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原住民好酒量 有基可循

人气: 2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11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郭怡君╱台北报导〕中央研究院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长期追踪台湾原住民酒瘾问题发现,原住民酒量好是天生的!超过九成九原住民的基因,可以强力分解掉饮酒导致身体产生不适感的乙醛。

一九八六年起追踪原住民酒瘾研究的生医所研究员郑泰安解释,乙醛是让人产生脸红、头晕和恶心想吐的元凶。喝酒时,体内的酒精去氢酶会将酒精分解为乙醛,然后乙醛去氢酶会将乙醛分解掉。因此,酒精去氢酶基因活性越低、乙醛去氢酶活性越高的人,饮酒较不会不舒服,酒量会越好,俄罗斯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郑泰安指出,原住民与汉人在酒精去氢酶基因的活性都很强,酒精在体内会很快变成乙醛。但超过九成九的原住民的乙醛去氢酶基因活性也很强,能立刻迅速将乙醛分解掉,大幅降低喝酒的不适感。

汉人部分则约有三成乙醛去氢酶基因活性偏弱,稍微喝一点酒,就会脸红、头晕、想吐。

十八年前郑泰安走访全台各部落,耗费两年收集九百九十三个涵盖阿美、泰雅、排湾、布农四大族群、十五岁以上的男女样本,除了评估他们的饮酒状况与身心健康外,也采集血液检体进行生化检验、萃取DNA做分子遗传研究。

25至34岁 易罹患焦虑症

当年首次调查就发现四族酒瘾盛行率高达四成四到五成六,其中有四百九十九名受访者,原本属于从未有饮酒问题的“正常世代”,四年后有七十九名染上酒瘾,主要来自二十五至三十四岁罹患焦虑症者,及酒精去氢酶基因活性较弱的男性。

酒瘾的定义跟烟瘾、毒瘾类似,上瘾者满脑子都想到酒、没有喝就会很难过。郑泰安强调,这项追踪研究结果对防治原住民酒瘾问题带来重要启示,对于天生基因善于喝酒、又患有焦虑症的年轻族群,应对其焦虑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去除他们周遭环境容易染上酒瘾的危险因子。

节酒 帮原民找回健康

〔记者洪素卿、黄忠荣╱台北报导〕调查显示,原住民事故伤害和慢性肝病、肝硬化死亡率都偏高,卫生署说,除了医疗资源相对缺乏,原住民的酗酒习性也是原因。卫生署与原民会都推动节酒活动,原住民的接受度不低。

卫生署九十二年做了一项全民与原住民十大死因比较,两者首要死因都是恶性肿瘤外,其他排序差异颇大。原住民主要死因第二位是事故伤害,每十万人死亡率九十六点七五,慢性肝病以及肝硬化排名第四,每十万人死亡率六十二,两者都是台湾地区同年平均值三倍。而事故伤害、慢性肝病以及肝硬化名列全民十大死因的第五、六位。

卫生署护理及健康照护处处长黄美娜指出,数据显示死亡主因与原民饮酒习惯有关。

黄美娜说,照护处除了希望地方组织自治团体,包括教会等机构推动戒酒活动,近年也设法从事社区健康营造,带动这个议题。

针对未成年饮酒部分,目前已经有其他单位计划从教育体系着手,设计一些课程活动,让学童在过程中,了解饮酒对身体、家庭、社会所造成的影响,认同“未成年不喝酒”的理念。照护处也考虑明年起从戒酒门诊医疗这个部分,着手协助原住民脱离酒瘾。

黄美娜说,目前研拟中的几种做法包括补助戒酒所需的医疗费用,甚至可能鼓励署立医院担起这项工作。

原民领袖自觉性高 鼓励大家参与

为了协助原住民节制饮酒,原民会也有动作,于今年4月征求创意可行的方案,给予经费补助,民间团体反应热烈,一些自觉性高的原住民领袖,也鼓励大家参与。

比如新竹县五峰乡霞喀罗社区找来有三十名有饮酒习惯者为实验组,和不喝酒的三十人做为对照组,辅以节酒运动,只要活动期满时,实验组的量化指标和对照组拉近,表示节酒成功,将可成为“霞喀罗新勇士”。

不过,原民会也说,节酒要养成习惯需要相当的时间累积,短时间内要看到具体成效,并不容易。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