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漫谈】书法家的对话(二):创作

明训
font print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祝枝山一边听,一边想着他沉实端庄的楷书佳作“松林记”、“毛程妻韩夫人慕志铭”,心的一面似乎明白文徵明讲的理,但毕竟他是“国朝第一”,而且他的草书是出了名的纵逸狂放,因此心的另一面却也忍不住反驳。

“我也知道啊,但总要创作嘛!你看,东坡、鲁直、元章,他们各有各的特色,我们也必须开创我们自己的风格啊!我从张老、狂素 ¹ 那里变了个方式,用更多的点取代横画竖画,打破原有的字形结构,再让这些解构的字形造成整幅画面的空间解构,毕竟字体大小参差,节奏快速变动,这些招数张老、狂素已经用尽,我如果不更加狂放,怎么从前人之中另辟新径呢?”

“我是内行人,我知道枝山兄您功力了得,所以即使任性狂放,都可以展现高超的运笔能力,线条虽或有粗野,但仍在一定的范围内符合古法。可是您一直执著于个人艺术风格的表现,于是原本只想抒发个人性情,却成了恣意、夸张的情绪发泄,而且这种为创作而创作,为表现而表现的心一起来,很容易就把您带往永不满足的追求。”

“是吗?”祝枝山还不能认同。

“不信,您瞧!”说时文徵明手指向凡间。

祝枝山看人间一人正在挥毫,却不识此人是谁。“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 原来祝枝山与文徵明相会才聊了近一个时辰,人间数十年岁月已过。(待续)@

注1: 张旭、怀素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
  • 台中市信义国小上午出现壮观场面,两百多位小朋友拉起一幅长达两百公尺的书法,把学校操场围成一圈,原来是热爱书法的老师(陈耀南),配合学校艺术季,花了五个月时间,临摹心经,金刚经等经文,密密麻麻写了三万八千多字,修炼身心,也希望挑战金氏世界纪录。(寇世菁报导)
  • 明代自朱元璋崛起草莽。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至李自成攻克北京朱由检自缢煤山,历二百七十七年。在这近三个世纪中,朝廷诸皇帝都很喜欢书法。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后,即着手文治,诏求四方善书之士,充实宫廷,缮写诏令文书等。明代帝王如仁宗,宣宗也极爱书法,尤其喜摹“兰亭”,神宗自幼工书,不离王献之的《鸭头丸帖》,虞世南临写的《乐毅传》和米芾的《文赋》。所以,朝野士大夫重视帖学,皆喜欢姿态雅丽的楷书,行书,几乎完全继承了赵孟頫的格调。
  • 为推动书法艺术的理论研究与创作,中国艺术研究院近日在北京成立中国书法院。
  •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出生在“二沉”的家乡,自幼就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
  • 11月7日,又是一个星期日。天空阴沉沉的、飘着细雨。何均利起了个大早,6 点钟刚过就赶到了亚凯迪亚高中,与陆续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南加州中文学校联合会的工作人员们一起忙碌起来。他们在为上午9 点正式开始的“学生书法、作文、中文海报比赛”做赛前最后的准备工作。虽然事前已进行了数月的筹备,但临赛前的布置赛场教室、准备文具、摆桌椅、张贴标志、设立报到处、服务台……,仍把数十位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
  • 名嘴吴宗宪昨(2)日现身京城,与导演朱延平一道为刚刚拍完的贺岁电影《一石二鸟》做宣传,一向口不择言的他昨日下午却吃了“闭门羹”,因为记者们并不关心他的新电影,大家都让他一个人在台上玩脱口秀,眼看没有宣传点的他看近半个小时没人问问题,就索性搞起书法以吸引大家的兴趣,随后他甚至拉出刘德华和林心如两个人,把人家跟自己的那一点关系向媒体抖了出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