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话古籍:谁是美猴王(下)

玉鑫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6日讯】三、做人的理和觉者的慈悲

当悟空被压在大山之下,偿还自己罪业的漫漫五百年将尽之时,中土已到了唐太宗主掌天下的唐代,那时的中土是什么样呢?不说今天的历史学家如何评论的,而书中居于那“去来自在任优游,也无恐怖也无愁。极乐场中俱坦荡,大千之处没春秋。”的西天释迦佛说的是:“但那南赠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释迦佛还说:“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他众生。”

可见,在神佛的眼中,昌盛富裕太平不是衡量世间好坏的标准,人心是否纯朴善良才是根本。同时也说出了,当人间出现人的道德偏移的时候,觉者出于慈悲心,就会想办法要把真理正道传授给人,以保障人能享有持久的平安。由此,从释迦佛要传正道予中土之人的一念,才有了修炼人西行求正法的故事。

接下来,书中讲了唐僧(陈玄奘)的身世,在这个曲折跌宕的故事中,却贯穿了命由神定、善恶有报、孝顺、贞节忠义等普世为人的理念。同时也讲出了,一个要得正法的人,本身绝不是一个普通的人,而是早有安排的,有根基的人。

为了帮助人们理解,这人间以及这天地中都是有规律的,是按着一定的理在有序的运作着的,书中又讲了术士袁守诚能用易经数术准确推算出未发生之事,从而引发了泾河龙王与他斗气,违背天规,终于被斩剐龙台的故事。也是为了告诉世人,人也必须循天理遵人道,才能保平安,否则任何生命都逃不出天理的惩罚。

那么天理的惩罚是什么样的呢?书中用了唐太宗魂游地府,判官为他讲解十八层地狱的故事,警示人们做任何恶事都得偿还。

判官道:“此是阴山背后一十八层地狱。”太宗道:“是那十八层?”判官道:“你听我说:吊筋狱、幽枉狱、火坑狱,寂寂寥寥,烦烦恼恼,尽皆是生前作下千般业,死后通来受罪名。酆都狱、拔舌狱、剥皮狱,哭哭啼啼,凄凄惨惨,只因不忠不孝伤天理,佛口蛇心堕此门。磨捱狱、碓捣狱、车崩狱,皮开肉绽,抹嘴咨牙,乃是瞒心昧己不公道,巧语花言暗损人。寒冰狱、脱壳狱、抽肠狱,垢面蓬头,愁眉皱眼,都是大斗小秤欺痴蠢,致使灾屯累自身。油锅狱、黑暗狱、刀山狱,战战兢兢,悲悲切切,皆因强暴欺良善,藏头缩颈苦伶仃。血池狱、阿鼻狱、秤杆狱,脱皮露骨,折臂断筋,也只为谋财害命,宰畜屠生,堕落千年难解释,沉沦永世下翻身。一个个紧缚牢栓,绳缠索绑,差些赤发鬼、黑脸鬼,长枪短剑;牛头鬼、马面鬼,铁简铜锤。只打得皱眉苦面血淋淋,叫地叫天无救应。正是人生却莫把心欺,神鬼昭彰放过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太宗听说,心中惊惨。

同时判官也给太宗讲了六道轮回的规律:“这唤做六道轮回:行善的升化仙道,尽忠的超生贵道,行孝的再生福道,公平的还生人道,积德的转生富道,恶毒的沉沦鬼道。”唐王听说,点头叹曰:“善哉,真善哉!作善果无灾!善心常切切,善道大开开。莫教兴恶念,是必少刁乖。休言不报应,神鬼有安排。”

那太宗魂游地府回到人间,明了人的生死富贵之道,因此广行善事,发榜文教化百姓也要积德行善,并开始在中土教导人们要兴扬佛法,从此“大国唐王恩德洪,道过尧舜万民丰。死囚四百皆离狱,怨女三千放出宫。天下多官称上寿,朝中众宰贺元龙。善心一念天应佑,福荫应传十七宗。”

四、求道的魔障和高级生命的佑护

接下去讲的就都是修炼中的故事了,唐僧一路西行而来,处处有难,处处看似绝境,却又处处化险为夷,其实考验的都是他对佛和佛法的一颗心,看看这颗心到底是否坚定。由于他一颗怕心总也去不干净,就总是招来各种妖魔,表现为要害其命、吃其肉。而又由于其心中对佛的坚信从不动摇,所以处处又都得到神佛的帮助。我理解这里也讲出《转法轮》中所说的:“修在自己功在师父”的理,修炼人要有的就是一颗不畏艰险求正道的心,而所有修炼道路上的磨难,其实都是高级生命在另外的空间帮忙化解的。看看唐僧走的每一步,我更真切的理解到李老师讲的:“……真修没有我的法身保护,你根本就修不成,你一出门就可能牵扯到生命问题。”(《转法轮》)

