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戒除体罚,怎么办?–第一周

人本基金会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3月16日讯】
有一半的成人体罚小孩是由于习惯,另一半是由于不得已。我们不相信有人乐此不疲-—少数身心异常者当然例外。然而,起初的“不得已”可以逐渐演变成习惯,习惯使人不加思索就打孩子;不加思索打孩子之后,难免心有不安,于是又找出种种理由来,说服自己是出于万分的不得已。

所以,到底是“不得已”还是“习惯”,倒也难以说个分明。无论如何,若是有一种方法既可以解除那些“不得已”的困境,又可以戒除这种不文雅的“习惯”,人人都应该乐于,至少不妨,一试。一试,试成了自然就大小平安,皆大欢喜;试不成,至多也不过回复原状而已,丝毫不伤感情。 

因为,我们这个“怎么办”所提供的计划是以两个月为期,两个月不打孩子,孩子并不会就此不可收拾,大不了第三个月再加倍打回来就是。若是担心打不回来,那就可见打之无效;若是辩称那是因为放手两个月的缘故,那我们就要问,以往从来也不曾“放手”,为什么到现在还必须打呢?可见试一下是无妨的。

以下就是戒除的步骤,当然,如果阁下是从不打孩子的人,请立刻跳到下一篇,不要继续看下去,以免一不小心反而误入歧途。逐日记录孩子的优良表现,包括那些微不足道的在内,例如准时回家、不剩饭粒、一喊就听之类。若是在学校作老师,就要每一排的学生轮流记录这一排其他学生的优点,例如准时进教室、上课没说话、考试用心写之类。然后每天必须仔细阅读这些记录,第二天“背”(不可看记录)给孩子(或孩子们)听,这一周还不必戒除体罚,想打就打,和原来一样。
(下期待续)

转载自:〈台湾大纪元时报〉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高雄县林园国小启智班传出一名未婚女教师她不但会体罚学生,连学生都跑光了,还继续在台上上课,连续请了一年多的公伤假薪水照领,最近甚至还想领养小孩请育婴假,让家长老师都愤慨,不过女老师家属澄清,女老师很内向,大家误会她了。
  • 在成长到学龄的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培养和练习帮助新朋友、与他人相处和交友能力。还有自我调节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 学龄儿童往往喜欢独立,但他们仍然需要你的爱、关注和认可。在成长和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导。这些限制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并为开始上学后的新规则、惯例和责任做好准备。
  • 我们已经知道,儿童都会努力追求优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将他们的努力追求导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须确保,孩子的努力可以获得心理健康与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调。
  • 我们知道,不劳而获的成功多么容易转瞬即逝,因此训练儿童满怀企图心没有什么好处;更重要的是训练他具备勇气、坚忍和自信,这样他才能体认到失败时永不气馁,而且应该视“失败为需要被解决的新问题”。
  • 我们一直在推广学前教育课程。诚如近日《纽约时报》一篇文章指出,学前班远远供过于求,还提到“幼儿教育提倡者说,如果家长知道学前教育的好处,可能会有更多的家庭报名参加。”然而这些所谓的好处往往难以实现。从各种学术研究得知,上学前班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难,在行为和学业上落后于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同侪,而且在学涯后期被留级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会在学习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对学习本能的热爱常常会消失。许多孩子逐渐开始厌恶甚至害怕上学和学习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策略,家长或老师可用来培养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热爱。
  • 漫无目的的育儿,是一件非常慌乱的事。有了孩子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要面对许多抉择:替孩子准备什么食物?找什么学校?玩什么运动?如果父母心无定性,总是犹豫不决或朝令夕改,家庭就会陷入各种混乱。
  • 教养不同调的照顾者,有时候是老公或老婆,更多的情况是上一代长辈,甚至是保母。因此当教养不同调的时候,骑虎难下,父母该怎么办呢?
  • 如果孩子已具备自我调节力,那么接下来就要进一步培养自我调节学习的能力。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包括自己制定学习目标、有效的学习计划与实践后的自我评价。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为了达成目标,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情绪、想法和行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