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天下】美银行存款大逃亡 资金涌入投资新宠

人气 3316

【大纪元2023年05月28日讯】今年3月以来,多家美国大型银行破产,在市场掀起轩然大波。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和第一共和银行纷纷倒下,这3家银行的资产总额超过了2008年关闭的25家银行的资产总额,这意味着,2023年的情况比2008年的金融危机还要糟糕。而且,从目前看,银行的危机显然还没有结束。除了通货膨胀、升息等因素导致银行出现危机之外,还有消息说,社交媒体推特竟然是压垮硅谷银行的最后推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另外一边,我们也看到,随着美联储在过去一年大力加息,美国储户疯狂涌入货币市场基金,而美国人的存款却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那么,为什么资金会疯狂涌入货币市场基金呢?货币市场基金具有哪些特点?对于我们这些普通投资者来说,货币市场基金真的是无风险、高收益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些内容。

历史上首次“由推特引发的银行挤兑案”

要是说货币市场基金突然成为投资新宠,那还得从前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硅谷银行破产说起。

3月8日,专注于加密货币行业的银门银行(Silvergate Bank),宣布因贷款组合损失惨重而终止运营,银门银行成了今年美国第一家遭遇财务困难的银行。

就在同一天,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缩写:SVB),也宣布遭遇财务困难,在不到48小时内,银行的母公司股价暴跌超过60%。3月10日,硅谷银行在遭遇挤兑之后宣布倒闭。

随后,总部位于纽约的签名银行(Signature Bank),3月12日,随着客户惊慌失措地挤兑,也闪崩了。

接着,恐慌变成全面抛售,美国第一共和银行(First Republic Bank)的股价在3月15日开始暴跌,不仅大量存户琵琶别抱,投资人也纷纷“弃船逃命”。5月1日清晨,第一共和银行,由全美银行业龙头老大——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以106亿美元收购。

很多分析说,诱发银行倒闭的最根本原因是美联储加息步伐太急、货币政策决定考虑不周,最终导致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大量储户挤兑存款,把银行金库生生打出了一个巨大缺口。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储户发生慌乱挤兑的呢?

“今日新闻”5月16日在报导中提到,在硅谷银行出事前,众多科技新创执行长和风险投资人在推特(Twitter)中提到,他们即将从硅谷银行撤资,并呼吁客户做好准备;同时硅谷银行的缩写“SVB”在推特被转发了几十万次,短短两天之内,股价大幅跳水、储户纷纷提取现金,最终只能黯然宣布倒闭。硅谷银行前执行长贝克(Gregory Becker)近期也在声明中表示,银门银行3月8日被清算之后,硅谷银行被不公平地卷入了“负面评论”中,造成“谣言和误解在网上迅速传播,导致3月9日开始出现一场前所未有的银行挤兑”。

针对硅谷银行倒闭事件,美国联邦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派翠克·麦克亨利(Patrick McHenry)也承认,这是历史上首次“由推特引发的银行挤兑案”。

要是说起过去银行出现挤兑的场景,大家能想到的,应该是大批储户涌入银行,在银行门外大排长龙的街景,而银行内通常都会把一大堆现金钞票堆放在柜台前,以此来安抚储户的心情。但是,现在时代变了,什么消息要是被社交媒体这么一传播,不管真的假的,储户们基本都是闻风而逃,不需要再去银行,在电脑前就能快速把钱转移了,这不仅加快了银行挤兑的速度,甚至可以秒杀银行,直接崩溃。

硅谷爆煲 3,000亿美元巨款流入新避风港

有一个情况,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自3月8日,硅谷银行爆煲之后,那段期间,共有3,000亿美元的巨款流入了新的避风港。而就在同一时间,美国人的存款也刚好流失了3,000亿。

那么,这些钱去了哪个避风港呢?可能不少朋友,已经猜到了,对,就是货币市场基金。

从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的数据可以看到,截至5月17日那一周,大约有136亿美元资金涌入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将货币市场基金规模提升到了 5.34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ICI的数据还显示,截至3月29日,美国货币市场基金的资产当时达到创纪录的5.2万亿美元,其中超过3,000亿美元是在截至3月29日的三周内增加的。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担心,白宫和共和党议员可能无法在6月1日的最后期限之前,就提高31.4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达成协议,使美国陷入毁灭性的违约,但是,可以看到,仍然有大量的资金涌入货币市场基金。

长期研究货币市场基金领域的Crane Data总裁彼得·克莱恩(Peter Crane)表示,投资的货币市场基金避开了6月到期的国债。

根据美联储5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10日的那一周,商业银行存款减少了264亿美元到17.1万亿美元,这是连续第三周下降,创近两年来最低水平。这回倒霉的轮到大银行了,存款也在流失。

有观点认为,这种趋势不太可能会很快结束,并且有可能进一步加剧银行体系的资金压力。

4月初,英国第二大银行巴克莱策略师也表示,向最安全的货币市场基金投入资金的浪潮才刚刚开始,预计明年还将有高达1.5万亿美元的资金流入货币市场基金。

说到这儿,可能有朋友会问,那到底什么是货币市场基金呢?

