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三江(4):柳眠汉苑 枫落吴江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有人评论,唐初只有崔信明“枫落吴江冷”这句诗,寥寥五个字,把晚秋的冷清凄美写得如此高妙,无人可比。(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199
【字号】    
   标签: tags: ,

【原文】

liǔ mián hàn yuàn ,fēng luò wú jiāng 。
柳眠汉苑,枫落吴江。

ㄌㄧㄡˇㄇㄧㄢˊㄏㄢˋㄩㄢˋ,ㄈㄥ ㄌㄨㄛˋㄨˊㄐㄧㄤ。
柳眠汉苑,枫落吴江。

【注释】

(1)柳眠:指柽(chēng,ㄔㄥ)柳柔弱的枝条在风中伏倒。柽柳又称人柳、观音柳、西河柳、三春柳(有时一年开三次花)、三眠柳(一日三眠三起),枝细长柔弱,多下垂,夏秋两季开淡红色小花。眠,倒卧。
(2)汉苑:汉朝宫苑。苑,古代种植林木、畜养鸟兽的地方,多指帝王游乐的园林。
(3)枫:落叶乔木,俗称枫树,春季开花,秋季叶色变红。
(4)吴江:吴淞江,在江苏省境内。

【语译】

柽柳的枝条倒卧汉朝宫苑里,枫树的红叶落入吴淞江中。

【故事】

清张澍辑《三辅故事》记载:“汉苑中有柳状如人形,号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汉朝宫苑中的柽柳枝条柔细,时时在风中摇曳伏倒,有如人形。

《本草纲目》记载,按罗愿《尔雅翼》云:“天之将雨,柽先知之,起气以应,又负霜雪不凋,乃木之圣者也,故字从柽,又名雨师。亦曰观音柳,谓观音用此洒水也。”柽柳不畏霜雪,称得上木之圣者,观音用此洒水,或许是取其圣洁之意吧!1960年8月7日,台湾发生八七水灾时,飞机在彰化县大肚溪上空观察灾情,看见奇特的彩云,拍摄出来竟是站在龙颈上的观世音菩萨,就如神话传说里她一手拿着净水瓶,一手拿着柳枝。人们相信是观音菩萨显灵,乘龙治水救灾,以柳枝洒下甘露,为人们消除罪业,救离苦难。

崔信明

崔信明,青州益都人,曾祖父崔光伯是北魏七兵尚书,祖父崔绦是北海郡守。崔信明在五月五日正午出生,那时有多只奇特的雀鸟,身形很小,五色皆备,聚集到庭院的树上,鼓动翅膀一起鸣叫,声音清脆响亮。史良(隋朝太史令)出使到青州,遇此而推测:“五月为火,火为离卦,离卦代表文彩。正午太阳正中,代表文采鼎盛,又有五色雀鸟,振翅而鸣,这个小孩必定文藻灿烂,声名远播于天下。但雀形既小,官位恐怕不高。”崔信明长大后见闻广博,记性超强,下笔成章。同乡人高孝基有知人之明,有识别人才的眼光,常对人说:“崔信明文才学识高超,虽然名冠一时,只恨其仕途不通达,官位不高啊!”

隋朝大业年间,崔信明为尧城令,当时窦建德自立为王,想任用他。同族弟辈崔敬素担任窦建德的鸿胪卿,劝说崔信明:“隋朝君主暴虐无道,天下鼎沸,人心动荡,夏王窦建德英明勇武,有并吞天下之心,投奔他的人不可胜数,此时不立大功做大事,哪算是能明察事前细微迹象,就把握时机行动的人呢?”信明说:“从前搭救伍子胥的海边渔夫,都能固守节操(注),我终究是不能屈身于假皇帝,求得这小小的职位。”崔信明越城逃走,隐居太行山。

唐太宗贞观六年,应诏举,授兴世丞,又迁任秦川令。崔信明颇为自傲,常作诗吟诵,自认为才能超过史学家李百药,当时的人多不认同。又自夸出身官宦世家,轻视天下门第,因此被世人所讥笑。扬州录事参军郑世翼,也狂妄傲慢,常以言语冒犯他人,对人轻薄无礼。崔信明自以为文章独步天下,有一次在江中遇到郑世翼,郑世翼对他说:“曾听闻您‘枫落吴江冷’的诗句,希望能看看其它的诗作。”信明欣然拿出一百多篇诗作,世翼还没看完就说:“所见不如所闻!”把诗作丢进江水,信明无言以对,手持船桨离去。(据《旧唐书‧列传》和《新唐书‧列传》)

有人评论,唐初只有“枫落吴江冷”这句诗,寥寥五个字,把晚秋的冷清凄美写得如此高妙,无人可比。崔信明确实有满腹的才华,而且坚定守节,不为名利所动,可惜太过骄傲自负,往往就自取其辱,遇到更傲慢的郑世翼,无言以对的同时,不晓得是否悟到了做人要懂得谦逊的道理。

“谦受益,满招损。”“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这些流传千年的古训,都在教我们谦逊的美德。但这也是一种境界的表现,要做到谦虚内敛,还需要有一番内修的工夫才行哪!

