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为什么这样红

人气 680
标签:

【大纪元8月9日讯】“刀郎”的名字几乎在一夜之间,就传遍了大江南北。他的成名之路非常值得深究———一般新歌手是通过媒体宣传将歌声、名字、面孔传递给听众的,但是,当北京的媒体率先开始报导刀郎的时候,却是以“满街刀郎声”、“给唱片界一记响亮的耳光”为题———这就是说,刀郎先是在民间流传起来,然后才受到了媒体的关注的。然而,当刀郎真正借助媒体将自己的名声提升到无以复加之时,其音乐、歌声跟整个时代的落差却日益被另一些业内人士注意,很多人疑惑了:以刀郎的实力及他的专辑制作水准,他为什么这样红?他凭什么这样红呢?
  
  据中华网8月8日报导﹐昨天,记者藉在新疆之机,联系上了刀郎的经纪人李松强,虽然刀郎本人据说为了第二张专辑去外地采风去了,但在记者与李松强面对面的谈话中,终于把握住了刀郎之所以成功的一丝脉络。
  
  并不特别的过去
  
  今天刀郎的形象,被塑造成一个神秘而传奇的人,据说他不愿曝光,据说他常年在外采风,据说他做了多年音乐,甚至有四川记者为此在他家门口蹲点10天去挖他的所谓隐私……可是昨日,记者在李松强“欲说还留”的介绍中却发现,刀郎过去的生活与诸多爱好音乐的民间歌手实在没有任何区别。刀郎,一点也不神秘。
  
  刀郎出生于1971年,是个四川人,他没有受过任何正规的音乐训练,初中毕业后他便从家乡来到四川内江,自学键盘弹奏技术,并开始对作曲、制作等音乐方面的事情感起兴趣来。此后,他辗转于全国数个城市寻找未来,并以自己娴熟的键盘技术糊口。他先到四川成都的餐馆里替人伴奏,后又随流前往海口“淘金”。李松强说,认识刀郎时他们都在海口,刀郎是餐厅及夜总会里最有名的键盘手,而李松强是弹贝斯的。
  
  经过几年“流浪”,1995年,刀郎随在夜总会认识的第二任新疆籍汉族妻子(一位夜总会主持人)来新疆定居。在新疆期间,他仍以相关技艺谋生。同所有想成名的民间歌手一样,刀郎并未放弃成名的梦想,一直想折腾出个什么……  

  四个月迅速成名
  
  很多人说刀郎在新疆已经红了10年,那肯定是不却切的,因为直到1999年,刀郎才同一群朋友制作了第一张专辑。这张专辑名字叫《原创第一击》,李松强说,当时几个朋友是想通过这张专辑来“反映新疆都市生活”,因此那是张完全意义上的流行歌曲专辑。专辑出来后,毫无反响,李松强承认:“没有人愿意听这个”。
  
  之后,刀郎安静了一段时间。不过,2001年,他们又做了一种新的尝试,他们制作了一张“反流行音乐”的《大漠情歌》专辑,里面都是些新疆民族歌曲的翻唱,目的是“让内地人了解新疆”。李松强说:“当时专辑是想弄成旅游纪念品的”。《大漠情歌》自然也是没有太多市场的,不过,从制作这张专辑开始,这几个新疆的外乡人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作路子,那就是把新疆民族的音乐元素融入到他们音乐中,“民族的是最有生命力的”,李松强拿这句老套的话来总结他们的经验。
  
  2003年,刀郎又想“弄出点事情”了,他同新疆的一名女歌手黄灿合出了一张专辑叫《西域情歌》,这里面也是翻唱新疆的民族歌曲,他们仍然做的是“旅游纪念品”。
  
  2004年1月6日,刀郎出了今天令他声名远播的专辑《2002年的第一场雪》,这张专辑是纯粹意义上的刀郎第一张个人专辑。李松强说,当时刀郎做完这张专辑后,对他们说“我觉得这是张好专辑,你们需要配合我。”李松强等的配合自然是去找好的发行商。这时,以经营音像制品而赫赫有名的广东“俏佳人”公司正打算成立经销唱片的分公司“大圣”,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大圣利用自己销售音像的发行网络来替刀郎发行《2002年的第一场雪》(有媒体曾称大圣利用了盗版的销售网络)。
  