而对于悟空来说,要修去的就是很多执着心了,比如他刚上路不久,就遇到了六个强盗“一个唤做眼看喜,一个唤做耳听怒,一个唤做鼻嗅爱,一个唤作舌尝思,一个唤作意见欲,一个唤作身本忧。”看着这六个名字,我不禁笑了起来,如果不是修炼了法轮大法,我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六个强盗原来是人的六欲的象征,即喜、怒、爱、思、欲和忧,是一个修炼人在实修过程中首先就必须看破和放下的执著。看猴王挥刀斩六欲,真是痛快轻松,可书中却没有教导人们如何才能逃脱这六欲带来的痛苦和困扰。此时才更深的体会了李老师所说的:“……因为过去是绝不允许人知道佛法的真实体现。什么是佛法得修炼到高层了才能悟到,所以就更不叫人知道真正修炼的实质了。” (《精进要旨》佛教的论述是佛法最弱小的一部分)

其后的很多磨难,也都是由于悟空的执着心带来的,如第十六回,“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就是悟空出于好斗心和显示心,非要和人家比试袈裟,结果招惹大祸。唐僧也曾劝他:“你不曾理会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汝是个畏祸的,索之而必应其求可也;不然,则殒身灭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但悟空就是不听。

再如,唐僧师徒路遇小白龙,八戒、沙僧时,本来这三人都是等着唐僧来收服自己,一同往西天取经的,但悟空都和他们先打了起来,总是忘了先通报一声,自己和师父就是前往西天取经的修炼人。表面上是忘了,其实是由于还不能时刻将自己当成一个修炼的人,而是由着自己的性子一味的持强逞能,从而带来不必要的磨难。可见,求道真正的魔障是修炼人的心中那些不放的执著。而所有的这些磨难,也都是由菩萨出面化解,才使他们能继续走修炼的西行之路,也就是说神佛看重的就是人那颗求道的心,只要这佛性不改,就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受了师父密传的悟空,因显示心而被师父赶出了山门,临别之时,祖师早已知道“你这去,定生不良。”料定了悟空虽已学得一身的本事,但还没有经过心性的磨炼,才高德低必然惹来大祸。
  • 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枫桥镇,坐东朝西,面对古运河,在晨曦一抹或暮色苍莽之时,于湖水岸边听得入耳的木鼓钟声不觉令人感叹天地悠悠的怀古幽思,人人不由自主的吟唱唐代诗人张继的千古大作《枫桥夜泊》
  • 倘若欣赏一个人,应当如何赞誉?在众多的誉美之辞中,诸如:以玉树临风形容倜傥之士;以云中白鹤形容隐士高洁;以璞玉比喻有潜质而未经雕琢之人;亦或如瑶林琼树,比喻一个人容貌才智出众,犹如风尘外物……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赞誉,即以镜喻人,百代流芳。
  • 在水浒故事中,每当豪杰出场,必有诗文介绍其名号与绰号。唯独武松出场时,绰号一直空悬未着。
  • 古代的史家并不避讳将神奇的预言采撷入史,三国相关的史料中,关于预言的记载很多,其中不乏采自谶纬之言。
  • 齐国左相出访鲁国,他那豪华的车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鲁国大夫叔孙豹善于预测,当即预料了左相的结局。宴会上,齐国左相举止失礼,叔孙豹辛辣地讽咏道:“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看那老鼠都还有张皮,这人却没有礼仪,不死还等什么?如此辛辣的讽谏,齐国左相做出了怎样的回应?
  • 《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观点,概说东汉末年由一统江山分裂为三国鼎立的局势。然而,历史大局的演变,真的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结果吗?
  • 汉灵帝熹平五年(公元176年),一日,沛国谯县的天空中,一只散发着金黄光芒的黄龙,轻盈矫捷地遨翔天际。百姓们纷纷举头注目,大感惊奇,消息也不迳而走,传到了京城。
  • 西汉末期开始,民间就流传着一则语意不明,扑朔迷离的预言:“代汉者,当涂高也。”
  • 西游记
    八戒相貌欠俊,怕吓着众人,于是嘴拄着墙根,死也不动。悟空见朱紫国挂了皇榜,于是念声咒语,揭了皇榜,悄悄塞到八戒身上。国王久病不愈,难道需要“八戒”?悟空进宫给国王治病,他的孤拐脸把国王吓得战战兢兢,为何悟空说他一千年也好不了?悬丝诊脉、三折肱又有怎样的含义?重温西游故事,试探其中寓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