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水:狱中随笔(2)

杨天水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15日讯】七.要做生命的主人

人们挡不住时光﹐恰如江河不能倒流。生命对任何一个人而言﹐只有一次﹐其珍贵性是宇宙间无二的。热爱生命是每个人的天性﹐但使生命有益他人的幸福并因之而辉煌起来却需要后天的努力﹐这包括不断地认识真理﹑辨别缪论﹑克服困难﹑超越自己﹐最终将为民服务与为邻服务当作终生的职业。要使生命达到如此成功的地步﹐就要坚强的意志﹑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襟怀﹑精深的学识﹑实践的才干﹑超人的方略。用这些要求衡量自己﹐自己是何等的欠缺啊﹗无论哪一方面﹐自己都处在刚刚开蒙的阶级。剩下四年余刑﹐如何最有效地利用业余时间学出点成果来是个极端重要的。生命的有限性﹐时间的客观性构成了人生历程中最根本的困难。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在绝对的生命有限性里建造具有永恒意义的业绩﹐在绝对的时间客观性中争取相对的时间自由性。人类最伟大的地方莫过能够无所畏惧﹑坚契不拔地冲破重重阻障﹐在荆棘丛生的道路上进行了顽强的探索﹐以争取永恒与自由的实现。只有献身于探索真理才能使人永恒﹐探索科学领域里的真理﹑探索人人幸福与世界大同的真理﹐并为之奋斗终生﹐便是走向永恒的必然的道路﹐舍此再没有任何通道了。只有每时每刻都不忘人的崇高使命的并将一切身心都化为探索真理﹑把握真理﹑实践真理﹑检验真理的人﹐才能获得并经常拥有相对的时间自由性﹐一句话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战胜时间绝对性的束缚﹐变成生命的名符其实的主人。

九五年十二月三十日

八.邓小平不过是探春的小学生

最近重新考虑了一些哲学﹑历史﹑经济诸问题﹐对从前的思考结果作些补充和修正。井田制属于一种公私混合的经济制度﹐后来的占田﹑均田﹑授田制多是井田制在不同时代的复活﹐它的核心是民有﹑民营为主﹐同时又保存一定的公有成分。井田制的破坏完全是因为没有一种良好健全的社会体制来保护它﹑完善它﹐发展它而造成的。井田制的破坏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总是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它的崩溃意味着社会安定的基础遭到破坏﹐意味着土地兼并成为社会经济的必然病疾﹐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劳动者丧失了基本的生存与发展的手段﹐因而也丧失了长期稳定地积累经验与技能﹑发展农业科技及相关的科技的良机﹐最终丧失了财产安全感以及真正的劳动热诚。以致于发展到封建社会的晚期﹐大呼隆﹑大锅饭的积弊已在每个社会角落根深蒂固。《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就是一例。后来探春勇敢地进行了改革﹐在大观园里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结果人们的责任心﹑积极性统统被调动起来。这充份说明以所有权﹑经营权为手段确保人的经济利益是何等的有效﹗井田制的精神﹑探春的经济改革应是新时代的构建经济制度的不可忽视的参考。邓小平还是后来者﹐效仿者。

九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九.哲学是如何产生的

中国古代的哲学成就并不亚于西方。哲学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古时许多爱思考的人经常思考世界是如何产生的及是由什么构成的﹐思考人的智能与自然界的关系﹐思考不同事物的共同现象﹐思考得出有普遍说服力的方法问题﹐思考人的价值问题﹐在世界代代的思考中﹐几个主要的问题成了智者普遍关注的中心﹐那就是本体问题﹑认识问题﹑方法问题﹑人性问题。或者说哲学产生于人类早期试图寻找普遍规则的努力之中。中国古人在这方面的努力显然是卓有成效的。本体论问题上﹐中国古代哲学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理(规律)﹑气(物质的本原形式)﹑象(物质存在的具体表现形式﹐或可称为具体事物)﹑数(物质的物理数值)的体系包括了中国古代数千年中的许多哲学家的辛勤思考。理﹑气﹑象﹑数的理论很完善地解决了存在论的问题。认识论方面﹐似乎持中庸的立场﹐对客观与主观的作用均予以一定的肯定。方法论﹐先秦基本上以观察经验为主﹐大量地使用类推法﹐其实这种方法是原始的归纳法﹐原始的演绎法的简单结合。但在人类早期生活中﹐仍然具备一的探索真理的功能。中国古代的人性论极为发达﹐并且在伦理学中得到完善的发展。中国古代的人性论没有完全变为人本主义﹐而是发展到了将人与社会责任联系起来的道德主义。“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这种道德主义的最简练的表达。

