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发明:青铜器

吕文天
font print 人气: 6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5日讯】一、司母戊大方鼎

1939年,在河南安阳市出土了一尊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鼎高1.3米,口长1.1米,宽78釐米,壁厚6釐米,重832.84公斤。鼎两侧有立耳相对,呈长方形,四足鼎空,所铸花纹均以云雷纹为底,腹内壁有铭文“司母戊”三字。据考证,司母戊大方鼎采用了陶范铸造法,含有:铜(84.77%),锡11.64%,铅2.79%,和其他微量金属元素0.8%。传说此鼎是商王文丁(BC 1112-1102)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是当今世上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之一。

二、明鉴鬼神的法宝

青铜器的历史可追溯到上古五帝时代,据《史记﹒封禅书》记载: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作宝鼎三,象天地人。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夏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

商周时期,鼎器在铸造和使用方面进入顶峰,出现了历史上独特的青铜文化。鼎,在当时被用来做为帝王贤德的象征,和承天化物、明鉴鬼神的宝器。

据《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天祚明德,有所厎止。

三、人神共世

中原文明的起源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三皇五帝时代,《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三皇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从原始石器时期,负命下世,开天辟地,传授世人八卦、历法、中医、文字、耕作、和铸造;崇德敬神,以身教化,留下了近3000多年人神共世、传奇般的年代。

公元前1122年,武王伐纣后,姜子牙封神,众神隐居、归位,人神共世的时代结束。姜子牙留下《乾坤万年歌》,预言了西周后2000年里将出现的朝代更替。天机道破、从秦朝至明清各朝代江山格局已初见雏形。

对于周朝到汉朝的历史,姜子牙这样写道:“而今天下一统周。礼乐文章八百秋。串去中直传天下。却是春禾换日头。天下由来不固久。二十年间不能守。卯坐金头带直刀。削尽天下木羊首。”

周朝享有八百年的天下。商人吕不韦暗中用自己的儿子篡夺了秦王天下。秦国一统天下,只有十几年。刘邦破咸阳后,屯兵鸿门。项羽设鸿门宴,欲杀刘邦,王者不死,刘邦全身而回。

众神归位后,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大小诸侯国见诸经传的有一百七十余个。青铜文化也出现转折契机,由鼎盛时期进入礼器兵器时代。

四、神剑

1965年,在湖北纪南城发现一柄名贵的青铜剑。拔剑出鞘,寒光耀目。虽然深埋地下二千多年,但毫无锈蚀,刃薄锋利。剑全长为55.6釐米,剑格宽5釐米。剑身满饰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剑格正面和反面还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柄以丝线缠缚,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圈。在剑身一面近格处刻有两行篆文,共八个字。初步释读的六个字为“越王”、“自作(乍)用剑(左金右佥)”。

经研究发现,剑的表面含铝、铁、镍、硫组成的青铜合金,剑身的黑色菱形花纹是经过硫化处理的,剑刃的精磨技艺水平可同现代在精密磨床上生产出的产品相媲美。剑脊含铜较多,能使剑韧性好,不易折断;而刃部含锡高,硬度大,使剑非常锋利;花纹处含硫高,硫化铜可以防止锈蚀,以保持花纹的艳丽有铬盐化合物。据研究推测,剑的铸造是采用了复合金属工艺,即分两次浇,使之复合成一体。这种复合金属工艺,是世界上其它国家到近代才开始使用的。

秦皇兵马俑曾出土了一把含有“形状记忆合金”的青铜剑。在挖掘时发现,剑身被一尊重达一百五十公斤的陶俑压弯了,弯曲度超过四十五度。当人们移开陶俑之后,令人惊诧的奇迹出现了:青铜剑在一瞬间反弹平直,自然恢复原状。这种“形状记忆合金”是当代冶金学家正在研究的难题。

五、青铜乐:编钟

“编钟”分为钮钟、甬钟、(左金右专)钟三类,有从大到小不可颠倒的组合关系,因而称之为“编钟”。古时乐有“八音”,即金、石、丝、木、土、革、匏、竹。金指以钟为代表的青铜铸造乐器,“八音”之中,楚人所爱以钟为最。钟作为一种乐器,也成为楚国重要礼器,楚人曾大量铸钟。 曾侯乙编钟是其中的代表作,堪称“编钟之王”,是世界音乐史之奇迹。在曾侯乙编钟上,刻有关于记事、标音、律名关系的错金铭文2828字,加上钟架横梁、编悬配件上的铭文、磬铭文、磬盒铭文总字数3775字,其内容是先秦乐律的重要资料。编钟大小共64件,每件都能发出两个乐音,全套编钟音质纯正、音色优美、音域宽广,能旋宫转调,演奏各种采用和声、复调以及转调手法的乐曲。

“青铜工艺”本身是技术性较高的工艺类型,不仅要具备矿石冶炼技术,掌握铜、锡、铅的比例关系,同时更需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和制造方法。据分析,古代青铜工艺的铸造主要有三种方法。一、陶范法:先雕刻器物原型,再分别翻制内范、外范,最后熔铜浇铸。二、失腊法:先用腊制成器物,淋上泥浆,逐次加厚,经阴干,焙烧,腊流出成泥模。青铜液注入泥模冷却,即得到与腊模一样的青铜器物。三、垒铸法:将多件范块垒合起来组装成套,用一个总浇口,一次铸出几十甚至上百个铸件。

六、古远的文明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秦始皇统一历法、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建了世界上最长的栈道– 万里长城。鼎盛一时的青铜文化,随儒释道学说的兴起而逐渐衰退。

【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间断中国古代文化的鸿沟是文革时的“党文化”。当时的代表性的口号是﹕古代文明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在对“无产阶层”劳动人民的这种情感蛊惑下﹐共产党断送了人们同古代传统文化的思想联系﹐取代的是意识形态上的专制和对“党文化”的迷信。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 震区有个小山村,爱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窑内排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非缠着爷爷领他去看戏,爷爷背着孙子刚挤入窑内,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又说害怕,闹着要回家。爷爷拗不过孙子,带着孙子转身刚出了窑洞,地面就突然抖动,崖窑瞬间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 怎么才叫做“好学”呢?本章讲了三条。 首先,“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食求饱、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况下,食不饱、居不安,你将如何?对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来说,因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顾不得吃饱、顾不得安居了。如果一个人将吃饱、安居当作头等大事,还能有鸿鹄之志吗?
  • 在《列子‧汤问》中有一则奇技的记载,说在西域之国有一个巧工匠偃师造出了一个“俳优”送给周穆王。这个“假人俳优”能动能言,能歌能舞,在周穆王眼中怎么看就是个“真人”!后来它的一个动作引得周穆王勃然大怒,非要处置它不可。这个“假人俳优”有什么奇特之处?
  • 张居正解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天下之事,必须谨之于初,而后可善其后。如与人以言语相约,本是要践行其言,但其所言者,若不合于义理之宜,将来行不将去,则必至爽约失信矣!故起初与人相约之时,就要思量,必其所言者皆合乎天理之宜,而与义相近,则今日所言的,他日皆可见之于行,而自不至于失信矣。所以说言可复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