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光电之父:光电业荣景启动台湾无穷科研潜力

人气: 1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韦枢台北二日电)20世纪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如果还有余生,我要知道光是什么?”。“台湾光电之父”石大成博士也说,“光”之中还有许多物理现象未被发现,这不但是无穷深的科学领域,更是台湾未来竞争力核心所在,而且必需与各种科技深度结合,台湾高科技产业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呼风唤雨。

10年前台湾光电业产值不过20亿美元, 5年前升高到50亿美元,如今2004年全年产值已达 250亿美元,根据财团法人光电科技工业协进会估计,预计2006年台湾光电产业产值可达新台币 1兆(315亿8000万美元)。

这项惊人的成长让远在英国的光电专业杂志 (OPTO& LASER EUROPE),派记者来台湾专访“台湾光电之父”,行政院国科会光电小组执行秘书石大成,并且在去年7月/8月的刊物中,以“THE RAPID RISE OF TAIWAN’SOPTICS INDUSTRY”为主文,封面更以中正纪念堂的飞檐和新光三越大楼的古典与现代交恍为背景。

刊物内两篇文章仔细介绍台湾光电业的发展过程,并专访石大成介绍20年前大家都在用录音带时,为何政府会选定一般民众根本不知为何物的光电业为“重点发展科技”。当年同时间被选为重点科技的还有生技、能源、材料、自动化等领域。

石大成表示,他在2000年的德国慕尼黑雷射展暨学术研讨会中,以台湾的光电业发展现况发表演说,当时吸引这个杂志的记者(OLIVER GRAYDON)在内许多听众的注意,同时展场中还有不少台湾厂商参展,让欧洲人开始好奇台湾光电产业当年订定政策的先知卓见,并注意台湾光电产业具有非常深厚的基础和蓬勃的发展。

石大成回忆,当年他还在美国洛克威尔公司工作时,行政院长孙运璿找他回台湾,为台湾的科技发展贡献一些心力,当时政府根本未将光电列入重点科技,他以在美国的经验和眼光,向理工科系出身的孙运璿、经济部长赵耀东、李国鼎资政等人力陈光电业的潜力未来,幸好他们都接受建议,并要求他的团队撰写“光电科技工业发展计划”,这就是台湾光电业的滥觞。

在20年前根本不知何谓CD的年代,石大成要向人解释雷射、光电技术和愿景是非常困难的,当时他从日本抱了一台 CD PLAYER回台湾,结果成了第二天各家媒体的头版新闻,石大成回想起来还觉得有些好笑;而当时在台湾所谓的光电技术,也不过是组装傻瓜相机和发光二极体而已。

好在当时政府大力支持光电产业,不但要求各部会成立科技顾问室,只要是科技的要求,政府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让石大成有很大的挥洒空间,而他也运用人脉,不断出国找寻高级人才回台投资设厂、带回最新科技,就这么一点一滴的浇灌下,台湾光电业才有起色。

当时整个规划团队特别向美国有经验的华裔学者请益,并决定应该集中发展光电半导体、液晶显示器、光碟等,20年后的今天,这些台湾产品的全球市占率早就数一数二,足见当年的眼光和计划多么的深远。

石大成说,台湾的光电业也在 4期的发展计划下,逐渐投注更多资源、培育人才、提升技术、形成产业群、改善研发环境等;而产业界也非常争气,从1984-1994装配傻瓜相机和发光二极体,跃升到1995-1999以生产电脑周边的光碟机、光碟片、扫描器、数位相机等,2000年以后,更将主力放在显示器上。

1996年是值得兴奋的一年,台湾光电产值首度突破1000亿,此后每2年增加1000亿,最近2年每年增加1000亿,预估最快2005年突破 1兆。以后光是家用液晶电视和液晶显示器,以及各种可携式光电产品市场就足足让台湾的光电业享有荣景,每年 1万个光电业工作机会让人羡煞,这些成就看在石大成眼中,他一抹浅笑欣慰没枉费这20年的努力。

科技竞争非常现实,石大成说,台湾在资讯业和光电业拥有非常深厚的基础,但是别的国家早就虎视眈眈,台湾要保有最核心的竞争力,必需结合其他领域科技的应用,再创更高的附加价值。

他以锐利的眼光剖析,未来光电的前瞻技术,前半段仍集中在资讯社会的多媒体与光电的结合,随后会逐渐演化到生态社会中“TERA” (高速运算)、“NANO”(奈米)、“POLY” (高分子)、“BIO” (生技)与光电结合等与民生福址有关的4个方向。

他分析,可见未来的光资讯化社会中,产业界仍以传输、显示、影像光电等占有性技术为主;再进步感测、储存、输出入、照明等专属竞争性的技术。当进步到生态化社会中,最重要的将光电的特性运用在生态、生医、能源、环保。

他举例,在能源方面,太阳能电池与白光LED照明的应用;在生医方面,雷射医学和影像诊断会更发达;在环保方面,利用雷射和光纤感测器监测污染、海洋、桥梁的震动、开挖地基的测量和地震测报等,甚至用在太空科技、农业食品、生技、娱乐休闲、艺术等。

他认为,台湾必需植基于雄厚的光电、资讯、制造基础上,结合这些不同领域,从事深入的研究,同时注重智慧财产权,研发创新出高附加价值、高精度、高单价的应用产品,台湾才能继续雄霸这个领域,带动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