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10月28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罗碧╱台北报导〕“当初我的孩子躁郁症发作,要跳楼自杀时,我吓坏了,赶紧送她到医院急诊,医师判断要住院,可是孩子很坚持,认为自己没有病,是我们有病…”,文字工作者刘太太昨天在康复之友联盟举办的研讨会中,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时表示,“生病的孩子缺乏病识感是当时最大的考验”,还好后来她参加了“家连家”家属教育课程,让她在载浮载沈的惊涛骇浪中,找到支撑向前的力量。
刘太太说,虽然自己也在媒体工作,过去也听过躁郁症及忧郁症等精神疾病,但是了解不多,等到她看到原本柔顺、乖巧的女儿竟然出现要跳楼的疯狂举动时,她才开始想要认识这个疾病,正好在报上看到有针对精障者家属开办的家连家课程,而与康盟连络,先生、孩子的姐姐及弟弟也一起去上课,全家都了解到如何与生病的家人互动,不再自怨自叹。
她的女儿也在住院两个月后康复出院,且配合服药,目前复元状况良好,也有工作,刘太太说,她在8月19日接孩子出院时,就许下“永不回头”的诺言,她也告诉孩子,只要按时服药,就能够控制病情,否则再度复发,对脑部造成的损伤更大,病情更严重。
另一名参与台北大学课程的家属余小姐则强调,精神病是一种可以治愈的脑部疾病,真正有暴力行为的病友是极为少数,患病不是罪,只是不幸,因此她希望政府能为精障者多编列预算,让病友可以受到最好的照顾。
康复之友联盟理事长、也是署立玉里医院院长邱献章则说:“家属是很宝贵的资源”,因为他们是精障者的主要照顾者,医师顶多一、二星期才看到病人一次,但是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家属在和病友相处,所以每位家属就像一本活的百科全书,透过家属教育团体的分享,可以让家属有被完全接纳,没有歧视或排斥,可以重新定位自我价值,情绪也得到适当的宣泄与调整,不再感到孤单无援。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