  不知是因为刀郎这个陌生的声音在音像制品店里反复播放引起了媒体的注意,还是刀郎的歌真正好到口口相传赢得了市场,反正在5月,北京个别媒体便开始大肆鼓吹“世上出了个刀郎”,他的“唱片满街飞”。
  
  记者发现,一个惊人的数字以往被媒体弱化了,那就是:刀郎的“火”事实上只用了4个月。4个月,这个速度是不是太快了一点?对此,李松强说:“刀郎的成名还不够快,他用了两年时间两张专辑才做到了今天的成功。”
  
  成功带来诸多质疑
  
  强大的知名度并不能掩盖刀郎音乐的苍白,机乎所有的乐评人及创作人都认为刀郎的音乐“很一般”,有人甚至表示,像刀郎这样理念守旧、制作手法是上世纪80年代水平的音乐,其流行是一种倒退,是整个中国流行乐坛的悲哀。然而,刀郎还是“红”了。
  
  记者问李松强,“你觉得刀郎的歌究竟赢在哪里呢?”李松强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说:“是需要,刀郎是唱片界的需要。”他认为音乐有很多种,中国音乐市场很大,“我们做音乐的出发点不同,有些人是自以为是地做音乐,可是我们想做市场需要的。有人拿他跟周杰伦比,但他们没有可比性。”
  
  在业内人士感慨刀郎的走红“匪夷所思”时,还有人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按正常规律,在媒体报导前,仅仅以音像店连续播刀郎的歌这种民间方式来传播刀郎专辑的话,三个月在全国只能做个浅层次铺垫,而听众之间口口相传到纷纷购买则需要一个更为漫长的周期。如果没有借助外力(例如媒体的轰炸),刀郎的专辑真会有传闻中300万的实际销售量吗?对于这些,李松强避重就轻,他说现在很多媒体都在说刀郎的“不是”,但是,他们不在意这些,李松强说:“今年2月至 5月间,我过得很幸福。因为那时网友的评论都很真实。”记者注意到,李松强的“幸福时间表”刻意避开了首篇大幅推介刀郎文章的发表时间。
  
  记者询问李松强,“刀郎好像先是从北京火起来的吗?”李松强并不承认这点,他说刀郎是先从南方开始流行的,因为刀郎的碟是从广东发出去的。不知出于何种考虑,李松强不愿透露刀郎专辑“惊人”销量的具体数字。
  
  一年只做五场商演不做个唱
  
  “成功”后的刀郎却一直在“收敛”自己曝光的机会。他除了在张艺谋的《十面埋伏》首映礼上露面外,几乎绝迹所有的演出场所。据说刀郎这一“捂”,迅速将自己的商演价码提到了35万到40万———这是连朴树都无法与之相比的数字。当记者就此数字向李松强核实时,李松强不置可否地笑了。他也不愿透露刀郎的演出价位,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不少人说,趁刀郎这么红,敢快出去抢钱啊。但我们不想刀郎这么快就频繁地接商演。我们是靠唱片出来的,我们希望以后能够靠版税生活,这个概念我们是要坚持的。”
  
  李松强说,他们已经考虑过了,以后刀郎一年只接五场商演。至于个唱,李松强也很坚持,他明确表示:“我们不想做个唱。”李松强解释,他们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想法,是因为长期在听“欧美唱片背后的事”。李松强说:“欧美的唱片就是我们这样做的,我们出了专辑后没必要告诉媒体这个专辑有什么花絮,它的歌手是何出身。唱片就是唱片,就应该在店里卖。它是以销量来说话的。欧美艺人是靠收版税过活的,而我们国内的其他歌手却是赔钱出唱片来打名声,以演出来赚钱。”在国内唱片工业不成熟,盗版横行的现状下,李松强给刀郎树立的目标听起来很“宏大”,但李松强回答说:“这种事总得有人先去做吧”。
  
 听了李松强的“版税活法”,记者随口问李松强:“如果今年春晚的导演邀请刀郎上春晚,你们愿意吧 ”李松强想都没想,就冲口而出:“我们不去”!(张漪)(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神秘刀郎首次露真容 坦露成功背后的辛酸
刀郎走红突遇质疑 刀郎表示暂不予回应
神秘刀郎 要在《十面埋伏》首映式上露脸
《十面埋伏》首映庆典 刀郎将现庐山真面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