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冰:史无前例大放水,中共为何反而通缩?

人气 713

【大纪元2023年05月24日讯】2023年3月中共的物价指数显示明白无误的通货紧缩: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0.7%,环比(与2月份相比)下降0.3个百分点,低于预期;4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仅仅0.1%(几可忽略),环比(与3月份相比)下降0.1%。

人们纷纷问到,为什么通缩?我们不是刚刚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大放水吗?

2022年4月末中国的广义货币250万亿人民币,2023年4月末增加到281万亿人民币,一年之间增加31万亿元人民币!

曾记得2009年发生金融危机时,中共祭起了两次以上一次4万亿元放水的拯救经济的计划,人们大呼洪水来了!增发4万亿元是什么概念呢?在1990年刚开始公布货币发行数据的时候,全国的广义货币存量是1.9万亿元人民币。到2009年2月金融危机爆发前夕,货币发行已经经过了19年的膨胀,总量也就是50万亿元,到2009年12月份,增加到60万亿元。

可是过去的12个月期间,广义货币却增加了31万亿元!如此急速、巨额的增发货币,世所罕见。

可见中共的经济困境之险恶、情势之紧急。

难怪从专家学者到普通知识分子,都会琢磨这个问题:钱去哪儿了?

我在国内的校友也跟我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澄清一个概念:增发货币不一定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就是物价上涨,如果增发货币却并没有发生物价上涨,就不是通货膨胀。同理,通货紧缩就是物价下跌,如果在增发货币的背景下物价只有微弱上涨,也属通货紧缩。

在本世纪初、乃至于金融危机之后,我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也就是大量增发货币也不一定导致物价上涨。

在2003年到2009年2月份之间,广义货币存量从20万亿元增加到50万亿元,增加1.5倍。但是我发现家乡小城市的生活依然很便宜,唯有房价在涨。观察我生活所在的深圳乃至珠江三角洲,就看明白了:小商品和电器等所有消费品的中档的和低档的,供应源源不断,有多少需求就立即出现多少供应,加工能力很强。穷怕了的国人拚命地工作,以最低的成本大量生产商品。以手机为例,深圳、东莞一带电子工业中心,于2010年开始出现智能手机以后,人们一般看见的就是为大品牌做加工的大厂,但是其实更多的是散落的各种规模的小厂,一个懂行的人租个两居室就可以开始做贴牌手机。充足的供应满足各个阶层的需求,将终端产品的价格一直固定在低位(差异化营销的商品不在本讨论之列)。

只有供不应求的商品才会涨价。但是人们对多数消费性商品的需求,并不会随着手上的钱多了就一直增加需求。不仅一次性购买的消费品如此,例如家具,不会因为收入增加而相应增加需求;即便是重复消费品,例如手机,在过了普及阶段之后,也不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同步增加。

美国的情况也证明了,增发货币并不一定发生物价上涨。从2009年开始,美国一直搞量化宽松,多数时期利率很低。但是不仅多年都没有发生通货膨胀,而且有几年通胀率低于2%,在1%上下徘徊,呈现通货紧缩的特征。真正发生通胀,是在2020年中共病毒期间。虽然此时也大量增发货币,但是物价上涨的真正原因是全球供应链出现阻断。可以想见,如果不是因为供应链出问题,美国低收入消费者拿到纾困支票之后,一定是大买特买;商家立即增加订货,中国的、其它国家的厂商加紧生产,需求立即得到满足,最终价格涨不上去。美国消费者的需求有多大,供应就会有多大、多快。只要不出现持续的供不应求,就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到今年,供应链问题已经解决,为什么通胀率依然高企?从数据来看,目前美国的物价因为两个主要的因素而支撑着:其一,工资上涨,许多种类的劳动力供应紧张导致工资上涨,商品和服务的销售价格也相应上涨;其二,根据媒体的观察,美国的企业抬高了销售价格,所以尽管股市下跌了几个月,银行业也动荡不安,但是美国的公司获利不菲。

