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资流入居首 但投资前景堪忧

标签:

【大纪元9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徐竹思、尚农综合报导)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9月22日发表的《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2003年中国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为全世界吸收外国直接投资(FDI)最多的国家。在看好中国市场的前景和发展潜力的同时,外国投资者也日益注意到在中国投资的风险,各国媒体也纷纷报导在中国投资的陷阱和误区,有些分析家甚至提出了非常严峻的警告。

外国投资与资金外逃: 扑朔迷离的景象

该《报告》指出,2003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连续第三年呈下滑趋势,美国去年接受的FDI由630亿美元下降到300亿美元,因此它的排名落在了卢森堡、中国和法国的后面。如果不考虑卢森堡的特例(FDI流入额为870亿美元,FDI流出额为960亿美元),中国成为2003年全世界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额为535.05亿美元。这也是中国连续第11年成为外资流入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就在外资流入、为中国经济输血的同时,中国大陆的资本外逃却愈演愈烈。《新华网》2002年9月24日以“资本外逃:经济发展的隐忧”为题报导说,“2000年中国资本外逃已达480亿美元,超过了当年外商对华投资的407亿美元;中国成为全球第4大资本外逃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4000多名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携公款50多亿元在逃。其中,有的已潜逃出境,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社会危害十分严重。”

在美国的中国问题分析家们认为,因为很多的外币资金是从中国偷偷转移出来,再以“外资”的形式进入中国的,以套取外资投资的政策、税务优惠,所以真正的外国投资数目还有待核实。但因为中国财会制度的混乱,贪污腐败的盛行,财务的真相可能永远不得而知。

就此现象,2002年10月,应英国广播公司邀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中国问题专家程晓农评论说,“中国是外国投资者的‘天堂’,其实,中国也是本国权贵外逃资本的‘天堂’,前者支撑着后者,才使中国的经济暂时免于灾难。”

法律制度不善 商业利益不保

据《华尔街日报》2004年8月18日报导,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的著名制药公司Pfizer和英国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制药公司就专利药方在中国被侵犯上告中国专利局遭败诉一事,Pfizer公司对中国专利局的判决感到“非常痛心”,对中国市场上泛滥成灾的假药感到无可奈何。葛兰素史克的公司发言人表示,公司已经决定撤出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主要配方,因为他们感到在中国保护版权配方的希望非常渺茫。

《华盛顿时报》2003年11月25日发表前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鲍伯-多尔(Bob Dole)的署名文章“自由市场陷入困境”。 文章以美国华人企业家、中国华晨集团前董事长仰融在中国作生意的悲惨遭遇提醒美国公众和投资者:外资商人和私有财产在中国得不到法律保护。今年48岁的美国永久居民仰融在2001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上曾以70亿元的资产名列第三。文章说, “辽宁省省长薄熙来无须经过任何法律手续就没收了仰融在华晨集团价值三亿美元的私人财产,当仰融欲在北京寻求法庭帮助时, 薄熙来通知北京司法机构,给仰融加上了莫须有的经济罪名。薄熙来手下的辽宁省政府还抄了仰融太太(美国公民)的家。”

收购坏帐 饮鸩止渴?

资金的流入还源于外国银行试图分享中国国有企业的一份资产。《华尔街日报》今年8月11日消息说,外国投资者目前正在争相收购中国国有银行系统中积累的大量的坏帐,卷入“中国现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性不良贷款拍卖”的热潮。

中国于2001年首次将其坏帐资产出售给外国投资者,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Hua Rong Asset Management Corp.)是解决中国坏帐问题方面的一个先驱。该公司与外国投资银行建立了合资企业,并对不良资产进行国际性拍卖。在此前的1999年,共有人民币1.4万亿元(1美元=人民币8.28元)的银行坏帐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转移至四家新组建的资产管理公司。

瑞银(UBS AG)于2004年8月6日确认了一项交易,通过拍卖向华融购入价值1.85亿美元的坏帐。华融负责处置由中国最大的银行 – 中国工商银行(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ICBC.YY)转来的不良贷款。 另外,花旗集团(Citigroup, C)、JP摩根(J.P. Morgan)、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MWD)则仍在等待批准。

另外,据《华尔街时报》2004年08月13日报导,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将在中国成立一家合资投资银行。高盛以支付6,200万美元帮助破产的海南证券偿付投资者欠款为代价,赢得了此项交易。另外,高盛计划跟其他中方投资者合作,注资5,000万美元,使高盛在这项交易中付出的总成本为1.9亿美元。

