明艳,自然动人。

原来她是宁王的爱妾,一年前召入宁王府的,本是宁王府的邻家女子。有一天宁王无意间见到这女子,一见难忘,可是左右却告诉他这女子是有夫之妇,她的丈夫是做饼卖饼的饼师。宁王就赠送饼师很丰厚的礼,从而把他的妻子带回王府。

宁王对此女珍惜宠爱有加,到这一天,刚好满一年。宴席上,宁王问爱妾:“你还想起饼师吗?”爱妾默然不作声。这时,宁王跟身边近侍说了句话,近侍就带进来一个男子。宁王让此男子和爱妾面对面一见。

当那爱妾和男子四目相接,立时簌簌泪下,垂落双颊。在座的十几位文士都感染了他俩凄恻的情意。

宁王让座上的宾客赋诗。那爱妾无语的表情和眼泪触动了王维记忆的某个夹层,他最先完成诗作——《息夫人》,诗题下有个小“怨”字,因此这首诗也称《息妫怨》。妫(音同归)是息夫人娘家的姓氏,这是一首带着故事的叙情诗。

王维用了春秋时代楚文王灭了息国夺取息夫人,而息夫人始终不与楚王说话的故事。王维以此诗婉转地为眼前宁王的爱妾——饼师的妻子代言:“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诉说着:此时身边的宠爱,始终不能让我忘记旧日夫妇的恩义。在富丽的王宫里看尽姹紫嫣红,好像都在为我垂泪,王夫为我而死,生死难忘,怎么也不和楚王说话。

饼师的妻子心中的选择是宁取旧日恩也不要今时宠,物质与精神在她心中天平上的较量,谁轻谁重一目了然;“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泪”象征她珍惜旧日恩义从未改变,“不言”代言了她的决心。这首诗虽只短短二十个字,却能句句叙事,句句表情,王维黏合眼前和千年前的两个女子,以史事借喻的手法作了委婉的表达,又强烈表现了女主角的情感。

在座的其他诗人文士看到王维的《息夫人》一出,都束手了。宁王也能立即内省,就顺遂了爱妾的心意,放归她回到饼师的身边。

息夫人的故事

息夫人是春秋时代陈宣公之女,息国国君的夫人,可却是个命运多舛的女子。当她归宁过境蔡国时,她的姊夫蔡哀侯看到小姨子息妫美色绝伦,起了色心,态度轻佻。息侯因为蔡侯的无礼非常愤怒,借用了楚文王的军力,在莘这个地方大败蔡国的军队。在这一场战役中,蔡哀侯被俘到楚国。

蔡哀侯为了报复,故意在楚王面前极力称赞息妫之美天下无双。结果,楚王的色心被挑动了,他访了息国,一睹息妫的美色,为之倾倒,竟设宴擒住息侯,灭了息国,并将息妫带回楚国,立为妃子。

楚文王对息夫人宠幸无比,两人生下二子熊艰和熊恽(后来的楚堵敖和楚成王),但是息夫人却不与他说话。楚王问她为何总是不和寡人说话?息夫人总算回答了他:“一个妇人身事二夫,纵然不得一死,又有什么话好说的呢?”

楚王将这一切归到蔡哀侯身上,为了得到息夫人的欢心,又兴兵攻打蔡国。起淫念恶念的蔡哀侯,招来大祸死在楚国。

息夫人的故事在史上流传久远,王维借用了古老故事写下《息夫人》一诗,让贫贱夫妻得以破镜重圆。王维佛心自然流露,滋润生命细无声。

资料来源:《本事诗》《春秋左传》《全唐诗》@*#

─点阅【爱读唐诗】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世上有些人他们广施阴功(阴德)却遭受污名还能不加以辩解,这样的人就真是难能可贵了!上天看到了这样的人能不爱护而给予回报吗?!
  • “义理人情”与礼法在日本社会具有约定俗成、世代传承、相对不变等特点,其背后的定海神针,是道德、信仰。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造成1.8万人罹难,40万人受灾。在灾难面前日本人的沉着冷静,井然有序,并相互鼓励、帮助,正是被深植于日本人精神中的礼法之自然表现。
  • 七月中元的祭祀表现了人间与神佛沟通、与灵界鬼魂沟通的精神仪式与多元文化的内涵。然而其中显现的核心精神和一般想像的“鬼节”,又有什么不同呢?来看看佛教的盂兰盆节和道教的中元节起源,即可分明。
  • 各城各邑各地方都有守护地方、翦凶除恶的守护神——“城隍”。民间百姓和官吏都很尊敬这位地方守护神,尊称“城隍爷”。城隍爷是怎么选出来的?哪些人可以当上城隍爷呢?听过城隍的考试吗?蒲松龄《聊斋志异》有“考城隍”的故事;清代名人袁枚的后身也成了城隍。
  • 大陆知名歌手刀郎的《罗刹海市》一曲激起千层浪,歌中有许多谐音、隐喻的文学表现,“那马户不知道它是一头驴,那又鸟不知道它是一只鸡,岂有画堂登猪狗?哪来鞋拔作如意?”到底影射了什么人类的问题?
  • 有人认为“劫数”天定,是命运中注定的灾难,人为无法改变。不过我们想深究的是,若“劫数”是天定,那么上天又是依据什么来定呢?后天能否改变呢?
  • 传说中的地狱真的有十八层吗?人到底犯了什么罪会受到这些惩罚?我怎么样才能避免这个下场呢?
  • 大禹说喝了美酒之后说:“后世必然会有因酒而亡国之君”而拒绝酒师,齐桓公夜半大快朵颐之后,一睡到天亮还不醒,之后说道:“后世必有因美味而亡国的啊!”何以齐桓公还是没能逃出这个预示的宿命?
  • 鲁宗道在北宋之朝有“鱼头参政”的尊号,许多权贵都惧怕他。但是,在他担任太子谕德的时候,曾在酒店饮酒,让皇帝派来传唤召见的使者在他家门外久等,延误了上朝晋见,然而他却没有受到处罚且还受到重用成为重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 当我们一谈到“哲理性”的事物时,往往就将抽象的体系性哲理思维和叙述,当作“哲理”或者“哲学”。不过,在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中,一个简单常见的事物往往可以符号化而成为一种形而上的道术理念。“土”就是其中之一的理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