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刺绣史话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有很多闪耀着人类智慧之光的民族工艺,其中居于前列的便有刺绣,它是基于“丝”的发现和利用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充实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时也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刺绣梅花

中国的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代,就伴随着玉器、陶器和织物而诞生。

刺绣,是用彩色丝、绒、棉线,在绸、缎、麻葛、布帛等底布上借助针的运行穿刺,从而构成花纹、图像或文字,古籍中称为“针”或“女红”。刺绣是画缋的姊妹艺术,因此,《周礼.考工记》便将刺绣隶列在绘画之内,认为“五彩备,谓之绣”而首肯刺绣的艺术地位。
最初的刺绣又和美丽的丝织锦缎并列,统称为“锦绣”。这又从另一层面表明,它实用和审美结合的工艺文化性质,及它的源远流长。   

从缝纫到刺绣作为手工艺的刺绣,是在一般缝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穿针引线到缝制衣服,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考古发掘资料证明,早在一万八千多年前,中国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已经使用骨针缝缀兽皮。到了新石器时代,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人,不但使用骨针,而且有了纺织。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中出土了带花纹的葛织品,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中出土了绢片、丝线、丝带和苎麻布,证明了中国的丝织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刺绣青竹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女孩子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要学习纺纱织布和裁衣缝纫,刺绣是与此紧密联系的。过去在江南地区,如像苏州一带,专门有一种称作“绣娘”的职业,从事富裕人家女儿的刺绣教习。她们不仅要刺绣自己的嫁妆,并且要制作很多带有刺绣的工艺品(如荷包、汗巾之类),以便出嫁时送给男方的亲友。因此,绣花也就成为衡量新娘心灵手巧的一个标准。  

在中国各地的民歌中有一种小调叫《绣荷包》,大意是说:一个年轻的少妇在家,忽然听到狗叫声,有人送来了出门在外的丈夫来信,要她绣一个荷包戴。她便带着欣喜急切的心情去找货郎,买绸选线,神仙故事和世间美景…她几乎要把中国的人文都绣到荷包中去,以寄托对丈夫的爱恋。等她绣完了荷包袋,天也亮了,捎信的人也来了。故事并不曲折,但感情自然,真挚动人。千百年来,中国民间的刺绣便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资料来源:世华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站在美国国会大厦圆形大厅(Capitol Rotunda)里可以欣赏到许多艺术。 很多人认为圆形穹顶的视觉体验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游客花时间研究这个广阔空间所呈现的艺术、建筑和雕塑,否则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圆形大厅里的饰带(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Alabama State Capitol)位于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门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是该议会大厦特色。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与其它州的议会建筑类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个城市。
  • 奥斯陆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这座于市中心、弧形一层楼高的荷兰巴洛克风格建筑,以石材与红砖混合而成。大教堂东边是教堂前侧圣坛或称礼拜堂(chancel),钟楼有铜制的圆屋顶,搭配文艺复兴风格的尖塔。大教堂几世纪以来不断在整修与翻新。
  • 雕塑通常用来纪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来,雕塑流行的题材包括神话场景、政治领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个最特别的主题并不在上述类别里。人物雕塑《斯皮纳里奥》(Spinario)或称《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现的是一位坐着的裸体男孩,全神贯注地在拔他脚上的一根刺。几千年来,这座雕像给艺术家带来非常深刻的启发。
  • 英国威尔顿庄园(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义与英国美学,堪称独树一格。外墙采用当地石材建造,与英格兰威尔特郡(Wiltshire)乡村融为一体。古典比例、强调对称、矩形特征等设计,符合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安德里亚‧帕拉迪奥(Andrea Palladio)的美学原则。外墙没有石柱,最初的构想是为了让人们可以待在户外,同时还能屏蔽来自地中海炙热的阳光,这样的设计适合北方的地理与气候。
  • 大理石屋(Marble House)静谧地坐落在纳拉甘西特湾(Narraganset Bay)沿岸,它是美国罗德岛纽波特(Newport)第一座大理石豪宅,将原本幽静的木屋改建成富裕的堡垒。取名“小屋”(cottage)是为了对早期木瓦风格(shingle style)避暑别馆的尊重。但事实上,这是一栋“适合王后”居住的顶级豪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