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欣赏】晚泊浔阳望庐山

作者:文思格
font print 人气: 602
【字号】    
   标签: tags: , , ,

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作者简介】

孟浩然(公元689-740),是盛唐时期最有名的大诗人之一。他和王维一起合称“王孟”,是唐代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他的诗风格清淡、自然而又韵味深长,在唐诗中自成一家。

【字句浅释】

解题:作者在千里舟行途中,泊船浔阳城下,看到了有名的香炉峰,进而怀念古代高僧,随笔写下了这首被后人叹为“天籁”的唐诗精品。
挂席:与“扬帆”同义。
郭:外城(古代城市建筑分内、外城)。
香炉峰:庐山最有名的一峰。远公:东晋高僧慧远,曾在庐山隐居修行。
尘外踪:远离尘俗的踪迹。东林精舍:高僧慧远在庐山隐居修行时,当时的刺史桓伊为他修建的一座禅舍,是当时及后代的隐居者们神往的胜地。
空闻钟:徒然听到东林精舍传来的钟声(因为作者崇拜的高僧早已不在那里了)。

【全诗串讲】

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
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
我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我怀念。
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傍晚的钟声听到也徒然。

【言外之意】

此诗简淡自然、空灵无迹,颇有随笔的味道。而在随意挥写间,不但勾画了江山风景,而且抒发了倾慕高僧慧远(公元334-416)、向往隐居胜地的隐逸情怀。后代诗人和诗评家们对此诗推崇备至,认为是“一片空灵”的“天籁”;或者把它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一起作为已达“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妙境的样本,并将它们比作画中“逸品”。

江行几千里,总不见名山,第二句中一个“都”字把作者心中失望的心情凸显出来,并为下联中见到香炉峰时的怡悦心情蓄势;第四句中一个“始”字,一下点出了作者见到香炉峰时心中的欣喜,颇能勾出情绪上的起落;第六句中用“永怀”二字,出语特重,充分表现了作者对高僧慧远的由衷倾慕;第八句中一个“空”字,隐含了“钟声虽仍然可闻,远公已不复可见”的惆怅、失落等复杂心情,可谓情韵盎然。从这些精炼的用字上看,作者于此诗的锤炼下了不少功夫,只不过功夫到了炉火纯青时,便又不留锤炼痕迹,反倒显得简淡自然了。

──转自正见网 #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纵使大唐国势日益衰竭,但唐诗在历史上已取得了无可替代的位置,至今千古传诵!
  • 作者希望象幽草那样甘居僻静的幽境或隐居以洁身自好,而不愿象黄鹂那样炫耀已长、居高媚世、深入高层仕宦之争中。
  • 杜甫留下的诗作中,为后人推崇、传诵的有许多是感时伤乱的作品,特别是那些表现作者仁爱之心和真挚之情的名篇。仁爱与真情永远是产生优秀诗歌的源泉,也是历史用以造就圣贤和明哲的两大元素。
  • “中法文化年”似乎是希拉克与中共强权搞好关系的“纽带”,据了解,去年十月最先在法国巴黎、马赛、里昂、图卢兹等大城市举办的“中国文化节”活动中,中国文化突出的是“古老的中国”、“多彩的中国”、“现代的中国”三大版块,其“孔子文化展”、“景德镇陶瓷精品展”、“康熙时期艺术展”、“走近中国--当代中国生活艺术展”、“中华民族服饰展演”、“四川三星堆文物展”等内容无不透淅出“君子不谋其利”的传统思想观念,很多产品是送给法国人“试用”、“试看”。但是,这次法国来到中国举办“文化年”活动中,法国人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中国人参观也好,还是看中人家的产品也好,几乎都是三个字:“拿钱来”。这样说来,希拉克并不是白痴,他讨好当时的江戏子,拉拢与中共强权的关系,是为了本国的经济利益,而中共强权者听了希拉克读了几句唐诗宋词就眉开眼笑,听到希拉克说出一番“六、四事件“是另一个时代的事”就像喝了迷魂汤,以为是遇到了知已,谈判时做出种种让步,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经贸协议,把裤子都要脱了给人家穿,那才是真正的白痴。
  •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推广教育部“长春学苑”的爷爷奶奶级学生最近两个星期以来,每天都卖力练习用英文吟唐诗、说相声、表演歌舞,将于明天上午庆祝重阳节时,展现平日进修的才艺成果。
  • 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们,他们就是不辞辛苦的拉着历史这条船逆流而上的伟大纤夫啊!他们不计得失、舍弃了自己的一切,却被自己拉着的人伤害甚至夺去了生命!那些打杀他们的人,正是他们用生命和苦行去帮助、挽救的人啊!
  • 宋朝文学的主流是词。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而盛于两宋。词在宋代文坛上占据着主导地位,与唐诗前后相辉映,有“唐诗宋词”之称,对后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诗人报国无门,便登上幽州台慷慨悲歌,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是历来许多有才能的知识分子的共同经历,所以此诗能广泛的引起共鸣,经久传诵不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