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历史瑰宝:巴伐利亚宁芬堡宫

ARIANE TRIEBSWETTER撰文/吴约翰编译
德国慕尼黑(Munich)西部的建筑瑰宝“宁芬堡宫”(the Nymphenburg Palace)。(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536
【字号】    
   标签: tags: , ,

具有历史意义、神话色彩、美不胜收。用这三个词用形容德国慕尼黑(Munich)西部的建筑瑰宝“宁芬堡宫”(the Nymphenburg Palace)再适合不过了。过去,它是巴伐利亚统治者的避暑胜地(夏宫)。

1662年,为了庆祝王位继承人马克斯‧伊曼纽尔(Max Emanuel)的诞生,巴伐利亚选帝侯斐迪南‧马利亚(Elector Ferdinand Maria)将慕尼黑郊区土地,赠送给意大利出生的妻子萨伏依公国的亨丽埃特‧阿德莱德(Henriette Adelaide of Savoy)。两年后,意大利建筑师阿戈斯蒂诺‧巴雷利(Agostino Barelli)开始为夫人建造一座夏宫,属意大利风格别墅。建筑师亨利科‧祖卡利(Henrico Zuccalli)于1673年接手兴建。

亨丽埃特‧阿德莱德很喜欢这栋建筑,把它命名为“仙女城堡”(borgo delle ninfe)。1701年,儿子马克斯‧伊曼纽尔扩建城堡,新增两座气势宏伟的寓所楼阁(residential pavilions )和侧廊(side galleries)。他的继任者选帝侯卡尔‧阿尔布雷希特(Elector Karl Albrecht)再度扩建宁芬堡的腹地至今日所见的规模。

宁芬堡宫的设计融合了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风格,更将希腊罗马神话与巴伐利亚历史结合在一起。1805至1918年间,德国维特尔斯巴赫王​​朝(the German Wittelsbach dynasty)透过侯选决定的历任巴伐利亚王国统治者皆住在这个宫殿。

马克斯‧伊曼纽尔寓所的壁画、家具、画作均采巴洛克风格装饰。宫殿大厅(The Great Hall)的天花板壁画以洛可可风格的灰泥粉饰妆点。著名的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King Ludwig II)的母亲卡罗琳王后(Queen Caroline)的寓所,正好代表巴伐利亚国王统治时期的设计风格:新古典主义和拿破仑帝国风(Napoleonic Empire Style)。

宫殿大厅(The great hall)

宫殿大厅位于宁芬堡宫中央,楼高两层,光线充足,装潢耀眼夺目。灰泥粉饰、天花板壁画、金色纹饰细节等,均采强调装饰性的洛可可风设计,由18世纪巴伐利亚艺术家约翰‧巴蒂斯特‧齐默尔曼(Johan Baptist Zimmermann)设计。室内墙壁色彩柔和,五彩缤纷的天花板描述仙女以及将自然引入宫殿的花神弗洛拉(Flora)。画家以田园诗般的美景,彰显繁荣昌盛的巴伐利亚王国。

宫殿大厅位于宁芬堡宫中央,两层楼高,光线充足,装饰耀眼夺目。(Shutterstock)

仕女画廊(The Gallery of Beauty)

著名的仕女画廊展示宫廷画家约瑟夫‧卡尔‧斯蒂勒(Joseph Karl Stieler)绘制的36幅美女肖像。这些肖像画最初陈列在慕尼黑官邸(the Munich Residence)(巴伐利亚选帝侯、公爵或国王的故居),后来才转送到宁芬堡宫。当时的社会认为,外在美是道德完美的体现,如同画廊里展示的美女肖像一般。美和艺术在宫殿内随处可见。

仕女画廊声名远播,展示宫廷画家约瑟夫‧卡尔‧斯蒂勒绘制的36幅美女肖像。当时的社会认为,外在美是道德完美的体现,如同画廊展示的美女肖像一般。美和艺术在宫殿里随处可见。(Shutterstock)

卡罗琳王后的书房与会客室(The Study and Reception Room of Queen Caroline)

巴伐利亚王后卡罗琳的书房同时兼会客室功能。家饰风格充满拿破仑时代的埃及时尚。例如,圆桌表面镶嵌的是来自异国巴黎珍贵的木材,圆桌周围镶嵌着埃及小法老造型的镀金青铜浮雕。其它家具在慕尼黑制造,采用当时流行的桤木(alder)镶板制成。

巴伐利亚王后卡罗琳的书房兼会客室。家饰风格充满拿破仑时代的埃及时尚。(Shutterstock)

宁芬堡花园(The Nymphenburg Garden)

巴洛克风格的花园紧邻宁芬堡,园内随处可见希腊罗马雕像。花园设计师多米尼克‧吉拉尔(Dominique Girard)是凡尔赛宫的喷泉大师,也是凡尔赛花园设计师安德烈‧勒诺特尔(André Le Nôtre)的徒弟。这座花园是选帝侯马克斯‧伊曼纽尔的主意,属于地445英亩的宁芬堡公园的一部分。19世纪初,园艺建筑师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冯‧斯克尔(Friedrich Ludwig von Sckell)以英式景观风格重新设计。但宫殿前方的喷泉、大道和中央运河皆保留原始巴洛克花园风貌。如今,宁芬堡公园是德国花园设计和英式景观风格的最佳典范。

宁芬堡花园属巴洛克风格,紧邻城堡,园内随处可见希腊罗马雕像。宁芬堡公园是现今德国花园设计和英式景观风格的最佳典范。(Shutterstock)

巴登(the Badenburg Pavilion)