注:伍子胥被楚王追杀,江上老渔夫救他渡江,伍子胥送他价值一百两金子的宝剑表示感谢,渔夫说:“我不贪图楚王的赏金和爵位,怎么会贪图你这宝剑呢?”伍子胥连忙致歉,收回宝剑告别而去。

──转自正见网

(点阅【龙文鞭影】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北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记载:宋朝建国之初,为了惩戒藩镇的弊端,开始在各州设置通判,通判不是知州的副官,也不是知州的下属,所以常常和知州争权,通判的理由通常是:“朝廷派我来监督你的。”因此,州郡长官跟通判往往不和。从前,有一个人名叫钱昆,世代都是余杭人,曾担任少卿,非常喜欢吃螃蟹。钱昆曾要求外放为州官,有人问他希望到哪里任职?他回答说:“只要有螃蟹而没有通判的地方就可以了。”苏东坡有诗咏叹云:“欲问君王乞符竹,但忧无蟹有监州。”
  •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韩非,战国人,是韩国的公子,善于著书立说,但有口吃的毛病,与李斯同受业于儒学大师荀子门下,李斯自以为不如韩非。
  • 关于“卧薪尝胆”的故事,很多中国人都耳熟能详。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越王勾践,他在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卧薪尝胆,最终反败为胜。而吴王夫差亡国前亦有先兆。
  • 阮籍身处魏晋之际,原本有救助世人的志向,但天下纷乱,知名人士少有能保全性命的,阮籍因此不参与世间人事,经常喝酒畅饮。司马昭想为儿子司马炎(晋武帝)提亲,让阮籍的女儿嫁给他,阮籍连续大醉六十天,司马昭无法与之交谈,只好作罢。有一回,官员说有儿子杀了母亲的,阮籍说:“哼!杀父才可以,竟然还杀母啊!”在座的人责怪他失言。司马昭说:“杀父是天下罪大恶极之事,你怎么认为可以呢?”阮籍说:“禽兽知道有母亲而不知道父亲,杀父是禽兽这类的人,杀母则禽兽不如了。”众人心悦诚服。
  • 王维《长江积雪图》
    宗悫的叔父宗炳品行清高,但不愿做官。宗悫年少时,宗炳问他的志向,宗悫说:“愿乘长风(大风)破万里浪。”宗炳说:“你若没有大富大贵,也将会光耀门楣呀!”宗悫的哥哥宗泌娶妻时,当晚就被强盗打劫,才十四岁的宗悫挺身而出对抗盗贼,让十几个盗贼四下溃散,不得进屋。
  • 南朝刘宋时,东阳无疑所撰写的《齐谐记》中记载,三国时魏国当阳县人董昭之,一日,乘船过钱塘江,船行至水中央,见到一枝短芦苇上有一只大蚂蚁惊惶的来回奔跑,怕被淹死。董昭之心生怜悯,用绳子套住芦苇,拖引到岸边,蚂蚁沿着绳子爬上岸。这天夜里,他梦见一个身穿黑衣的人,带着百来个人,来向他道谢说:“我是蚁王,不慎掉入江中,承蒙您的救助,为感谢您的救命之恩,日后如果有急难,可以告诉我,当尽棉薄之力。”
  • 唐朝开国公主:平阳昭公主,她一手建立了娘子军,娘子关也因她而得名,而且她是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用军礼下葬的公主。
  • 程颐与其兄程颢(明道先生)同受业于学者周敦颐(被尊为理学始祖),二程学说理论相近,后人集二人学说编成《二程全书》,称其学派为“洛学”。
  • 东汉末年,杜畿被推举为孝廉,担任汉中府丞。遇天下纷乱(董卓之乱),弃官避难荆州,汉献帝建安年间才回来。《傅子》记载,杜畿从荆州回来,到许昌(今属河南)见到侍中耿纪,两人整夜长谈。尚书令荀彧(yù,ㄩˋ)住在耿纪隔壁,夜间听到杜畿之言,感到惊异,天亮派人告诉耿纪:“有才能优秀的国士却不推荐,你如何位居侍中之位呢?”等见到杜畿,荀彧相知有如旧识老友,于是向朝廷推荐他。
  • 晋国大夫栾书、中行偃派人杀了晋厉公,迎立十四岁的孙周为国君。大夫们在清原迎接时,孙周说:“我本来不希望回来做国君,虽然事已至此,难道不是天意吗?如果你们责求国君,使他献出生命,立为国君却不听从国君的命令,又何必要国君?那么两三个人要用我在今天,不用我也在今天。共同顺从国君,才是神所福佑的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