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欣赏】王维《过香积寺》

作者:文思格
font print 人气: 5843
【字号】    
   标签: tags: , , ,

王维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作者简介】

王维(公元700─761)字摩诘,盛唐大诗人、大画家兼音乐家。其诗体物精微,状写传神,清新脱俗,独成一家。他和李颀、高适、岑参以及王昌龄一起合称 “王李高岑”,是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和孟浩然合称“王孟”,又是田园诗的代表人物。至于“禅诗”,他更是古今独步。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字句浅释】

过:访问。
题解:本诗从描写山林古寺幽邃环境入手,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希望在佛性的清静中,泯灭世俗间的欲望,达到更高境界的精进心态。
不知:表示作者以前未曾去过,现在去现找。
古木:古树的林木。
危石:高耸的石头。
薄暮:傍晚。
空潭:空阔幽静的水潭。
曲:曲折隐秘的地方。
安禅:安静地打坐,进入禅定。
毒龙:佛教故事中有毒龙居水潭中害人,高僧以佛法制服了它,使它远去、永不伤人。这里用毒龙比喻尘俗间的各种欲望。

【全诗串讲】

还不知这个有名香积寺,走几里就入云绕的山峰。
古树的丛林中杳无人迹,深山的空谷里隐隐鸣钟。
大石挡流水泉声似幽咽,夕阳余抹遍幽冷青松。
傍晚水潭显得空阔隐秘,安禅制服那私欲的毒龙。

【言外之意】

诗人知道有一个香积寺,但不知寺在何处,于是便安步当车、信步游访,显出一派闲适、潇洒的风度。走了几里路后,竟然走入了云遮雾绕的山间,顿时使香积寺给人一种幽远、出尘、深不可测的感觉。正走在古树参天、杳无人迹的树林中,又突然飘来隐隐的钟声,闻其声而不知其处,越使香积寺染上神秘、迷人的色彩,而古寺的静谧、安宁也就自在不言中了。

山间的泉水在嶙峋的岩石中间艰难地穿行,发出幽咽的声音,似乎在痛苦地叹息生命进程中的艰难险阻;残阳的红晕抹不掉苍松青翠的颜色,反倒更显其久经风霜的清冷胸怀。空阔隐秘的水潭在苍茫暮色中使人心无尘想,让诗人自然而然地想到要通过禅定去消除来自世间的各种心中的私欲和杂念。

大诗人、大画家王维为我们画出了一幅幅声与色的美丽图画,每一幅图画都带着诗人的独特情愫,把读者步步引向诗人的终极目标:修心出尘。#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的梦魂彷佛又回到天帝的住处,听到他热情而关切的话语,问我要到哪里去……
  • 长期地回忆思念,使得希望在心中逐渐酝酿成熟,直到稍有闲暇就要整理自己的钓鱼竿,悄然隐入那云水苍茫的图画中去!
  • 清歌美酒、对酒当歌,何等快乐!然而却触发了对去年经历的类似境界的回忆:同样的晚春天气,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美酒清歌。
  •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要身处绝境时才会想起避世逃俗、希求世外桃源。作者词中所写,或许是心有所念、眼有所见的神游,而其中境界是自晋代大诗人陶渊明之后许多名人都曾向往、追求过的目标。
  • 此词描绘的渔翁,形象丰满、洒然尘外,给人以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
  • 只要心中放下了尘中的争斗和妄念,身不出尘也在尘外,“心远地自偏”,再也没有什么事可以叫你摇头了。
  • 仅以三幅带暗示性和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从少年到老年的人生巨变,虽然是以点代面,却毫无单薄感。
  • 这里呼之欲出的是一个决心出尘而又困于情中难以脱身的情僧形象。虽然作者没有系情于浑浑世人,而是把“情节”转移到了纯洁的荷花身上,但毕竟情丝未斩。
  • 凄凉之夜,作者思念过世的妻子。图为宋赵伯骕《风檐展卷》局部。(公有领域)
    试想,风雨凄凉之夜,雨点叩打着窗櫺,点点滴滴分明地打在心上;如豆残灯摇曳着昏黄的灯光,辗转难眠,独自卧在空床上;突然涌上心头的是,以往妻子常常在深夜的昏灯下,挑灯为自己补衣的纯朴形象。这,哪里还用得着别的语言!哀惋而凄绝的这一幕,就足以让铁打的汉子也潸然泪下啊!
  • 李白知道朋友是入川去追求功名富贵的,因而临别意味深长地告诫他:个人的官爵地位是命中的安排、早有定局,用不着去问像严君平那样的善于卜卦的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