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溯源:尤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姓氏由来
  
尤(you2)姓原来本为沉姓,五代时为避讳而改的。据《梁溪漫录》载:五代时有王审知者,在福建闽国,称闽王。下诏避讳审字及与其同音的字。闽地沉与审同音,属讳字,沉姓遂奉诏去三点不旁,演化为尤字。故有“尤姓出自沉姓”之说。查王审知系唐代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唐朝末年,他跟从哥哥王潮起兵,入据福建。王潮死后,王审知继任威武军节度使,全部占据了今福建一带。公元909年,他被封为闽王。当时,福建地方姓沉的人们都因避“审”音,现而改沉氏为尤氏。
  
姓氏名人
  
尤袤:南宋诗人,字延之,号遂初居士,无锡人。绍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侍读。他的诗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齐名,合称“南宋四大家”。宋高宗曾称赞他:“卿才识近世罕有”。
  
尤侗:清代文学家、戏曲家,字同人,号悔庵,长州人。康熙时授翰林院检讨,修《明史》。工诗、文、词、曲,著述甚丰,有《西堂杂俎》、《艮斋杂记》、《鹤栖堂文集》及《钧天乐》等杂剧。清世祖称他为“真才子”。
  
尤怡:清代医学家,字在泾,号拙吾,长洲人。著有《伤寒贯珠集》和《金匮经略心典》等,对许多疾病症治颇有发挥。
  
尤荫:清代诗画家,字贡,号水村。晚居白沙之半湾,自称半湾诗老。仪微人。擅画山水、花鸟、兰竹,尤长写竹,得文同、苏轼法。家藏周穜赠东坡石铫一个。乾隆间,进内府,因广写石铫图以赠人,得者珍之。@(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姓氏由来

    褚(chu3)姓有两种来源:
      
    一、以地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褚姓出自子姓,本为殷商王族后裔。殷后人宋恭公的公子段食采于褚(今河南洛阳市),因“其德可师”,当时称之为褚师。其后代子孙遂以为姓,成褚师氏,后去师字为褚姓。据《后汉书‧郡国志》所载,洛阳有褚氏聚。《姓氏寻源》云 :“古有褚地,居者以为氏。”

  • 姓氏由来

    卫(wei4)姓出于姬姓,来源于周国封地--卫。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被封于卫(今河南省淇县),接管旧殷都朝歌七族的遗民,建立了卫国。到春秋战国时,卫国被秦国兼并,卫国公族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卫。

  • 姓氏由来
      
    蒋(jiang3)姓出自姬姓,以国名命姓。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被封在蒋,建立蒋国,是周朝的一个小国。后来蒋国被楚国所灭,伯龄的后代子孙就以原国名命姓,称蒋姓。《元和姓纂》中记载:“周公第三子伯龄封蒋,子孙氏焉,国在汝南期思县。”期思县因期思公复遂而得名,治所即今河南淮滨县城东南13公里得期思集,北邻死河,系春秋时楚灭蒋后所置,属于汝南郡,魏、晋时改属弋阳郡。因此,蒋姓祖根在今河南淮滨。
  • 姓氏由来
      
    沈(shen3)姓有三种来源:
      
    1、 出自姬姓,以国为姓,是黄帝的后裔。沈本是上古国名,最早是夏禹子孙的封国。周初时,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摄政。三监不服,与武庚(商纣王之子)勾结,联合东方夷族反叛,后被周公旦所灭。季载(文王第10子)因平叛有功,被周公举荐为周天子的司空,后成王将其叔叔季载封于沈国,又名聃国。季载又称冉季载。聃又写作冉,古时,冉、沈读音相同。春秋时,沈国为蔡国所灭,季载之后子逞逃奔楚国,其后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沈氏。
  • 姓氏由来
      
    韩(han2)姓有三种来源:
      
    1、 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为氏,为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之后裔。唐叔虞,姬姓,字子干,周武王姬发的幼子。因初封于唐(今山西翼城西),故称“唐叔虞”。唐叔虞是晋国的开国君主,其第八世孙就是晋穆侯。晋穆侯的曾孙姬万于周懿王二年(约公元前900年)封于韩原(今陕西韩城西南),称为韩武子。武子的曾孙韩厥以封邑为氏,称韩氏。至韩厥7世孙虔,三家分晋,定都阳翟(今河南新郑县),建立韩国,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国所灭后,其宗室子孙遂以国为氏,称韩姓,并大都聚居于颖川郡。
  • 姓氏由来
      
    杨(yang2)姓有四种来源:
      
    1、 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人称唐叔虞。唐叔虞的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就改称晋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时被封为杨侯,春秋时晋国灭杨,杨成为晋国羊舌肸的封地。晋武公(燮的第10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突之孙肸,字叔向,又称叔肸,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为氏,称杨氏。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 姓氏由来
      
    朱(zhu1)姓有四种来源:
      
    1、 出自曹姓,是颛顼帝的后裔。相传颛顼帝有个孙子叫陆终,生有6个儿子。其中,第5个儿子叫安,姓曹,封在曹(今山西东定陶县西南)。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振铎在曹国,称为曹叔振铎;改封曹安的苗裔曹挟在邾国(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称邾子挟,附庸于鲁国邹县。春秋时,传至仪父,见齐桓公称霸诸侯,便附从于齐,进为子爵之国,亦称邾娄。战国时,邾国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遂以国名“邾”为氏,后又有人去邑以朱为氏,称朱氏。
  • 姓氏由来
      
    秦(qin2)姓有三种来源:
      
    1、 出自嬴姓,为颛顼帝的后裔,以国名为氏。相传颛顼帝有个孙女叫女修,有一天,她捡到一只燕子蛋,吃下去后就怀孕了,生下了儿子大业。大业之子大费(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姓嬴。伯益的后人有个叫大骆的,他的庶子非子被周孝王封在陇西秦亭为附庸国,让他恢复嬴姓,称为秦嬴。秦国后来成为战国七雄之首并进一步统一了全国。秦灭后,王族子孙以国名作为姓氏,称为秦氏。
  • 千古谜团!几百万人人间蒸发,900年后重现人间?DNA检测现端倪,真相到底是什么?
  • 古人对于名是很慎重的,除了长辈、长官,一般是不可以直呼一个人的名,纵然是长官,也往往为了客气或谦虚,也不叫部属的名,再加上古代多为单名,如范蠡、文种、萧何、张良、韩信……,单名很难称呼,连名带姓的叫,是很不礼貌的,所以古人几乎都有字,前面说过古时男子加冠时、子女行筓礼时,由长辈为之取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