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书法史论之楷书

font print 人气: 1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讯】楷书自汉末发轫,经三国两晋至南北朝而达到了成熟,在书史上形成了高潮。隋结束了南北六朝分裂的局面,完成了历史的使命,使多年的分裂回归到了统一。从大业年间开始了科举取士的制度,书法(主要是楷书)成了取士标准之一。时尚所崇,必然成为世人争相趋求的目标。于是对楷书的学习日益受到重视,怎样为好字,如何才能写得好,就成了研究的课题。

  从隋代的碑铭造像来看,虽然仍保留了一些北魏的遗意,但明显地有了一种新的趋向,即向平正工整、严谨规范的趋势发展起来。如《赵芬残碑》、《龙藏寺碑》、《信行禅师铭塔碑》、《贺若谊碑》、《孟显达碑》、《龙华寺碑》、《扈志碑》、《启法寺碑》、《宁碑》、《七帝寺主惠郁等造像记》等,从中可以看出各有机杼的北魏逸趣已经趋于淡化,而新的楷书规格正在酝酿之中。

  除了地上碑铭造像之外,还有地下的许多墓志,据理这是歌颂先人令名善德的勒石为志的文字,也应当是当时通行的规范。如《美人董氏墓志》、《李和墓志》、《卢文构墓志》、《苏慈墓志》、《邹氏墓志》、《张乔墓志》、《伍道进墓志》、《袁氏墓志》、《尉富娘墓志》等,其要求写法都与地上一样。以至于一些摩崖、写经,都可以看出已经孕育着一种新制书体的必然出现。

  李渊建立唐朝仅仅十年之后,唐太宗便开始了贞观之治,偃武修文,励精图治,一切方面都走上了正轨,在用人上承袭了隋的科举制度,并且尽可能地把它完善起来,制定了相当完备、最大限度杜绝弊病的法规章程。在书法艺术上自然也以此为圭臬,便形成了“唐人尚法”的时代风尚。

  这时的王朝政府设立了书学,立为专科,士子庶人也都争相习学,以求敲开门禁,获得青睐,被擢收录,或希冀能登皇榜,通达上迁,以求攀龙附凤。于是上下一致,遂形成了一个极热的课题。

  唐初能书者甚多,如《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昭仁寺硪》及一些墓志等,其字很好,惟惜皆无书者姓名,不知出自谁手。但格局俨然,笔画得法,结体合度,带有浓郁的隋书笔致;也有一些还带有北魏的遗意,如静琬的云避寺写经、颜师古的《等慈寺碑》等。这样,在唐人面前的确提出了一个“何去何从”的问题:是返回到魏碑去呢?还是因循隋法?显然,隋书是北碑的发展,而隋书又不尽如人意,所以,唐人意识到了必须在北魏及隋人的基础上再向前做出更理想的开拓。结果,随着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尚法”的唐人楷书,在历史上展现了又一个高峰。

  当时最有建树的是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等,他们有许多名碑传世,足为法书。《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孔子庙堂碑》、《孟法师碑》、《信行禅师碑》等,都是当时的代表,一直垂范至今而成为法本。其他如殷令名、赵模、敬客、王知敬、李玄植、诸葛思桢、裴守真、王行满、欧阳通、高正臣等皆是一代的名家。

  而后的殷玄祚、魏栖梧、颜真卿、吕秀岩也都留有许多书迹,其中颜真卿的贡献更为突出。就他所留碑铭来看,在大体风格统一之下,各时期、各碑刻又都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特色,可见他追求不已的努力,所以艺术成就也不断地发展。

  再后的柳公权、吴通微、裴休、吴彩鸾等也是作楷高士。可以为一时代表的是柳公权。他在诸前辈之外又立新章,形成了独立的一体。

  还有一些唐人的写经,虽不知作者姓氏,虽也源于晋人,但于唐也有了新的的体式,也滋养了唐的新鲜血液。

  纵观欧、虞、褚、颜、柳诸家之书,方正、险绝、平和、冲淡、俏丽、趣雅、浑厚、敦实、瘦劲、坚利,各种“美”的追求都得到了完整具体的体现,形成了各种应当遵循的法度。历史上所谓“唐人尚法”的品评是公允的,为历代所认可。

  必须说明的是,虽然“唐人尚法”,但却并不是千人一面,而是人有其质,各有所别,千姿百态,百花齐放,的确为后来树起了楷书的标准。

  宋代在书法艺术上是继唐而不衰的,尤其是行草方面,应该说有了新的开拓。但在楷书方面,则逐渐微弱了。能楷者虽不乏其人,如梁鼎、李宗谔、范促淹、欧阳修、蔡襄、沈辽、苏轼、王辨、赵佶、赵构、朱熹、张轼、岳珂、张即之、钱舜选、王庭筠等,但既未出唐人窠臼,其高度也远远不能与唐时并论。至于赵佶的“瘦金书”,虽自成格局,别立一支,但一朵时秀而已,究无肃穆庄严、浑厚敦实的庙堂之气。

  元代的楷书应首推赵孟頫。其字流美生动,虽亦有行书笔意,然仍有不失楷则汉度。有些作品是他在学过魏碑之后写的,因而颇为厚重,全无柔媚之气。其后如柳贯、虞集、周伯琦、倪瓒等皆能楷。尤其鉴书博士柯九思的楷书,稳健凝重,工而灵动。

