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韵舞春风: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龙之台
font print 人气: 363
【字号】    
   标签: tags:

苏东坡的一生中曾写了很多的随笔偶记,既不必有什么传统的包袱,也少了严肃的使命感。却多了些温暖亲切,宽和成熟。也成了他极为人所喜爱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中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荇读音:姓)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这篇文章一开始就说明了“夜游”的时间是“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这时的东坡正因“乌台诗案”被谪贬,而住在黄州。当时的他虽然挂了“黄州团练副史”的虚衔,却奉命“不得签书公事”,所以整天过的是闲居的日子。这篇生活中随手写来的短文正描绘出他当时的心境。文内是这样写的: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晚上,我正换了衣服准备睡觉了,忽然看到皎洁的月光,悄悄的从窗户流进来了。对着如此的良辰美景,怎么能睡觉呢?于是,欣欣然想出去走走。但想到没有能跟我分享乐趣的人,所以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这时怀民也还没睡,我们就一起到中庭散步。

整个庭院月光如水,空灵明澈,看起来水中好像还有藻荇等水草纵横交错,摇曳晃动,再仔细一看,原来是竹、柏在月光下斑驳的影子呢!

哪一天晚上没有月色?而什么地方没有竹、柏呢?但是却很少有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文中说道:“念无与为乐者”,其实是良辰美景,不愿独享。而“怀民亦未寝”,这“亦未寝”三个字,用得实在大有妙趣。好友相交,妙在心有灵犀一点通,不必预约,也不必解释,月色如水,相视而笑,一切尽在不言中,自然而然就“相与步于中庭”了。

这里最有意思的是“闲人”两个字。普通的人想当还当不上呢!这得修多久才修得来的啊!“无所事事,无事可干”,这只是一般闲人,不足为道。必须得有“如积水空明”般明澈的心境,毫无挂碍的心思,才是真正的自由闲人哪!要做到的话,那可不是世间一般的功夫啊!这短短的八十五个字中,表达出了朋友相知的喜悦,也描绘出东坡因为内心的寂静淡远,而感到整个天地间都像水底一样的清明了,这真是一篇淡而有味的好文章啊! @

(新唐人电视台)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的一辈子,究竟有多少事,是可以完全由自己做主的?不仅是在生老病死上,由不得自己;即使是仁宗皇帝在见到东坡后,对他的才华惊叹不已,说:“朕为儿孙觅得宰相之才”。但东坡的一生,总是身不由己的迁徙流离,四处为家。
  • 无法想像,没有芭蕉的东方庭院,也无法想像,没有芭蕉的古典文学。没有那一簇簇叶面舒张,深碧漫展的芭蕉叶,开在白粉墙边,湖石畔,生在三月的薰风里,长夏的庭院中。古老的文学,没有那一袭轻碧浓绿的芭蕉,千年来,那夜夜夜夜的雨,竟落向何处呢?那夜雨里,那孤独的,冤屈的,寂寞的,抑郁的,在人世间受遍磨难的孤苦灵魂,又与谁共鸣?
  • 《帝鉴图说》插图《望陵毁观》,描绘唐太宗体从魏徵劝谏,拆毁了台观。(公有领域)
    唐太宗尝言:“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如果有这样的一个暴政,不仅“防民之口”,官员们还肉麻的为暴政歌“功”颂“德”,这样的政权又能维持多久呢?
  • 一座燕子楼,引来文人墨客无限怀念。而楼主是大唐的一名歌妓,名叫关盼盼。白居易、苏轼、文天祥等人吟咏燕子楼,必会提起那位忠贞的美人。
  • 作者:唐莲
  • 这篇短文不过百十字,却写得言辞恳切,充满昂扬健武的气概。直截了当,屡用感叹之语,尤其是文字之洗练而畅达,当是得益于作者少年喜读的《春秋左氏传》。
  • 全文紧扣住“恢复故疆,迎还二圣”之旨展开,这八个字,是作者终生奋斗的目标,是未酬的壮志。
  • 齐桓公、晋文公所以名声被传颂至今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兵势强大,仍能够尊重周朝天子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