宁芬堡公园内的巴登堡建于1719至1721年间,采巴洛克风格设计,有高大的玻璃门、墙饰喷泉、特色镜子、精致的灰泥粉墙饰等,专为小型庆祝活动建造。天花板壁画描绘阿波罗神和女神弗洛拉,另有九位缪斯女神环绕周围。此外,查尔斯‧杜布(Charles Dubut)的灰泥粉墙饰造型,充满爱、水、节庆气氛,还有象征四季的小天使装饰在天花板角落。馆内还有一处欧洲最古老的室内游泳池,因为历任巴伐利亚统治者都很喜欢游泳。另外,以中国风壁纸装饰的空间也可在此欣赏到。

阿美琳(The Amalienburg Pavilion)

阿美琳堡建于1734至1739年间,是唯一不是由选帝侯马克斯‧伊曼纽尔所建的花园城堡。这是选帝侯卡尔‧阿尔布雷希特(Elector Karl Albrecht)为妻子玛丽亚‧阿玛利亚(Maria Amalia)所建,用来举办小型派对和狩猎野鸡等活动。弗朗索瓦‧德‧居维利(François de Cuvilliés)设计的阿美琳堡是公认的巴伐利亚洛可可式建筑一处美丽的典范。尤其是镀银镜大厅(the Hall of Silvered Mirrors)堪称欧洲洛可可风设计的杰出之作,雕刻和灰泥粉饰由约翰‧约阿希姆‧迪特里希(Johann Joachim  Dietrich )和约翰‧巴蒂斯特‧齐默尔曼(Johann Baptist Zimmermann)联合设计。

阿美琳堡建于1734至1739年间,用来举办小型派对和狩猎野鸡等活动。公认是巴伐利亚洛可可式建筑一处美丽的典范,尤其是镀银镜大厅(the Hall of Silvered Mirrors)堪称欧洲洛可可风设计的杰出之作。(Shutterstock)

帕戈登堡(The Pagodenburg Pavilion)

帕戈登堡的外型雅致,建于1716至1719年间,为了休憩之用而建造,馆内有休息室、气派的造型瓷砖大厅、漆器柜等特色。建筑外观状似中式宝塔(Chinese pagoda),故以“宝塔”(pagods)来命名帕戈登堡。帕戈登堡一楼以荷兰瓷砖装饰;二楼有18世纪初欧洲流行的中国风装饰,和法国摄政风格(French Regency style)特色。

帕戈登堡的外型雅致,建于1716至1719年间,以休憩目的建造,馆内可见休息室、气派的造型瓷砖大厅、漆器柜等特色。建筑外观状似中式宝塔,故以“宝塔”(pagods)来命名帕戈登堡。(Shutterstock)

隐士庐(The Magdalenenklause pavilion)

隐士庐建于1725至1728年间,是欧洲最早将花园城堡建筑设计成废墟的例子。以人造石窟设计的意大利风格隐士庐就像是一座修道院。以木板装饰的房间,营造修道院简约的氛围。这里是马克斯‧伊曼纽尔静修和沈思之处。石窟和小礼拜堂以灰泥粉饰装饰,造型有雕刻珊瑚、金属花、贝壳、彩色鸟等形象。

想一窥巴伐利亚迷人的历史,欢迎造访宁芬堡宫。至今,宁芬堡宫仍是一座集欧洲各式建筑风格于一身的最佳宫殿典范。由于每个时代不同的宫廷风格,宁芬堡腹地也随之扩大升级,这当然也反映出不同文化影响下的巴伐利亚历史。

原文:Nymphenburg Palace: A European Gem of Bavarian History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作者:艾莉安‧翠布斯维特(Ariane Triebswetter)是位国际自由记者,拥有现代文学和古典音乐背景。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的立场。

责任编辑:茉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站在美国国会大厦圆形大厅(Capitol Rotunda)里可以欣赏到许多艺术。 很多人认为圆形穹顶的视觉体验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游客花时间研究这个广阔空间所呈现的艺术、建筑和雕塑,否则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圆形大厅里的饰带(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Alabama State Capitol)位于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门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是该议会大厦特色。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与其它州的议会建筑类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个城市。
  • 奥斯陆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这座于市中心、弧形一层楼高的荷兰巴洛克风格建筑,以石材与红砖混合而成。大教堂东边是教堂前侧圣坛或称礼拜堂(chancel),钟楼有铜制的圆屋顶,搭配文艺复兴风格的尖塔。大教堂几世纪以来不断在整修与翻新。
  • 雕塑通常用来纪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来,雕塑流行的题材包括神话场景、政治领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个最特别的主题并不在上述类别里。人物雕塑《斯皮纳里奥》(Spinario)或称《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现的是一位坐着的裸体男孩,全神贯注地在拔他脚上的一根刺。几千年来,这座雕像给艺术家带来非常深刻的启发。
  • 英国威尔顿庄园(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义与英国美学,堪称独树一格。外墙采用当地石材建造,与英格兰威尔特郡(Wiltshire)乡村融为一体。古典比例、强调对称、矩形特征等设计,符合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安德里亚‧帕拉迪奥(Andrea Palladio)的美学原则。外墙没有石柱,最初的构想是为了让人们可以待在户外,同时还能屏蔽来自地中海炙热的阳光,这样的设计适合北方的地理与气候。
  • 大理石屋(Marble House)静谧地坐落在纳拉甘西特湾(Narraganset Bay)沿岸,它是美国罗德岛纽波特(Newport)第一座大理石豪宅,将原本幽静的木屋改建成富裕的堡垒。取名“小屋”(cottage)是为了对早期木瓦风格(shingle style)避暑别馆的尊重。但事实上,这是一栋“适合王后”居住的顶级豪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