从总体上看﹐中国传统文化的表层是儒家文化﹐深层却是法家﹑兵家﹑纵横家﹑术数文化的大混合。这需要非常专门的文章来予以探讨。

九五年年底

十.文章的义法和理情

早起读冯着哲学史﹐至上午九点﹐全书读毕。新道家肯定历史之变化﹐朱子强调格物(认识客观世界)﹐王守仁提倡实践良知(致良知)﹐皆为有益于人类之见解。九点至十一点思考﹐反复思考。午休前温习冯书。下午温习英语英法。自中午起风湿病发﹐感到天要下雨。晚读古诗古文。秋瑾真乃千古第一女才子﹐秋瑾诗曰﹕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懮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女侠诗﹐其刚烈之志﹐激愤之情﹐皆伟岸丈夫之情性也。晚又读古代散文-江淹之《别赋》﹑方苞之《登泰山记》。文章当“义法﹑声情”兼具之﹐方称佳品。然凡具体文章﹐旨必有所偏重﹐故而必因旨而或重义法﹐或重声情﹐此文章之具体标准也。譬如论理文必以义法为重心﹐至于声情有则更好﹐无也无损﹔游记之类则应以声情为重心﹐至于义法则其次也。理情俱兼﹐固然至佳﹔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之时﹐则当因旨制宜。博学深思是着妙手文章的基础。

早晨清气逼人﹐山雾迷弥﹐断壁静立﹐春林湿润。至上午﹐春阳暖照﹐天碧流光﹐山鸟欢逐﹐青枝受露。下午﹐天光更媚﹐青山蒸轻烟淡雾﹔江流泛白﹐布帆承天地悠悠。暮色降临之时﹐人心渐与冥合﹐是耶非邪﹖非邪是耶﹖都寄于远水遥山之上。欲明言之﹐却又难尽述。至此时始读古诗古文﹐其中包括曹操“四言诗”。成《五律颂曹公》一首–立志平天下﹐终生走战疆。驱兵擒虎豹﹐挥剑扫狐狼。父子文章俊﹐军民关系康。江河情不老﹐一统赖豪强。

九六年二月某日

十一.专制制度误了苍生也误了皇帝

魏文帝丕虽善词章﹐此小道也﹐至于废五铢﹐令民以谷帛充货币﹐真昏君也。古代诸多朝代经济之败坏与币制混乱﹑伪币大起﹐有极大之关系。隋废郡县律员(专管司法)以郡县官直接领司法事务﹐原因是为了防律员徇私枉法﹐其目的是好的。然而只要人民没有立法权和监督权﹐任何官员主管司法都必然徇私枉法。文帝虽峻法﹐然不失为心眼明﹑路数清﹑有办法的好领导。炀帝属风流公子之流﹐其见识﹑学问﹑意志﹑谋略等皆不足以领一国首脑之任﹐其大兴苑馆﹐穷奢极欲﹐令人切齿。何其如此不惜民力﹐不知治国之要领﹖炀帝说到底是个有文采的颓废王义者﹐他的生平既是历史的不幸﹐也是其个人的不幸。完全反映了极权封建专制主义的积弊。

