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德国教育当局色变的国际中学生程度测验:“比萨评鉴”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12月23日讯】记者张筱云德国报导/最近德国大学生示威游行闹得轰轰烈烈,实际上,不仅是高等教育拉警报,中、小学也出问题。其程度之低落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是,公开鉴定第一次揭疮疤,逼德国人不得不去面对事实。

自从“比萨评鉴”(Pisa-Test )成绩公布,两年多来,德国人对“比萨”已经产过敏症,一听到这两个字便胆战心惊,这是他们心中最大的隐痛,“生命中难以承受的轻”,担心日后员工品质的德国工商业者协会主席胡恩特(Dieter Hundt)说:“简直是丑闻一桩!”,德国“文化部长高峰会议”(KMK)主席安能(Doris Ahnen)坦言:“真是心痛的感觉,好像被打了一巴掌”。出产哥德、尼采、高斯、贝多芬的地方,自恃甚高、优秀的日耳曼民族也有这一天,“比萨”像一面照妖镜,令窘态无所遁形。

德国教育拉警报,这是近年来从总统到贩夫走卒关心的热门话题:“动动脑,想想办法,救救我们的下一代吧!”“德国的比萨斜塔快要倒下来了!”为此,文化部长、教育部长、校长、教师协会、家长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大计。许多父母怨叹“子女不肖”,一代不如一代,想当初他们可没那么差劲。真的吗?史赖赫尔让这些家长有机会可以证实一下,准备设计一个成年人的“比萨评鉴”,将年龄层定位在三十五至五十岁,和五十岁以上。他计划在二○一○年实现这个构想,每个国家挑选五千人,借此鉴定各国人民平均素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学生程度差绝非偶然,例如家长态度扮演相当重要角色,民主思潮之下,德国父母管教子女通常采取放任政策,不鼓励孩子因为太用功,牺牲休闲娱乐,成绩太好的优秀突出学生反而被贴上“热衷功利(即德文:Streber,基本上这是骂人的话)”负面标签,再加上没有联考、升学、能力分班压力,导师制度形同虚设,班级没有承担负责的领导人,学生只好自求多福。除外,根据五位国际教育专家把脉诊断,给老师们所做的“比萨评鉴”结果,发现师资太差也是原因。

综合所有原因,其中民众最乐意接受的是:把责任推到外国学生(主要指土耳其人后代)身上,归咎这些“德文都说不好的学生”把程度拉下来。但是,外国学生也有表现优异,把平均值拉高的,例如重视子女教育的大陆、台湾、越南等,为何绝口不提呢?

“比萨”发酵之后,不仅是学生能力测验,也代表政府官员“考试不及格”,尤其主其事的文化部长而言,更难辞其咎,一边检讨反省,一边觉得严重打击自信:“一天到晚比来比去,神经受不了”。萨克森邦的文化局长想出一个鸵鸟政策:“要测验,可以自己来,为什么要随着‘比萨’的魔棒起舞?我们勉为其难再参加一次,然后到此为止”当局解释主要理由是:这种测试要花钱,国家赤字累累,财政困难之际不应该作无谓浪费。

然而,就算不参加“比萨评鉴”,教育百年大计,即使国库空虚,花大钱也要办。文化部除委托柏林宏堡大学改革研究机构,提升国家教育水准,并多次举办文化部长高峰会议,从长计议,反省检讨改进,他们发现,名列前茅的芬兰、日本、南韩都是上全天班,德国中学每天六小时上课时间太短,可能是致命伤,筹画日后改成全天班,从目前大张旗鼓的情况看来,似乎势在必行,姑且不论全天班学制真的是救命仙丹,第一个投反对票的是教师,他们认为这是病急乱投医,对于增加工作时数显然没兴趣。

令德国人蒙羞的始作俑者“比萨先生”,它的发明人是史赖赫尔(Andreas Schleicher),对于由“比萨”所引起的政坛效应,正如药房买成药,包装外壳上面的注明,他表示无辜:“对于程度测验所可能产生的泛政治效应,敝人恕不负责”。

“比萨评鉴”属于OECD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总部位于巴黎)计划项目之一,史赖赫尔是该机构负责研究分析及教育指标的主管,因“比萨评鉴”而成为德国家喻户晓人物,该评鉴以三十一个国家的十五岁中学生为对象,测试他们的阅读、算数和自然科学理解能力,亚洲只有日本、南韩参加,分别摘下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冠军宝座,按照他们名列前茅的情况看来,台湾、大陆应该也不差,看样子,联考和升学压力可能是保持学生素质水准的有效方法之一。@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三万年前鸟类雕像出土
德国大众汽车(中国)公司参与迫害法轮功
【专栏】王铁:德国的角色
IEP放异彩 国际媒体大幅介绍台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