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人生】十七年来不知父亲是强盗一朝真相大白

作者﹕泰源整理
人生遭逢不测,骨肉离散,往事尽成云烟,锥心刺骨之痛却是久久难灭。一朝拨云见日,茫茫人海骨肉相逢,真相让人不胜唏嘘:上天有知!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2254
【字号】    
   标签: tags:

宋理宗时期,谭州湘阴县有个人叫李屠,家有几顷田地。他的妻子博通经史典籍,自己教儿子应龙读书学习,然而李屠经常伤叹,呵叱应龙。

应龙年十七岁时,乡里举荐他来年赴省试,李屠不给他路费。妻子偷偷地给了儿子应龙一点钱,应龙便挑着行李独自上路了。走了三天,到了某个村子,正赶上天色渐黑,又无旅店可住,便横岔到小路上,希望遇上一个人家可以留宿。走了没多远,看见一个大宅院,一打听是郑通判家,于是走到院门前求住一宿,守门人不接纳,应龙再三恳求,这时有个老门房说:“天色已经晚了,的确不容易在别的地方找到住处,不过官人不在家,等我进去禀过老夫人,让他在门房暂住一宿好了。”

老夫人回复说:“既然是赴省参加考试的官人,请到书斋来住吧。”并且叫人准备饭食招待他,应龙庆幸自己运气非常好。过了一会儿,老门房又出来对他说道:“老夫人请喝茶。”应龙对这种异乎寻常热情的招待感到很奇怪,但也不好违逆,便应声进去了。老夫人详细询问应龙的姓名,安排了丰盛的酒菜,始终坐在旁边,不停地盯着应龙看,嘴里还常常发出表示奇怪的“咄咄”感叹声,应龙哪里明晓其中的原因呢?

酒席吃毕,他走入书斋,只见已准备好帏帐,非常整洁。第二天清早,老夫人送给应龙纸钞一千贯钱,嘱咐说:“回来途中千万要到这里来。”

应龙在京城等候发榜,结果中第,经过殿试成为进士,授官澧州教授。回途他又来到老夫人家。老夫人热情款待,留了他好几天。老夫人说:“官人酷似我亡故的儿子,我的儿子官至广州通判,任期满后,离职回乡时,全家被强盗杀害,只有老身我在家没出门,才得以幸免。我家有些田产,虽然立了宗族中的人为继承人,如今见到官人就如同再见我的儿子一样,叫人难以割舍,你如果到这里来住,应当分一半家产送给你。”

应龙以家有父母为辞婉然谢绝,老夫人又说:“你的父母可以一起来。”应龙便答应了她。老夫人再三请他一定要来,痛哭流涕地才送走了应龙。

应龙回到家里后,在李屠偶然出门时,赶紧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母亲流着泪说:“这个人就是你的祖母呀!你父亲全家被强盗杀害,只留下我在。当时你在我腹中已有五个多月了,今天的父亲就是强盗。”

应龙非常感慨悲痛,便去制置使胡颖(号石壁)处报告,胡颖大吃一惊,秘密派人接老夫人来,仍旧以庆贺应龙新得官为借口,请他的父母一同会宴。应龙的母亲来到后,进入宅堂,见到老夫人,两人相对大哭,悲喜交集。

胡颖把李屠交给诉讼机关调查取证,真情实况全部调查清楚后,抄了他的家,并砍头正法。叫应龙母子与老夫人一起回家,又申报朝廷,为应龙改回原姓。这件事发生在宋理宗之世。(出郭霄风《江湖纪闻》)

下面再讲一个“李老失子十几年后喜重逢”的故事:

相逢尽是天意。(Pixabay)

清朝时期,恒山地区(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南部、河北省张家口市南部)有一位叫李老的农民,他有数百亩地,过着小康的生活。中年时生了一个儿子,叫壹。壹长大后去读书,李老对他的学习非常严格。壹在十二岁那年,因为玩耍而耽误了学习,害怕父亲责骂,偷了家里的钱逃走了。李老夫妇非常着急,悬赏金钱寻找儿子,到处都找过了,但一直没有消息。

壹的母亲非常伤心,几乎要轻生。李老安慰她说:“我们还不算老,还可以再生孩子。”但壹的母亲因为思念儿子已经病了。她多次劝李老再娶一个妾来延续香火,但李老不忍心。时间飞快地又过去了十年,李老已经快七十岁了,仍然没有儿子的消息。家族里贫穷的内外亲属都想继承李老的财产,纷纷争吵不休,让李老更加厌烦苦恼。