九六年三月

十二.今日之雨也

今日之雨也﹐初细如微露﹐山林间因之充满霏烟﹐远浓近淡﹐继而淅淅如丝﹐原野为之一新﹐终在午间喧声渐大﹐沥沥如注。黄昏雨停之时﹐立阳台窗下﹐久观山原景色﹐满眼是清烟薄雾﹐少许青色或东或西﹐群山黛色﹐春江白影﹐皆与青空静对﹐物我渐融于一﹐始信古人无我境界并非妄谈。

九六年三月某日

十三.极权主义是愚昧落后的根因

反复阅读清朝与边地族的战争的历史﹐深感诸将领用兵无方﹐也感到草原﹑高原﹑山地﹑热带诸种﹐异常的地形﹑气候﹐对官兵的限制﹐更感到用兵长久对百姓民生的危害﹐军纪败坏对风气的污染和战斗力的损害﹐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清中后叶动荡四起固然是极权专制主义的腐烂政治的必然结果﹐然前期屡屡用兵﹐耗尽国库储备﹐增大百姓负担﹐民生由此而遭到大破坏﹐则是直接的原因。由此连绵不断的战争想到﹕一种文明若要获得长治久安的和平的发环境﹐必须具备足够的武力摧垮周边野蛮部落﹑国家的危胁。中国文明几千年来一直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一直受四周落后民族力量的骚扰﹐遂至屡动边舋﹐耗尽民力﹐损害民生﹐终使政构更加溃烂﹐文明因之而不得安稳发展之环境。现代人群必须吸取这些教训﹐若战争不利民生之安全与发展﹐则战争毫无意义﹐或曰战争只能用来保卫或推动民权﹑民生事业的发展﹐否则便不要战争﹐而且即使为了上述的目的﹐也不应从事侵略﹐相反应该积极地抵制侵略。古代周边游牧民族的长期落后﹐证明到处游动而不能获得和平安稳环境的民族是无法向现代文明演进的。现代世界的民主文明阵营为了自身的安全与发展﹐也为了其它落后民族的人民的安全与发展﹐必须积极地采取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各种办法﹐扫荡那些野蛮落后的极权主义势力。

九六年三月

十四.民主制度是抑制邪恶的战争最好依赖

人类为什么争战不休呢﹖或者说人类斗争不休的根因是什么呢﹖这是历史学与社会学都应全力予以解答的问题。总的应从几方面寻找答案﹕一曰人性﹑一曰资源﹑一曰社会。曰人性讲的是人本性中的原欲易失去节制而引起争斗﹔但最初一定是在生活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才导致争斗﹔最终阶级社会出现﹐阶级压迫的机制下﹐争斗遭到极端的强化﹐形式也由单个人的﹑家庭的﹑地区的﹑集团的﹐演变到阶级的。曰资源指的就是生活资料的相对稀缺乃是人间争斗之一大原因﹐稀缺在很多地方的确是争斗之一因﹐但为什么古代奴隶主﹑地主﹑以及现代的官僚阶级已拥有丰裕的生活资料的来源﹐却仍然利用强权﹐争夺不休﹖那是因为他们本性中的原欲不受节制。曰阶级指的是阶级斗争的结构与机制﹐激化﹑强化﹑扩大了这种因人性在稀缺之环境中失去节制而生成的争斗﹐并使之持续化﹑制度化﹑结构化。也可以这样说﹕原欲作为生物原因﹐阶级对立与冲突作为社会原因﹐资源稀缺作为物质原因﹐三者交互作用﹐交互影响﹐造成了古今连续不断的无处不有的人间争斗。

原因找到了﹐然后就轮到对症下药了。原欲多半是生物因素﹐十年前读实验心理学﹐知愤怒的情绪受后丘脑某部位支配﹐后见报知科学家割掉一猴子的丘脑部位中支配愤怒情绪的生理躯体(脑体)﹐猴子从此性情极端温和﹐不再有愤怒争斗之行为﹐愤怒是争斗的情绪动力﹐若能抑制愤怒﹐当能抑制争斗之发生。如此科学家能否通过外科手术致使人性中生物性的冲动争斗机制受到割除或有力的抑制呢﹖解决稀缺的途径有二﹕一是大力发展物品生产﹔二是尽最大力量实施分配公正。第三引起争斗规模化﹑持久化的原因﹐是阶级对立冲突的问题﹐如何解决呢﹖显然先是以和平与合作的方式及其外在结构促成不同阶级间的和平共处﹐以达到缩小阶级间的判别﹐然后是直向阶级削减的社会的方向发展。目前为止的人类历史表明﹐民主制度是抑制阶级斗争的最好的制度。