2004年6月,“美中经济和安全评估委员会”向美国国会提交年度报告指出的,许多中国企业进入全球资本市场上是危险的,这些公司财务和运作透明度低,却从美国投资者手中将大量资金卷进中国的“黑洞”。该报告援引资料说,2004年中国企业计划通过在海外首次公开发行(IPO)集资约230亿美元,比前几年增加显着。

外企在中国难保廉洁

英国杂志《经济学家》今年三月刊登了关于外资企业“在中国做生意”的系列文章, 报导了在中国实地调查的上百家外资企业的调查结果。报告指出,中国社会道德下滑、世风日下、人心不轨使投资环境恶化。“在中国做生意, 外国公司必须要面对的就是:行贿受贿,贪赃枉法;外国公司根本不能相信中国合资伙伴以及他们的公司管理制度”。

报告举例说,美国百事可乐公司(PepsiCo)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摆脱四川的一个合资伙伴带来的麻烦, 因为这个合资伙伴为了给自己换取好处(汽车、渡假等), 竟然把企业秘密卖给了当地的一个政府部门。詹姆斯*布莱特是Subway(美式速食店)驻北京的一位主管经理, 他讲述了他的合资伙伴(目前正在蹲监狱)是如何贪污公司二十万美金的故事。他说,“人们无法无天,做事没有任何顾忌。Subway已经进驻中国九年了,目前只有三十家分店。而当初刚进中国的时候,他们的雄心是开两千家。”

报告还指出,中国大陆的投资环境严重挑战了西方的企业道德文明。“有些外国公司也不得不在这个大染缸里随波逐流, 丧失自己的职业道德;一位资深美国驻华领事馆官员评论说‘我很难想像外国公司〔在中国〕可以在保持自身廉洁的情况下而获得成功’; 一位曾经在中国工作的英国商人狄姆*克雷琐说,‘我在跟一个没有任何约束的社会打交道;如果你想在中国成功,你就必须入乡随俗、随波逐流。’”

美国人伊桑葛特曼根据在中国工作三年的亲身经历, 写了一本《失去新中国:美国商业、渴望和背叛的故事》(Losing the New China: A Story of American Commerce, Desire and Betrayal) 的书,反思外资在中国的投资。葛特曼在书中披露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官商内幕,如摩托罗拉(Motorola)公司代表以向中国官员行贿打开市场而引以为荣, 亚洲全球交易公司(Asia Global Crossing)的经理挥金如土造成公司财务亏损;和利用色情公关拉拢公司代表等违法举措。

吸引外资的另一面:加速中国的崩溃?

旅美律师章家敦是2001年9月出版的《中国即将崩溃》(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一书的作者,他曾居住香港、上海等地达20年,并长期担任大陆企业与外商并购案的法律顾问。此书预言中共10年内垮台,因而声名大噪。

章家敦认为2007年是中国的一个关键日子,因为在银行领域,由于世贸组织的规定,外资银行将于2007年的第一天获得国民待遇,也就是他们会得到当地银行一样的待遇。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制造的经济奇迹是以推迟许多经济问题为代价的,基本上说来,这些经济问题都转嫁到银行体系上去了,推倒中央银行上去了。但不管外资的涌入如何能够推迟问题的爆发,中国政府迟早要面对这些经济上的巨大问题。当这些问题爆发时,就再没有推后、延迟的余地了。

在德隆公司的破产事件中,章家敦认为,已经显示出了这一情况。德隆是私人企业集团,因为经济的减速,它的贷款问题暴露了出来。这只是一个企业,但已经显示出情况有多糟糕,体系是多么脆弱。中央银行不得不出面介入,挽救这家私人企业,因为担心它会危及整个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人们可以想像,这只是一家私人企业所带来的,想一想所有其他的私人企业,更重要的是,想想所有的国营企业,设想一下所有国家级的贷款专案-那些偿还不了的。你把它们都加起来,如果有一天经济紧缩,不管是软着陆或硬着陆,经济会紧缩,银行体系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那时,外国的投资者们就可能血本无归。

所以章家敦认为,中国的问题会越来越显着,中国政府将会面临它自己也解决不了的困境。所有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现在起,十年之内,中国经济会出现危机,而政治体系也会随之完结。

相关新闻
中国首家银行博物馆 令人置身“钱海”
广州青年最心仪职业 “当官”
陈劲松:企业“走出去”?还是贪官逃出去?
员工高配股 科技业挨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