李老觉得自己精力还很旺盛,体力还可以,听说山西和河南之间有人卖儿女,价格非常便宜。于是李老拿出一百两银子给了中介人,用五十贯钱买了一个端庄的少女,非常满意。

女孩问李老的姓名和籍贯,李老如实告诉了她。女孩惊讶地说:“我和您同姓同乡,真是奇怪!”李老说:“同姓可能有,但我的家乡离这里相隔五百里,不能算是同乡。”女孩说:“我小时候听父亲说过,他姓李,名壹,恒山人。后来因为逃学出走,当了人家的义子。现在不知道亲生父母还在不在?他常常念叨着哭泣,我和母亲就安慰他。”

李老惊讶地说:“根据你的描述,他确实就是我的儿子,你应该就是我的孙女。幸好你说了这些话,我们赶快去你家确认一下;虽然相隔十多年,但声音和笑容应该没有改变。”

于是李老带着女孩回到村里,叫她父亲出来,果然是李老的儿子。儿子哭著述说经过:逃出家后,茫然南奔,钱用完了,就在村里乞讨。有一个同姓的老人收留他当了义子,后来又为他娶了妻子,生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前些年义父母相继去世,儿女多,日子变得艰苦,只好卖掉女儿度日。

李老非常高兴,命令儿子把家具都卖掉,带着六个孙儿孙女回家。他的妻子孤苦伶仃地躺在病床上,听到儿子回来的消息,又突然看到子孙满堂,一下子从病床上跳将起来。(出《夜雨秋灯录》)

资料来源:《江湖纪闻》、《夜雨秋灯录》@*#

─点阅【古道人生】系列─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道光十五年(1835年)栗毓美为河南山东河道总督,他一生最大功绩就是治水,民间为他修建了祠庙,拜他为“河神”,称为“栗大王”,他也成为历史上最后一位黄河河神。平时他在家中或外出时,必定会带着一个小木牌和一件赤褐色的衣服,小木牌上没有名字,只是写着“恩太太”三个字,这背后有什么感人的故事?
  • 姚老板对冯皮匠说:“你们的起居饮食都不用愁,一切皆由我供应;兄弟您也不需要再劳累了,您将嫂子迎来,和我们一起居住,我们将一起经营这个合业,不用再有别的忧虑了。”冯皮匠为何能得到这个福分呢?
  • 一个人的钱财不是越多越好,要和自己命中的福分相匹配。如果一个人的命是注定只能载重五十吨重的船,但他凭努力、才能或时势、机遇而发了个一千吨重的大财,船轻财重,这样的船就行不远,稍有风吹雨打,船身就会倾覆无疑,所赚的千万财富也如竹篮打水一场空,为他人作嫁衣裳。
  • 人间与幽冥真相隔吗?人行善在天地和幽冥之界都有感应与回报。
  • 神目如电,因果报应亦不爽。杀人灭尸、盗财灭迹,难道人不知,天就能放过行恶的人吗?来看两则故事的印证:赖账杀人祸延子孙和偷窃灭迹天降罪罚。
  • 两个故事,两种心态,一悲一喜的结局:丈夫因不相信妻子,想试测妻子的忠心,反而让自己丢了性命;一个雇工勇抗盗贼,结果意外得妻。
  • 明朝嘉靖年间,浙江发生惨案,一个新嫁娘在成婚次日早晨,发现丈夫和他母亲双双死在厨房里,告上县衙。结果新娘和护送她回乡出嫁的亲戚孝廉都被县官冤判死刑。这个玄案是怎样破案的呢?
  • 召家有三公子,老三资愚考了十年的童试,年年落榜,在家中成了在厨房掌火的“烧火三相公”。这一年他陪着两位兄长上省城考举人,却意外中举而且成了第一名的魁首,这难道是命中注定的?
  • 清朝时,一个卑贱的乞丐,怎能转身变为水陆提督呢?他的人生中遇到了什么贵人?发迹后他说,天下只有一个人知道自己,那就是查孝廉。查孝廉才华出众,为人风雅,他说过,海内的豪杰,非到下层社会去寻访不可。
  • 孙老叫人将酒席撤去,屋里的老婆听说儿子死了,一步一跌地大哭着出来。孙老说:“这儿子是来投胎讨债的,不是你的儿子,你不须啼哭。”远近的人都闻知此事,无不叹息奇异的转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