九六年五月

十五.永生的真相

昨晚﹐想到次日是父亲的生日﹐心中顿生诸多惆怅﹐晚就寝前忆起昔日父亲在世教我育我之许多事情﹐夜静之时﹐枕上微浸感伤之泪。因此又想到永生的问题﹐觉得人类每个分子都是永生中的一个环节﹐因此而拥有一定的永生性。永恒中的精华生成人类﹐而人类通过遗传使自己的禀赋延续到了未来﹐最后整个人类将回到永恒的怀抱﹐这种来自永恒﹑在永恒代代绵延﹐最终必将复归于永恒的过程﹐赋予了人类以永生性质﹐人死亡的实质是什么呢﹖不过是人在永存中暂时改变一下存在形式而已﹐普通人所畏惧的那个死亡﹐实质是人于存在链条中那个躯体环节暂时性的消失而已。人通过将思想留给后人﹐将自然的禀赋遗传给后人﹐通过最后回归到他的最古老的家园并化为最初组成他的成分而永远存在﹐这就是永生的全部真相与全部含意。

九六年十一月四日

十六. 江南一派生机

近来。暖阳终日。山青岭翠。常天明万里。每镜月夜悬。大好春光。已来赴约。好鸟争鸣。不负人望。遂于读写间隙。记下心中感受。以不负天地大德。 抬首南方。满空乳白。北天望去。青碧无涯。山岭树容草色。仍泛绿光。江滨烟淡雾消。盘旋鸥鸟。乡关何处。尽是群峦载翠。芳阁遥看。招来画栋雕梁。高阳暖。清风止。地气佳。黄花艳。宇宙灵光。钟情此地。江淮胜景。独乐斯人。六朝风雅。谁驻龙潭高咏。二寺安娴。皆向监地鸣钟。紫燕双飞。黄莺并语。芳草生香。寒梅露俏。身虽在锢中。心已寄沙场。信手记此。留于知音。

九六年十一月

十七.中国统治者的昏庸自私狭隘透顶了

复读英文世界史中第1854-1856页的俄国﹐感触很大。其时﹐俄国尚处农奴制阶段﹐然迫于内外压力﹐俄国人不断改革﹐并能以革命重组社会﹐遂致一八六一年后半世纪内而跻身于世界强国。日本也自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改革﹐也于那世纪的未期称雄东方﹐跻身于列强行列﹐成为举世瞩目的富强之国。论基础俄日当时都不比中国好﹐但由于满清专制王朝的极端的保守性与封建极权专制制度的绝对的败坏性﹐遂致使中国的改革一直处于敷衍应付﹑假公济私﹑固守专制特权﹑排斥西方文化精质的困境。当时任何改新的政策和措施都沦为权贵阶级谋取私利﹑中饱私囊的幌子或旗号。那时的中国统治者目光短浅﹑心胸狭隘﹑平庸无能﹑腐败透顶﹐以家族利益﹑官僚利益为政治目的﹐导致洋务运动﹑百日维新以失败告终。这是整个人类都不应忘掉的历史教训﹗

