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专访:小酒吧经营者的困惑

font print 人气: 2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21日讯】采访时间:11-2-2003
采访对象:简妮
采访记者:月怡

采访对我来讲,也是个挑战,原来也没有做过。当得知被采访的简妮在中国就是从事新闻工作时,我不禁有点紧张。心想采访完毕后,一定要请她好好指点一下。幸亏她觉得我做的还不错,思路清楚,目标准确。哎,总算对读者也有个好交代。

简妮给我的感觉是淡淡的,没有想像中在酒吧工作的人的那种豪放的感觉。

月怡:请问您什么时候来加拿大的?
简妮:1999年底。

月怡:请问您为什么要开酒吧?

简妮:生活环境所逼吧。在这里,找工作,除了背景、学历还要机遇。给别人打工,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上。我还是想自己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小生意,主要是从衣食住行做起。我没有生意背景,做传统生意会比较容易上手。而且从投资,回报来讲,酒吧是比较好的选择。

月怡:请问您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简妮:我个人理解,其实中国人是不适合做酒吧的。这里的酒吧文化和中国的不同。中国人喝酒,是为了休闲,有文化内容,去酒吧是朋友们约好一起去的。而在这里,酒吧对层次高的人是社交场所,对层次低的人是休闲场所。人们通常是去找朋友,找人聊天。所以最大的困难是文化上的不理解。

比如:你知道,我们华人经营的酒吧主要都是面对中下层次客人的。我一直很迷惑,客人们明明收入不高,甚至是依赖社会救济生活,却把钱都花在酒吧里;还有照我们的理解,西方人是比较讲信用的。但出入低档酒吧的人不同,他们也喜欢欠账,他会很理直气壮地对你说:我没有钱,想要喝酒。

有时他们手上明明拿着二十元,也要欠账。你要是问他:你有钱,为什么还要欠账?他会说:这是我吃饭的钱,你怎么能把我吃饭的钱都抢去?我觉得哭笑不得:你都没有钱吃饭,为什么还要喝酒?还说我抢你的钱。还有的人,这分钟刚把欠的钱还来,又要欠账喝酒。我就问他:你不是刚还了钱,为什么又要欠?“因为我还了钱,有信用了,当然可以再欠。”

这种思维方式,我有时真的接受不了。说得不好听一点,如果不是看在讨生活的份上,才懒得答理他们。

月怡:您喜欢目前的职业吗?

简妮:从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决定这个角度讲,是挺喜欢的;但从和人打交道的角度讲,我是不喜欢的。不过和我过去做新闻工作时一样,每天都有新鲜事,每天都有挑战。

月怡:您觉得这一行的前途如何?

简妮:小酒吧竞争很激烈,但也有生存空间。大部分人最多做3、5年也就转手了。

月怡:您觉得如果要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应该具备什么素质?

简妮: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从事这一行的。首先:语言要好。酒吧是个社交场所。与人接触很多。小酒吧,很多时候都是靠回头客,所以和客人之间的交流很重要。客人喝多了酒,很多时候是失去理智的。看我脸上的伤,就是客人喝多了酒时,用烟烫的。

酒吧出状况的时候比较多,要想解决的好,语言就显得更重要。我知道我们有些中国人因为语言障碍,出了问题,不知道怎么表达,结果客人认为你怕他,会更加为所欲为。

还有客人之间也会出现问题,如果沟通的好的话,你也可以及时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保证酒吧里有一个相对平静的气氛。所以应变能力也很重要。

还有就是要懂得和法制机构配合。很多人以为警员来了就是坏事。其实是没有理解这里的员警所担当的角色,他们是酒吧经营者的保护人。出现问题的时候要及时和他们联系,会给自己少惹许多麻烦。这一点和在中国是不一样的,不是见到警员和税务就有麻烦。他们即使下班喝了酒说:我是警员,也一样要付账的。当然如果你违法时,警员还是会追究你的责任的,会罚款的。

月怡:您对现在新移民感觉生存压力大有何看法?

