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消失百年 台北天后宫 遗构找到了

人气: 11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6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郑学庸╱台北报导〕百年前遭日本人拆除的台北城墙石,部分还静静地躺在老城区水沟中,但占地三千坪、当时唯一由清廷官建的台北府天后宫,在遭日本人拆除后,大批遗构却不知去向。不过,台北市政府上个月终于在天后宫遗址旁的台北宾馆庭园,找到了一批石材,经内政部官员及古迹专家会勘鉴定后已确认无误。

市府文化局并将此还原为天后宫式样的地景艺术,摆置在天后宫遗址 – 二二八纪念公园中,作为往后每年宫中“金面妈祖”起驾回銮重返台北城的行馆。

西元一八八七年,也就是台北府完成建城后的第三年,首任巡抚刘铭传在今日台湾省立博物馆与二二八公园处建立当时唯一一座官盖的天后宫,成为岛内唯一省级官祀的金面妈祖。

史料记载,天后宫基地有三千多坪,建筑主体有七百九十五坪,庙宇恢弘、金碧辉煌,在当时与文、武庙并称台北府三大庙,每逢初一、十五文武官员都要入庙参拜,直到日军入城拆庙,三芝乡绅在日本人弃置的杂物堆中找到金面妈祖,迎回安奉在三芝福成宫。

尽管妈祖失而复得,并且在今年7月重返暌违七十三年的台北古城,但除了二二八公园内仍留有四十几个当时天后宫的石柱珠外,大批建庙石材早已不知去向。

不过,就在7月妈祖回銮时,在台北宾馆服务超过三十年的园丁李志坚却去电二二八纪念馆,通报天后宫的遗构其实就在遗址旁的台北宾馆庭园里。

由于天后宫的寿命只有廿六年,几乎和建完就拆的台北古城墙一样短,因此通报消息一来让台北市文化局与古迹专家雀跃不已,并在内政部主持下完成两次会勘,确定这批被弃置在庭园一角的石柱、石阶、石鼓、石狮,以及池塘上的石桥,绝大多数出自天后宫。

李志坚表示,他从廿三岁就在台北宾馆整理庭园,对于宾馆内的一草一木甚为了解,他早从前辈口中得知这批石材来自于天后宫,直到金面妈祖重返台北,才让他兴起通报的念头。

文化局指出,天后宫是在廿世纪初被拆除,随后日本人就在遗址上动工建造“儿玉总督后藤民政长官纪念馆”(今日的台湾省立博物馆 )以彰显日本殖民政绩,并就地施造象征现代化的台湾第一座都市公园,而台北宾馆(当时为台湾总督官邸 )的建造地点与改装时间与天后宫拆建年代、地理位置,都十分吻合。

二二八纪念馆馆长谢英从指出,天后宫分成前后两殿,护室高达两层楼,殿宇巍峨,古城区少有规模如此庞大的建物,而这批出土的石阶长度动辄长达三十公分,更印证确实属于天后宫。

*天后宫不只规模宏伟,选用的石材也与众不同。

古迹专家李干朗表示,台北城墙石选用的主要为来自内湖、大直的石头,但由于刘铭传极为重视天后宫,因此多半使用质地较细致、坚硬的观音山石建庙;不过,出土的石材中有部分为福建泉州的花岗岩,是否确定为天后宫遗构还需确认,至于其他石材已完成鉴定,并将交还台北市文化局。

文化局表示,由于市府与三芝福成宫已达成约定,未来每年都将安排金面妈祖回銮台北城,文化局将募款并以这批遗构和二二八公园内的石柱珠,就地设计建造成天后宫式样的地景艺术,作为来年金面妈祖回城时的行馆。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