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卡特卡斯大教堂:墨西哥的巴洛克建筑杰作

ARIANE TRIEBSWETTER撰文/吴约翰编译
玫瑰色的坎特拉石(cantera stone)让教堂熠熠生辉。坎特拉石来自墨西哥和中美洲各地的火山岩。据当地人表示,教堂立面的石头颜色会在一天内不断改变。照片里距离白色圆顶较远处,其中一座钟楼以信徒捐赠的珠宝和硬币建成。(Svetlana Bykova/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56
【字号】    
   标签: tags: , , ,

萨卡特卡斯大教堂(The Zacatecas Cathedral)位于墨西哥中北部萨卡特卡斯州的同名城市,是西班牙巴洛克建筑的杰作。

18世纪时,这座历史悠久的小镇因为富藏银矿而繁荣。矿工们感恩自己的好运气,在1729至1760年间建造了萨卡特卡斯大教堂(the Catedral Basílica de Zacatecas)取代当时的两栋建筑。这座天主教堂也称作“萨卡特卡斯圣母升天主教座堂”(the Cathedral of Our Lady of the Assumption of Zacatecas),直到1841年才全部完工举行祝圣仪式(consecration)。

大教堂位于萨卡特卡斯市中心,其建筑风格有别于其它墨西哥教堂。因为墨西哥别名新西班牙,于是将这种建筑风格称作“西班牙巴洛克”(Churrigueresque)或“超巴洛克”(Ultra Baroque)风格。“西班牙巴洛克”是指18世纪盛行于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西班牙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特色为精致造型的雕塑元素、花边雕刻和科林斯柱(Corinthian columns)等。

科林斯柱的设计结合墨西哥本土与欧洲传统元素,柱子上雕刻着天使和植物图样(主要是藤蔓),具备在地意象。(Roberto Galan/Shutterstock)

萨卡特卡斯大教堂主立面于1745年完工,其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的外观尤其引人注目,在粉红色的石头上满布精致的雕刻细节,是墨西哥“西班牙巴洛克”建筑的最佳典范。主立面分为三层,以带有花边细节的科林斯柱装饰,安放着各种宗教人物,最著名的是两侧的十二位圣徒雕塑。

主立面第二层中间是教堂唱诗班的窗户(choir window),周围雕刻着精致的植物图样以及四座圣徒石雕,分别是詹姆斯、彼得、保罗和安德鲁(James, Peter, Paul, and Andrew)。往上是第三层,人物雕刻面积稍小,也刻有花卉装饰和四座圣徒雕像,中间的雕塑是基督。

主立面第二层中间是教堂唱诗班的窗户(choir window),周围雕刻着精致的植物图样以及四座圣徒石雕,分别是詹姆斯、彼得、保罗和安德鲁(James, Peter, Paul, and Andrew)。往上是第三层,人物雕刻面积稍小,也刻有花卉装饰和四座圣徒雕像,中间的雕塑是基督。(Naticastillo/Shutterstock)
两座圣徒雕塑近照,位在立面中央装饰华丽的玫瑰窗旁。(Hirazo/Shutterstock)

然而,教堂内部的设计与华丽的外观形成强烈的对比,也就是说室内设计以严谨的新古典主义取代了外表奢华的巴洛克风格。例如,以石材打造的侧祭坛(side altars)和大型的多立克柱式(Doric style)。教堂的平面设计为直长横短的拉丁十字架(Latin cross)造型,以中殿切分成两边,前方有镀金主祭坛和精美雕塑。

主祭坛以芬兰桦木打造、贴上24克拉金箔,于2010年由墨西哥艺术家哈维尔‧马林(Javier Marín) 完成,取代原先旧的祭坛。主祭坛重20吨高55英尺,以几何造型壁龛为特色,放置十一座圣母升天和圣人的雕塑。侧祭坛以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墙壁上装饰着圣徒和传教士的雕塑。

原文:Zacatecas Cathedral: Mexico’s Baroque Masterpiece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作者介绍:
艾莉安·翠布斯维特(Ariane Triebswetter)是位国际自由记者,拥有现代文学和古典音乐背景。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的立场。

责任编辑:茉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路德维希堡宫(Schloss Ludwigsburg)位于德国斯图加特(Stuttgart)北部,是欧洲数一数二的大型巴洛克建筑群。路德维希堡宫不论在规模、历史上的重要性、建筑风格等方面皆与法国的凡尔赛宫有诸多相似之处。因位居德国西南部施瓦本(Swabia)地区,而有“施瓦本的凡尔赛宫”(Swabian Versailles)之称。
  • 巴斯修道院教堂(Bath Abbey)矗立在英格兰西南区域古罗马城市巴斯(Bath )的中心,是公认的英国建筑瑰宝,以中世纪晚期建筑闻名。
  • 汉普顿宫(Hampton Court Palace)位于伦敦里奇蒙区(Richmond),因曾是亨利八世的寓所而闻名。汉普顿宫拥有丰富的历史,历经不同时代的主人,使其成为少有的融合多种建筑风格的展示场。
  • 奥斯陆王宫(the Royal Palace of Oslo)位于挪威首都奥斯陆市中心的贝尔维尤(Bellevue)高地上,不仅是挪威历史的象征,也体现了新古典主义建筑之美。
  • 法国公主亨利埃塔‧玛丽亚(Henrietta Maria)与王室家族中出名的艺术鉴赏家英王查理一世(King Charles I)结婚后来到英格兰。她出身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著名的艺术赞助家族美第奇(the Medici),因而成为17世纪英国艺术、文学和建筑等项目的忠实赞助者。
  • 英国公众高度期待并欢庆海顿的到来,媒体甚至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当代俄耳甫斯”(Orpheus of his age)——当时的人们对俄耳甫斯这个神话人物非常着迷。海顿本人也非常喜欢格鲁克的歌剧《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刻》,因此很自然地创作了自己对俄耳甫斯神话的诠释。
  • 根据古罗马作家老普林尼(Pliny)所言,亚历山大大帝统治期间,雕塑家便开始制作黏土模型为创作石材雕塑作准备。在卡诺瓦职业生涯早期,他以复兴古希腊雕塑遗产闻名。当时有些人甚至称他为“当代的菲迪亚斯”。
  • 不论是专程造访国会图书馆(the Library of Congress),还是10分钟车程到当地的图书馆,爱书人一听到“咱们去图书馆”这句话,就像5岁孩童听到“冰淇淋店”那样兴奋。对他们来说,“神奇王国”(the Magic Kingdom)不在佛罗里达的迪士尼乐园,而是一张图书馆的借书证。
  • 如今,重建版帕台农神庙已成为纳什维尔百年公园的中心建筑──这座永久性的公园是在1897年世博会遗址上修建的。该建筑成为许多节日和戏剧演出的背景。有数百名演员参加的春季盛会,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铁路公司为鼓励游客共襄盛会,亦给予票价优惠。战车比赛、大型歌舞表演和其它视觉展示,吸引着周边各州游客前来亲身体验“南方雅典”。
  • 没有其它宫殿比无忧宫更能代表普鲁士最[ascii]着[/ascii]名的国王腓特烈大帝的性格了。无忧宫原先设计为波茨坦(Potsdam,现为德国)附近的夏季行宫,优雅的洛可可建筑样式展现着腓特烈大帝的理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