  明代由于历朝皇帝和外藩诸王大都爱好书法,有的甚至列为日课。无论内制、外制都要善书能手书写,成为通例。为了朝廷的需要,典册都必划一规格,因而“台阁体”的要求应运而生了。所谓“台阁体”的形成,是一种楷则标准的固定,从社会看,是一种需要的必然;从艺术看,好像是一种限制。但是在合乎标准的基础上再力求美化的艺术,如果能取得矛盾的统一,那则是最高的境界。如果用标准束缚了艺术,当然很不理想;如果为了艺术而严重违反了标准,那也是很不应当的。而明代的一些小楷名家,如宋濂、宋克、俞克木、沈度、王绂、祝允明、文徵明、王宠、董其昌,甚至女书法家蔡玉卿等人,也的确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清代人则把自唐的“弘文馆”、宋的“淳化阁”、明的“台阁”集中到一起,形成了一种写字的规格要求,即所谓的“馆阁体”。究竟出色的少,不济的多,于是无形中“馆阁体”成了艺术的限制。其实,馆阁佳作也是自有个性、难能可贵的。

  为了满足“馆阁”的要求,有了“颜、柳、欧、赵”的学书规程。首先以颜占格,失之肥而以柳强筋,又失之瘦再以欧立规,再失于板则以赵而灵动。但结果是书写工稳而漫无生气,于书法艺术则难免追求不力。正是因为如此,始有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人的尊魏而卑唐。所以清朝后期又开始了向北魏诸刻石的追求。

  然而清人的楷书有几位可为一代之杰,如王铎、何焯、钱沣、何绍基、张裕钊、赵之谦等,可为较出色的作楷名家。

  总之,楷书从脱开隶书而自成机杼之后,魏碑是一大体系,唐楷又是一大体系。其佳品皆足称法书,都是中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光采至今不减,都可以作为我们学书的范本。

──转自《世华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书法是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以毛笔并通过字的结构、章法、墨法、书体来表现汉字的艺术。它是中国文字在书法家审美观的长期运用和发展中形成的特有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 壹、基本常识
  • 董其昌是明代后期著名画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华亭派”的主要代表。董其昌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四(1555)年,卒于明毅宗崇祯九(1636)年,他字玄宰,一字元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上海松江)人。
  • 什么叫中国青铜器?中国青铜器最早产生于什么时候?这对于想了解青铜器的人来说,都是一个首先应当弄清楚的问题。从考古学上讲,中国青铜器特指商代和西周、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物,这些器物以铜质为主,加入少量锡和铅浇铸而成,器物颜色呈青灰而得名。其种类主要有工具、兵器、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尔器、车马器等。形制多样,纹饰精美,铭文为书法艺术瑰宝。商代和西周前期的青铜器物,形制端庄厚重,精细华丽,纹饰多为饕餮纹、夔龙纹、动物纹及几何形图案;铭文苍劲古朴,一般字数较少。
  • 篆书是我国最古老的书体。广义上说,篆书应包括先秦的甲骨文、金文、陶文、盟书、简帛文字、玺印文字、钱币文字、石刻文字,秦的小篆、印章文字,汉的篆书碑及碑额、金文,以及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印章文字等。
  • 苏轼,又号苏东坡,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在诗文、书法、绘画上造诣很深,而且对医学、考古、水利等诸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并对膳食、烹饪亦颇有研究,可谓知味善尝,既会吃,又会做,是一位著名的烹饪学家和美食家。以其别号东坡命名的菜点很多,且流传有不少的趣闻轶事,其中尤以名肴“东坡肉”的传说最为广泛。并以其不凡的来历,响誉古今。
  • 柳公权(公元778-865) ,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 耀县)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旧唐书》讲:“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书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书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币,曰此购柳书。”他学颜字,但能自创新意。世称“颜筋柳骨”,指出他们书法的不同点。柳字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竖画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他又吸取了北碑中方笔字斩钉截棱角分明的长处,把点画写得好像刀切一样爽利深挺。他又吸取虞,楷书结体上的紧密,颜真卿楷书结体的纵势, 写出了独树一帜的柳体。
  • 费城公共电视台WYBE为加强与观众、社区的交流,于9月27日在费城YMCA Roxborough 举办“家庭快乐日”活动。电视台邀请了不同团体表演舞蹈、音乐、手工、书法等,还有骑马、画脸谱等儿童娱乐活动。大费城法轮功学员也应邀参加。
  • 中国四川成都一位八十二岁的老婆婆藏有一份据称有千年历史的苏东坡手稿。当地专家鉴定后认为属于真迹的可能性很大,价值应该超过人民币八位数。苏东坡是北宋的政治家与文学家,才华洋溢,文学与书法作品获有极高评价。
  • 中国汉字的书法源远流长,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而且具有相当高超的艺术成就。自从创始以来,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生活内容的逐渐丰富,为适合实际应用的需要和艺术欣赏的要求,书法也在不断地演变、革新,从而明显地体现出它在实用和观赏这两方面的价值。为了使人们应用起来更为方便,书体结构由繁难趋向简易;为了满足艺术欣赏所需要的多样化书艺技巧的变化,也就更加丰富起来。于是经过无数次的创新和发展,中国书法艺术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优秀传统的雄厚宝藏,这个宝藏也是世界艺坛上的一束奇异的花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