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常识】(十)后记

文思格
font print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3月14日讯】我们打算向读者介绍的诗词方面的常识已经全部介绍完了。无论读者是有志于诗词写作的入门还是只想获得一般性的了解,我们这一系列文章的内容都足以满足他们的要求。

对于只想获得一般性了解的读者,他们会发现这一系列文章的内容实际上超出了他们的要求,其中许多细节和规则性的东西超过了他们愿意理解和接受的程度。但当他们阅读和明白了这些文章的基本内容后,他们会发现自己对于诗词的形式和内涵的理解都有了完全的更新。这些文章里的知识对于他们将来阅读和欣赏诗词也是很有帮助的。

对于有志于诗词写作的读者,这一系列文章则提供了最基本、最实用的基础。它能保证读者在完全弄懂和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就能写出满足格律的诗词,并且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自学诗词方面更高深的技巧和方法。我们鼓励有志于诗词写作的读者,特别是希望利用诗词作为洪法、正法工具的大法弟子,把这个系列文章里的知识和技巧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最好的作法就是“一边用一边学”,用不着专门费时间去学习,又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作者们可以在自己的稿件中说明自己希望的目标和自己力不从心、尚未作满意的地方,这样或许就能让审稿人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去改进你的原稿,这也就自然地形成了一个互相了解、互相借鉴和学习的过程。

这一系列文章所介绍的“常识”是偏重于规则和技巧一类的,是对诗词结构性的认识。另一类文章则通过对一篇篇具体的诗词的讲解和分析,增加读者对诗词内涵和表达方法的理解,使意在欣赏的读者真正体验到诗词独特的美以及这种美对人类心灵的净化、升华的巨大作用;同时使意在写作诗词的读者能从好的诗词中学到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技巧。这一类文章按层次来讲有“诗词讲解”、“诗词欣赏”以及“诗词赏析”等。它们的特点是可读性更高,读起来轻松一些。但要深刻地理解诗词的内涵和形式美,对诗词的结构一无所知也是不行的,因此我们现在这个系列文章所介绍的常识仍然是必须的和不可取代的。

我们向大家介绍“诗词常识”,其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诗词与各种文体相比较时所具有的独特性。唐诗和宋词被称为中华文化中的两朵奇芭,其中的许多精品经历了历史的考验被人们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在这里要顺便提及的是,“元曲”也和“唐诗”“宋词”一样,具有其独特的美,而且由于它一直伴随着戏剧而存在,其音乐美较之诗词还更有其高妙之处。由於戏剧界历来被视为“低贱”的行业,因此“元曲”一直没有受到文学界和全社会足够的重视。经过近代和现代一些文学家和专家的努力,现在已经有许多有利条件来提供人们学习和欣赏的机会,并且现在的提法已经变为“唐诗、宋词和元曲是中国吟坛的三大奇芭”了。

从结构和音乐性来看,诗词和曲都可规入诗的范畴,而诗的产生是自然而然的内心的流露。诗的和谐和音乐美本来是人们内心的善意与美好情绪的直接外达。据说在高层生命的空间中,高级生命说起话来都和诗一样,开口就是天音妙响,悦耳清心。

将来的人类是美好的。一定会有那样的时候,人们说起话来都像诗一样美,甚至更美。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歌的每一乐句有声音的高低变化,对应着诗句的平声和仄声字的交替应用。以五言诗为例,如果我们对每一个字都变换一次平仄,就只有两种可能的句式: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要用这两种句式来写诗几乎是不可能的。
  •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写起字来一个接一个地没有间隙,因此读一篇文章时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断句”(找出从哪里到哪里是一句话)。
  • “对杖”是指两个句子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必须满足下述的要求:两个句子的字数、句读、语法结构、相同位置上的词语的词性,都要完全相同;而且两句的平仄规律是“相对”的。满足这种关系的两个句子就构成一个对仗结构。
  • 有了前面关于“绝句”和“对仗”的讨论,我们现在可以来探讨“律诗”的结构了。如果把绝句比作短小的民歌或者山歌,“律诗”就是内涵更加丰富、技巧更加全面的完整的乐章,而“排律”则是毫无长度限制、可以淋漓尽致地自由发挥的大型歌剧。
  • 词本来是配乐的歌曲,因此词的最初全称为“曲子词”。词作者依照曲谱填写词句,曲名就是词调的名称,也叫“词牌”。后来词的音谱散失,词乐失传,词就逐渐脱离音乐而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以格律严整的特殊形式流传下来。
  • 写词又叫“填词”,就是作者把自己要说的话“填”到某一特定的词谱中去。一个词谱就是某一词牌或词调的句读、平仄和押韵方式等规则的描述文字。有些词调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因为不同作者对上述规律采取了不同的处理而产生出不同的“谱”来,这就是所谓同一词牌的不同“变体”。有些词牌有多种不同的变体。
  • 阅读古典近体诗,常可看到“得句”这个词,“得句”是一种创作状态,也就是创作时,在潜意识(下意识)中脑海里闪现出一句诗(或几句诗),可根据所得到的句子马上创作一首诗或几首诗,或记录下来放入诗囊中。如谢缙“濡豪还自适,得句共谁论。”大意是“挥毫作画自得其乐,得到的好诗句又有谁能够分享呢?”
  • 古代诗人常借月光来表达对亲友的思念。李白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亦然。“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因为月亮的清辉是两地共有的,所以这里作者要赠送的是思念之情;因为相隔两地,不能将这浓浓的思念亲手送给你,那我们还是期待在梦中相见吧!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其中“鸥鹭忘机”典故出自《列子‧黄帝》,也作者的修行感悟。白居易《放言》:“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辨物如此,识人亦然,不仅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还因此而衍生出了其它名句。如“路遥知马力,岁久见人心。”
  • “巴山夜雨涨秋池”言外之意是说,本身秋天因为天时的关系,河水开始上涨,河道开始畅通,就让人有想回家的冲动,更何况是因夜雨河水都上涨了,河道已经畅通,能不想念吗?而第三第四句中重复“巴山夜雨”四个字,是为了说自己在这个时候最想家。《唐诗绎》评曰:“于寄诗之夜,预写归后追叙此夜之情,是加一倍写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