九六年十二月

十八.太阳的恩典

今日的天气可以说是小阳春以来最温暖明亮因而最可爱的一天。天蓝如水﹐即使用尽世间最美好的言辞﹐也不足以描绘苍穹的幽淡寥廓﹐只有直觉的观照能体会它的优雅﹑深邃﹑广阔﹑娴静﹑柔媚。太阳象一位慈详的母亲﹐不断地向大地送来温暖﹔山坡上的草﹑山顶上的树﹐都懒洋地伸开枝叶﹐平静地任阳光爱抚﹔山雀儿在远处飞来飞去﹐鸣歌不断﹐相互应答﹔院中的美人蕉﹐在微风中摆动叶片与花朵﹐似乎向人们表白它们对小阳春的喜爱﹔刚粉涮过的白墙﹑新书写的红字﹑美术字﹐相互映衬﹐格外醒目﹔早晨人们吸入的还是清凉之气﹐这会儿吸入的却是微带温暖的气息﹐心腑顿时感到一种舒适与安慰﹔院中晒太阳的同犯不时赞赏大自然的温暖和明媚。人们感激阳光﹐草木感激阳光﹐虫鸟感激阳光﹐整个大地感激阳光﹐这都是太阳带来的恩典。太阳是大地万物的慈母﹐有谁会对此持有疑议呢﹖没有﹐凡是具备正常思维能力的人都不会持有疑议。

九六年十二月一日

十九.人性的结构

原欲﹑本能﹑本欲具有相同的意义﹐指的是与生俱来的属性或倾向。荀子曰﹕“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凡性者﹐天之就也…”本能的结构﹕生存欲(食﹑衣﹑性﹑安)﹑感官欲(审美﹑爱美味﹑爱悦耳声等)﹑求知欲(即想知要知事物的表相与因果)﹐此三种欲联为一体﹐互相交叉影响。求知欲也是生来就有的倾向﹐是不待教而能的性情﹐后天教育只是扩展它﹑强化它﹑满足它而已。欲望与需要是一体之两端﹕欲望是指心理倾向﹐需要则是站在对象角度的命名。一是主观的外射性的倾向﹐一是客观的需求。如有饮食欲同时也就必有对食品﹑水的需要。其实人性的结构与人的精神世界的结构也是一体二名﹐欲望﹑情感﹑情绪﹑思维力等等在人性深处生来就以胚芽状态存在着﹐不过是肉眼难以直观而已。最初﹐由于稀缺﹐人性走向争夺﹐但饱则□去。贪欲则是人性在阶级社会发展出来的(即长成的)特性﹐即为了自己的满足而想占有别人的物(生存资源)﹐进而强力压迫之﹑争抢之﹑储藏之﹑消费之﹐进而拉帮结伙干这些勾当(阶级统治是最大的拉帮结伙的行为)。贪欲与原始的争抢尚有不同﹐它不以一时之冲动与满足为特点﹐它是有计划的并非为了维生的外向型占有欲望。原始人没有贪欲﹐至多因稀缺即因维生物品的相对稀少而进行的一时性的争抢(争夺)。总之﹐贪欲是阶级社会的产物。由观察动物得出﹕人性天生已具善的胚胎(或曰胚芽)﹐这也就是孟子所言的善端﹐动物天生具备互爱﹑互助﹑同类不在绝对的困境中(生存资源极端稀缺的情况下)不会互相争抢攻击的特性。恶则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它是人类在稀缺与阶级分化﹑压迫并存之下的养成的特性。前者是冲动性的争夺﹑抢占﹐后者是计划性的带有储藏倾向的争夺﹑抢占﹐阶级压迫是其最强手段与最高形式。互爱是高等动物天性﹐此天性在群体间又相互传染﹐因之而随智力的高低﹑血缘的远近﹑资源的多寡等受到不同程度的传授﹑扩大或停滞甚至仅限于血亲之间。动物界残食同类役使同类的现象﹐只是非正常状态﹐一般在资源极端稀缺时才会出现﹔而正常状态是互爱互助。人与其它较高级的动物在此方面具有一致性﹐即爱是其天性﹐而恶则在稀缺与阶级压迫等外因作用之下才自人性深处由摄取欲的胚芽长成恶果。或者说前者天性中比例大些﹐后者小些﹐但必待后天环境而此消彼长或此长彼消。

注﹕这里忽略了信仰的天然性。@

九六年十二月(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