银行存款收益0.5% 货币市场基金赚超4%

简单来说,货币市场基金(Money Market Fund,缩写:MMF),就是将投资人的资金,投入到各种高品质、低风险、高流动性的短期债券。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短期政府债等等,其中最大的投资标的,就是美国的短期国债。

那么,资金为什么会选择货币市场基金呢?钱存在银行,现在美国银行平均的利率也就0.5%~1%左右,而放到货币市场基金中,随随便便就能获得4%到5%的利息,而且钱放进去还能随取随用。很多人是看到了这个利差,于是,纷纷开始转移走了自己的存款。另一方面,对安全性的追逐,也成为金融动荡时期,货币市场基金备受青睐的原因。

那么,钱从银行都跑了,对金融市场会造成什么影响呢?一个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它会加剧眼下银行的流动性危机。只要货币基金和银行存款的利差依然存在,那银行就会“血流”不止,可能还会有一些经营不善的银行倒下。

尽管货币市场基金被认为是安全的避风港,但它们在之前的危机中经历过挤兑,政府官员和评级机构警告称,它们在压力时期可能会继续容易受到快速赎回的影响。也就是说,货币市场基金并不是百分百的安全港。

货币市场基金历史上的危机时刻

我们一起来看看货币市场基金的历史。货币市场基金最早起源于1970年,至今的50多年间,发生过2次基金净值低于1美元的亏损状况。

历史上第一次的亏损纪录,是在1994年,一家小型地区性货币基金股价低于1美元,不过因为规模小,很快得到救助,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第二次是发生在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的时候。

当时全球最大的货币市场基金之一reserve primary fund,简称RF,就发生过一次巨大的危机,公司甚至因此而最终宣告破产。事情的起因是RF持有7.85亿美元雷曼兄弟发行的商业票据,占基金总资产大约1.21%。

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同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破产倒闭,RF持有的雷曼票据瞬间变得一文不值。1.2%看上去不多,但市场却被吓坏了,因为他们意识到货币市场基金也不一定是完全安全的。很快,挤兑就发生了。更糟糕的是,由于投资人担心基金的亏损,在24小时内基金被赎回了将近三分之二。

为了应对挤兑,RF马上宣布把净资产价值从原来的1美元降低到了0.97美元。这就意味着投资者已经亏本了3%的本金。同时,RF还宣布在7天之内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赎回申请。这下惨了,货币市场基金的两大优势,保本和流动性高,全部泡汤了。投资者一下慌了神,恐慌迅速蔓延至其它的货币市场基金,就算和雷曼兄弟没有关系,也一样面临着投资者因为心理恐慌导致的挤兑风险。

最后,美国政府出手了。美国财政部针对货币市场基金提供了临时担保计划,向投资者保证,截至2008年9月19日收盘时,持有的每股货币市场基金份额的价值将保持在每股1美元。

当然,RF的投资者除外。政策出台之后,投资者的情绪才逐渐平复下来,挤兑风潮也就很快平息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货币市场基金的危机就此告一段落。

我们再把视线转回到当下,目前,货币市场基金如此疯狂的“吸金”速度,当然也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注意,财长耶伦警告说,这类基金已经对银行体系暴露出明确的风险,而且最近的市场波动表明,加强金融体系的努力尚未完成。

前美联储经济学家安德鲁·莱文(Andrew Levin)也发出警告说,如果更多储户将资金存入货币市场基金,这些资金最终又会被存放在美联储,那么规模较小的银行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刚才我们讲到的,2008年发生的挤兑事件,似乎让人们心里有了一个预期:如果货币市场基金再次发生这类的灾难,政府一定会再次出手相救。可问题是,今年6月1日最后期限之前,债务上限是否能达成协议仍是未知数,美国政府自身都陷在泥潭中,投资货币市场基金真能万无一失吗?

策划:宇文铭
撰文:宇文铭
编辑:陈思雨
剪辑:曲歌
监制:陈思雨
关注“财商天下”:https://bit.ly/GJEconUND

责任编辑:连书华

相关新闻
【财商天下】美债核弹倒数 日本印度被看好
【财商天下】时间金钱省到极致 “旅游特种兵”爆红
【财商天下】黄金游客不再来 全球旅游业的困境
【财商天下】违约倒计时 美债危机有解?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