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欣赏】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作者:文思格
font print 人气: 21866
【字号】    
   标签: tags: , ,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作者简介】

陈子昂(公元 661─702) 字伯玉,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其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有《陈伯玉集》。《登幽州台歌》是其传世名篇。

【字句浅释】

解题:这一首登临感怀诗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唐诗中千古传诵的名篇。短短小诗,深刻表现了作者因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寂与悲哀。
幽州台:又名蓟北楼,遗址在今北京市。
古人:这里指古代能够礼贤下士的明君。后面的“来者”有类似意义。
念:思念,想。
悠悠:这里指遥远。
怆然:伤悲的样子。
涕:眼泪。

【全诗串讲】

古代那些礼贤下士的明君,
我没能亲见其人;
未来的贤明之君,
至今我也没有能看到他们。
想到这旷宇茫茫啊悠悠天地,
来的未来、去的已去。
唯我一人孤单而寂寞,
忍不住悲伤的眼泪直往下落!

【言外之意】

公元696年,契丹人攻陷营州。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随军任参谋。次年兵败,子昂请率万人作前驱击敌,武不准。稍后,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子昂降为军曹。诗人报国无门,便登上幽州台慷慨悲歌,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是历来许多有才能的知识分子的共同经历,所以此诗能广泛的引起共鸣,经久传诵不衰。

此诗用《楚辞》的句法,前两句三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语气急促,表达了作者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四读(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衬以虚字“之”“而”,转为舒缓流畅,表现诗人悲声长叹、涕泪横流的情形。从结构上看,前两句俯仰古今,第三句远眺旷宇,第四句引出了诗人饱满的情绪,把读者笼罩在诗人笔下的特殊气氛中,使人不得不心动情移。值得一提的是,有人乱说“古诗也有不押韵的”并把此诗当作根据,弄了一个大笑话。殊不知此诗韵脚“者”、“下”属同一韵部[(上声)二十一马 ],只是读音变迁,今天读起来不押韵了。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纵使大唐国势日益衰竭,但唐诗在历史上已取得了无可替代的位置,至今千古传诵!
  • 作者希望象幽草那样甘居僻静的幽境或隐居以洁身自好,而不愿象黄鹂那样炫耀已长、居高媚世、深入高层仕宦之争中。
  • 杜甫留下的诗作中,为后人推崇、传诵的有许多是感时伤乱的作品,特别是那些表现作者仁爱之心和真挚之情的名篇。仁爱与真情永远是产生优秀诗歌的源泉,也是历史用以造就圣贤和明哲的两大元素。
  • “中法文化年”似乎是希拉克与中共强权搞好关系的“纽带”,据了解,去年十月最先在法国巴黎、马赛、里昂、图卢兹等大城市举办的“中国文化节”活动中,中国文化突出的是“古老的中国”、“多彩的中国”、“现代的中国”三大版块,其“孔子文化展”、“景德镇陶瓷精品展”、“康熙时期艺术展”、“走近中国--当代中国生活艺术展”、“中华民族服饰展演”、“四川三星堆文物展”等内容无不透淅出“君子不谋其利”的传统思想观念,很多产品是送给法国人“试用”、“试看”。但是,这次法国来到中国举办“文化年”活动中,法国人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中国人参观也好,还是看中人家的产品也好,几乎都是三个字:“拿钱来”。这样说来,希拉克并不是白痴,他讨好当时的江戏子,拉拢与中共强权的关系,是为了本国的经济利益,而中共强权者听了希拉克读了几句唐诗宋词就眉开眼笑,听到希拉克说出一番“六、四事件“是另一个时代的事”就像喝了迷魂汤,以为是遇到了知已,谈判时做出种种让步,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经贸协议,把裤子都要脱了给人家穿,那才是真正的白痴。
  •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推广教育部“长春学苑”的爷爷奶奶级学生最近两个星期以来,每天都卖力练习用英文吟唐诗、说相声、表演歌舞,将于明天上午庆祝重阳节时,展现平日进修的才艺成果。
  • 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们,他们就是不辞辛苦的拉着历史这条船逆流而上的伟大纤夫啊!他们不计得失、舍弃了自己的一切,却被自己拉着的人伤害甚至夺去了生命!那些打杀他们的人,正是他们用生命和苦行去帮助、挽救的人啊!
  • 宋朝文学的主流是词。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而盛于两宋。词在宋代文坛上占据着主导地位,与唐诗前后相辉映,有“唐诗宋词”之称,对后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其中“鸥鹭忘机”典故出自《列子‧黄帝》,也作者的修行感悟。白居易《放言》:“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辨物如此,识人亦然,不仅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还因此而衍生出了其它名句。如“路遥知马力,岁久见人心。”
  • “巴山夜雨涨秋池”言外之意是说,本身秋天因为天时的关系,河水开始上涨,河道开始畅通,就让人有想回家的冲动,更何况是因夜雨河水都上涨了,河道已经畅通,能不想念吗?而第三第四句中重复“巴山夜雨”四个字,是为了说自己在这个时候最想家。《唐诗绎》评曰:“于寄诗之夜,预写归后追叙此夜之情,是加一倍写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