综上所述,增发货币并不必然导致物价上涨。但是在美国,增发货币必然导致资产价格上涨。例如房价和股票价格,在金融危机之后的十几年中获得了长足的增长。

中共经济在本次病毒疫情以前也是与美国类似的情形,只不过中共经济的资产价格上涨主要体现在房产价格上,股市却一直难以稳定上涨。这是因为中共经济的扭曲发展造成股市不能健康发展,老百姓不信任股市能稳定带来财富的增长。

但是,这一次,在12个月内新增31万亿广义货币之后,不仅股市,甚至房产价格也没有上涨。

这又是为什么呢?

公众号“财主家的余粮”在新浪网发表标题为“31万亿的新钱,都去了谁的账户上?”一文,通过分析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看到“在过去一年中增加最多的是居民定期存款以及其它存款,从2022年的75.2万亿元增加到了2023年的91.6万亿元,净增加16.4万亿元。”也就是说,新增31万亿元货币发行已经有一半进入居民存款账户。貌似藏富于民,而且速度飞快,是吧?但是其细节揭示的真相是冷酷的。

“财主家的余粮”进一步分析招商银行公布的存户数据,看到这样的分布:

“占总客户群体0.07% 的富人,拥有招商银行管理总资产的31.3% ,2022 年其人均资产高达2813 万元,相比2021 年人均增加33 万元;

占总客户群体2.2% 的中产,拥有招商银行管理总资产的50.1% ,2022 年其人均资产为151.4 万元,相比2021 年人均减少近2万元;
占总客户群体97.75% 的普通,拥有招商银行管理总资产的18.6% ,2022 年其人均资产为1.25 万元,相比2021 年人均增加1100 元。
综合招商银行的数据,2.27% 的人拥有招商银行所管理资产81.4% ,通常所谓的“2/8 法则”,用在财富分配上,极大概率低估了财富分配的不平衡性——实际是2%的人可能就拥有了80%的财富。

更重要的是,以往人数、资产和人均资产都持续增长的‘中产阶级’,在2022年,其人均资产额度,居然罕见的出现了下降(人均下降2万元),而不管怎样,富人和普通民众的资产,反而都还有所增加,这说明在过去的2022年,财富的不平等在加剧,而中产阶级,恰恰是最受挤压的一群人。

实际上,作为非‘国有六大行(工中农建邮 交)’的成员,招商银行在中国东部的大中城市服务网点较多,而在中西部的网点相对较少,其客户整体上已经属于中国文化层次和收入相对较高的人群——招商银行的客户资产分布,尚且是如此情况,中国整体的贫富差距,大家应该抱有更清醒的认识。”

作者的分析精辟,我唯有直接引用以表敬意。

这里就展示了房地产价格不上涨的原因:巨富的这个群体早已经不需要居住房,而投资房不是时候,他们的钱存在银行里等待着弄出中国。只有中下层群众还存在大量对居住房的刚需,这部分人增加收入就有可能购买房子。但是数据显示,他们中大多数人在过去一年中仅仅增加了1000元的收入,而中产阶层则平均减少了2万元的收入。

中共国目前失业率高涨、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因此造成美国通货膨胀的眼前的原因在中国也不存在。

现代货币银行制度下的全球经济,实行的是凯恩斯主义。解决经济停滞的方法就是增发货币,其经济增长必然伴随通货膨胀。因此出现通胀是正常的,需要防止出现的,是恶性通货膨胀和通缩。前者意味着经济将高烧至死,后者指向经济癌症,除非进行深层次改革,否则一定死亡。因为解决经济萧条的唯一方法,也就是增发货币,已经不灵了,只能带来最不希望看到的通缩,这个经济体已经不可救药了。

责任编辑:高义

相关新闻
贫富差距悬殊 2%中国人掌控80%财富
王赫:2022中国经济十大困境
2022年中共政府新增货币是美日欧盟总和
【菁英论坛】中国经济问题 从通缩到衰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