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欣赏】杜甫《石壕吏》

作者:文思格
font print 人气: 575
【字号】    
   标签: tags: , , ,

【唐诗欣赏】杜甫《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迎。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最有名的大诗人之一,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最擅长古体诗和律诗。

【字句浅释】

题解:此诗写作者投宿石壕村时,耳闻目睹的官吏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的现实,是唐诗中广为传播的名篇。
投:投宿,找地方住宿。
捉人:这里指强行抓壮丁。
一何:此处的“一”是语助词,用以加强语气。
男:儿子。
偷生:苟且的活着。
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小孙子。
老妪:老太婆,这里是诗中的老妇自称。
幽咽:形容低微的哭声。

【全诗串讲】

傍晚过夜投宿到石壕村,正碰到征兵的官吏抓人。
老头子翻过墙悄悄逃走,老太婆去应付出了房门。
官吏大呼小叫何等愤怒!老妇哭哭啼啼何等哀苦!
听到老妇走上前去倾诉:“三个儿子都去邺城入伍。
一个儿子捎了信回来说,另两个儿子最近刚战死。
没死的还得苟且的活着,死去的就是永久的终止。
这家中再也没有别的人,就只一个吃奶的小孙子。
要哺乳孙子媳妇未改嫁,进出门没一条完整裙子。
我老太婆虽然体力衰退,也请你今晚上把我带回。
河阳这一仗我可以应急,还能为兵士们准备晨炊。”
深夜了已经没有说话声,隐约间听到低微的抽噎。
天明时我要起身往家赶,只能与老头子一人告别。

【言外之意】

乾元二年(公元759)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的六十万大军在邺城被史思明打得大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到潼关一带强行征兵,人民苦不堪言。当时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关,赶回华州任所。他把途中所见所闻写成有名的“三吏”、“三别”,《石壕吏》便是“三吏”之一。

此诗在艺术表现上极其精炼。全篇句句叙事,既无抒情、也无议论,但又处处寓抒情、议论于叙事之中,爱憎强烈、倾向鲜明、褒贬明确,既省了大量笔墨,又避免了概念化的倾向。诗中还应用藏问于答的手法:老妇的“致词”中用事件的转折和结局暗示了官吏始终横暴、蛮悍,不断的逼问老妇的情形。

三个儿子参军入伍,就已经死了两个。寡妇儿媳带着一个吃奶的孙子,连一条出门见人的裙子都没有!老头子虽然翻墙逃走了,老太婆却当晚就被抓壮丁的官吏抓到军中去为兵士做饭去了。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孙、姑媳,悲惨到了如此地步,真是民不聊生啊!作者当时也身为国家官吏,面对这一悲惨现实,没有美化遮掩,而是如实揭露,发出“有吏夜捉人”的呼喊,其震撼人心的声音一直回响到今天。杜甫一生中固然费尽心力去发展诗歌技巧与方法,但他的名声不是单凭诗歌技巧与方法就能成就的。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他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那颗赤诚之心,使得世代后人永远把他记在心中。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诗人知道有一个香积寺,但不知寺在何处,于是便安步当车、信步游访,显出一派闲适、潇洒的风度。走了几里路后,竟然走入了云遮雾绕的山间,顿时使香积寺给人一种幽远、出尘、深不可测的感觉。
  • 可怜老头子身上正穿着单薄衣衫,怕木炭卖不起价钱反倒愿意天寒。
    昨晚下了大雪,城外积雪深一尺,今早驾着炭车,结冰路上留车迹。
    拖车的牛困了人饿了太阳已老高,停车在都市南门外的泥中歇口气。
  • 王维之自然,李白之高妙,韦应物之古淡,是唐诗五言绝句中的三大顶峰,诗论家称其“并入化境”。此诗正是作者古雅闲淡的风格美的具体体现。
  • “郑公樗散鬓成丝”其实是一句反语;杜甫在之前写给郑虔的诗中曾说:“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这样有才学的人,却被贬官到台州担任司户参军。杜甫担任的左拾遗也是从八品,所以才会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这首诗替郑虔及自己鸣不平。“万里伤心”与“百年垂死”,表面说的是郑虔,这何尝不是杜甫自身的写照呢?
  • 阅读古典近体诗,常可看到“得句”这个词,“得句”是一种创作状态,也就是创作时,在潜意识(下意识)中脑海里闪现出一句诗(或几句诗),可根据所得到的句子马上创作一首诗或几首诗,或记录下来放入诗囊中。如谢缙“濡豪还自适,得句共谁论。”大意是“挥毫作画自得其乐,得到的好诗句又有谁能够分享呢?”
  • 古代诗人常借月光来表达对亲友的思念。李白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亦然。“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因为月亮的清辉是两地共有的,所以这里作者要赠送的是思念之情;因为相隔两地,不能将这浓浓的思念亲手送给你,那我们还是期待在梦中相见吧!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其中“鸥鹭忘机”典故出自《列子‧黄帝》,也作者的修行感悟。白居易《放言》:“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辨物如此,识人亦然,不仅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还因此而衍生出了其它名句。如“路遥知马力,岁久见人心。”
  • “巴山夜雨涨秋池”言外之意是说,本身秋天因为天时的关系,河水开始上涨,河道开始畅通,就让人有想回家的冲动,更何况是因夜雨河水都上涨了,河道已经畅通,能不想念吗?而第三第四句中重复“巴山夜雨”四个字,是为了说自己在这个时候最想家。《唐诗绎》评曰:“于寄诗之夜,预写归后追叙此夜之情,是加一倍写法。”
  • 宋玉、杜甫等先贤,将落泊生涯化为优美的诗篇。让我们后人在拜读了这些诗篇后,领略了有可说道的、有可借鉴的、有可受益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重新演绎、弘扬给现今的世人。正如北宋‧欧阳修《感二子》诗中写的:“英雄白骨化黄土,富贵何止浮云轻。唯有文章烂日星,气凌山岳常峥嵘。”
  • “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缸。白灰旋拨通红火,卧听萧萧雨打窗。”苏诗诗中的熏香可不是为了所谓的“附庸风雅”,用篆香及木炭隔火熏香,在唐宋时期发展到了顶峰。用木炭火熏香,香气的能量场是纯阳的,吸到肺部后,阳气足。古代将病毒、细菌通称为病气、邪气,它们是属阴的。所以,用传统的方式熏香,就能防止一些流行性的疾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