简妮: 我觉得其实所谓生存压力,在哪里都一样。在中国也有,只是自己不太意识到。我们每个可以移民来到这里的人,在中国时,是不会担心生存的问题,但升官发财的压力,社会上攀比风也是一种压力。在这里,生存还是很容易的,社会福利很好,打一份普通的工也很容易。

只是,我们每个人的背景不一样,要换角色,换环境,需要有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我们中国人主要还是关心如何发展,我想不要制定过于宏伟的目标,计划发多大财,当多大官。自己能做自己觉得还行的事情就可以了。有句俗话说:“命中只有8格米,走遍天下不满升(注:旧时是以升作为计量单位)”。每个人能否升官发财是命运使然,不是有钱的命,也不会折腾出什么结果的。@

(大纪元独家专访,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络加拿大大纪元时报416-298-1933)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最新的调查,移民加拿大的男性在2000年的收入,比起在加拿大本地出生的男性低40%,尽管前者的学历高于后者。二十年前,也就是1980年,男性新移民的收入只是比当地出生的男性低17%。 *男移民收入特别低* 另外一组数字显示,加拿大男性移民的收入,在过去二十年之间平均下降了七个百分点,而当地出生的加拿大男性却提高了七个百分点。在1979年,全职工作的男性移民平均年收入为40600元。但是到了2000年,他们的年收入就只有37900元,尽管他们比早期移民具备更高的学历。
  • 第二天是星期六,我们在睡梦中被K的电话惊醒,他说,在今天刚上市的房屋广告中发现了三栋符合我们要求的房子,也与卖主约好了马上去看房。我和老公立即动身赶到第一家。结果一看便相中了,当场就定了下来。因为它正是我们想要的那种结构,地理位置也符合我们的初衷,卖主还决定把厨房电器给我们留下来。
  • 新移民到了西方国家后﹐发现西方国家的能源很充足﹐在不知不觉中会忘记节约能源
    的重要性。确实现代人的生活十分依赖电力能源。今年八月发生的北美东部大停电以及其后欧洲几个国家的大停电﹐让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向,相信很多人还记忆尤深。人们也再次想到节约能源的重要性。节约能源是需要每家每户的共同努力和支持的。
  • 采访翠茜小姐实在是一件相当愉快的事。本来我有点担心,做生意的人嘛,都比较现实,会不会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啊?真想不到外表斯文清秀的她,对人生,对目前所从事的小生意有着这么多深刻的感悟。

    月怡:你是什么时候来加拿大的,原来在国内是从事什么行业的?
    翠茜:我是1998年移民来的。在国内时最初是从事无线电,电脑网路的技术工作,后来也是做这方面的生意。

  • 我有一朋友在温哥华已工作三年,去年由于公司项目不多而被裁员,每次发出简历,都有面试机会,可每次面试都因为英文太差而遭淘汰。由此可见,英文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能否找到专业工作。
  • 一名9岁大陆移民孩子在多伦多家中离奇被拐的案件引起了加拿大社会及国际的关注。在担心失踪女童的安危和对其家庭表示同情的同时,很多家长对如何保护自己孩子的安全也很关心。很多新移民家长,由于忙于生计,所以对西方社会在照顾儿童方面的习惯和作为家长应了解的知识知道得较少。
  • 卡尔加里大学(University of Calgary)所在的卡尔加里市位于加拿大西南部阿尔伯塔省,是加拿大第四大城市。税率低,经济发展快,加拿大著名大公司的总部一半以上设在该城;失业率全国最低,就业机会多,经济发展连续数年位于整个加拿大第一;消费很低,这里可比其他城市每月节省80加元。新世纪之初在卡市北部又发现了世界最大的油气田并已经进入开采阶段,这给新移民和毕业后的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卡尔加里市人口90万,其中华人和华裔近10万。该城环境十分优美,今年环境单项指数居世界首位。南面距美加边界只有三个半小时的车程,冬季比中国北方长,但温暖许多,夏季凉爽宜人,是北美著名的旅游胜地。1988年的冬奥会和西方八国首脑会议6月26日都在这里举行。
  • 温哥华、多伦多一向是抵达加拿大移民最先落脚的地方,然而,最新的统计却是,在魁北克省的蒙特利尔(Montreal)市首次赶过温哥华,成为第二大移民城市,说法语的蒙特娄市到底有何吸引人之处?原来蒙特娄对移民的优惠特多,读法语班还可以领生活津贴,很新鲜吧! 蒙特娄市为了鼓励新移民就读全日制的法语班,提供每人每周一百二十一元加币的生活津贴,换算成台币约三千元,一个月有一万二千元,可免费学法语,还有钱可以拿,条件确实比其他城市更为吸引人。
  • 儿子下学回来,兴奋地对我说,“妈妈,明天是Diwali,我们庆祝一下好吗?”。刚开始我不知道孩子在讲什么,让他重复两次,后来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是说明天是印度教的灯节。还好笔者曾经有印裔同事,曾听说过Diwali,否则孩子会觉得母亲孤陋寡闻。后来我让孩子给我解释一下Diwali是做什么的。他一本正经得说,“Diwali是印度新年的开始,每家每户里里外外都点上蜡烛或灯,迎接他们的幸运女神”。真佩服这里的老师,能把各种文化传统的节日融入教学之中,也觉得孩子真是幸运,有机会了解各种宗教和文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